《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的
1、深入體會詩的主旨和內涵,體會作者蔑視權貴,反抗現實,向往仙境,追求個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2、鑒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1、理解夢境與詩歌主旨的內在聯系。
2、在理解詩歌的抒情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仿寫,邊說邊讀。
教學過程
一.走進作者
1.導入:背誦有關記夢的詩句,體會、談論感情。(選背)
A.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B.曉夢隨疏鐘,飄然躡云霞。(李清照.《曉夢》)
C.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蘇軾.《江城子》)
D.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
E.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李煜.《子夜歌》)
F.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李煜.《望江南》)
G.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H.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學生簡述情感,老師小結過渡。我們這天所要探討的這首記夢詩,看不到淚眼,感受不到纏綿。它滿溢豪情浪漫,它飄揚粗獷雄壯。它就是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2、李白給我們的印象是豪放,是浪漫。難怪中國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懷李白》中這樣寫到“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盛唐,一個偉大的時代,李白,一個偉大的詩人,他們就應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和諧統一,但事實卻如何呢或許,我們讀了這首詩,會有所發現。
3、創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