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我們學校組織觀看了一部叫《青春雷鋒》的電影。
電影描述了雷鋒報名當煉鋼工人,再到部隊參軍,最后犧牲的經過。雷鋒叔叔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他報名當工人是為了幫國家煉鋼?山M織只分配了一個推平煤土的任務給他。工作時,他就鬧起了小情緒。第一天工作就將黃土推進了煤里。喬安山教訓了他:“煤的質量直接影響鋼材的質量,你要毀掉多少鋼材呀!”雷鋒聽了很慚愧,認識到錯誤后,他馬上改正了錯誤,經過辛苦的練習,他在推煤比賽中得了第一名,而且煤里沒有一丁點黃土。
在觀看電影過程中,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在當時每個月只花5角錢,每月部隊給他發6元錢。當有災難發生時,他拿出100元來捐給災區,100元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在當時令所有的戰士驚訝至極,雷鋒犧牲時只有22歲,卻為人民做了無限的好事。
邊看《青春雷鋒》我也想到了我們當今社會。這個社會是個魚龍混雜的社會,既有著像雷鋒那樣的人,當然也存在著爛人。葉樹元,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十五年來,他共拿出三十多萬元資助了三十三名貧困孩子,盡管他債臺高筑,家庭破碎,寄人籬下,但他無怨無悔,這難道不是雷鋒精神的再現嗎?
雷鋒叔叔是個熱愛國家,不怕吃苦的人,軍隊來招兵時,他立刻報了名,但是他大部分條件都不合格,喬安山跑到招兵處長那兒,說出了雷鋒的悲慘遭遇,他自己也去進行了毛遂自薦,表明自己的決心。招兵處長同意了他的請求,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但在第一次訓練扔手榴彈模型時,大部分人都扔了四十多米,瘦小的雷鋒只扔了二十多米,于是,他每天晚上都去練習,終于扔出了三十多米的好成績,這說明:只要堅持不懈,有自己的目標與不服輸的精神就一定會成功。因為這件事,雷鋒被評為了模范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