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儉學社會實踐報告 篇1
社會實踐是學校根據專業教學的要求,對學生已學部分理論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培訓,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接觸社會,加強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培養和訓練學生認識、觀察社會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使之很快的融入到工作當中去。
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對社會的了解,為了使這個漫長的寒假過得充實,為了對大學生涯中所學的知識、所培養的能力作一個除期末考試以外的另一個側面的檢驗,我在這個假期中進行了一次家教實踐活動。
我選擇了我們村小學一名一年級學生作為輔導對象。目的是對該生一年級所學知識作全面復習、鞏固、提高,使其對即將學習的二年級的知識作初步了解。在整個過程的起初的兩三天里,我并未冒然進行實質性的教學活動。
我跟學生的家長進行了交流,初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與阿姨的接觸,我了解到了他的弱項,所以第一天我就沒安排講內容,只是隨便聊了聊。我告訴自己身為老師,要細心,耐心,要教有所獲,要學有所成。具體表現有:40以內的加減法不能準確而迅速的算出;對拼音字母的識記和正確拼寫有困難;針對上述情況,通過大概一周的練習后,該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都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我認為這一階段的教學沒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講究,關鍵在于熟練程度,即所謂“熟能生巧”。所以在這四周時間里,我保證每天都有足量的習題讓其練習,并隨時以口算的方式進行考察來加深印象、鞏固效果。而語言敘述盡量直白,數量關系盡量簡單,涉及數值在40以內;等到這一關過了以后,我便逐漸加大難度,語言敘述,數量關系略顯復雜,涉及數值擴大至100以內。與此同時,為培養該生的遷移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將供其練習過的應用題變換主題后抽取“條件”或“問題”讓其補充完整再解答。經過這番輔導后,該生解答應用題的障礙基本得以掃除。在“拼音的正確的拼寫和拼讀”這個問題上:我首先讓其明確了拼音拼寫拼讀的基本規則,然后在其課本生字表內找錯讀、易混淆的音節為其特別指出,幫其加以辨認、辨讀。接下來,我將生字表按“同韻、同音”的原則分類后,讓其注音;還將生詞的拼音寫出,讓其寫出漢字。以此來加深其對字形與讀音、拼寫方式的印象。這樣的練習完成一遍后,我又將在練習中出現錯誤的整理出來,先提供正確答案讓其辨認、朗讀,再為其聽寫。這樣反復幾遍,“逐漸縮小包圍圈”,掃除“死角”。最終,該生在做“為字注音”“看拼音,寫詞語”這類型習題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確率。最后讓該生做模擬考卷,語文、數學均能達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乘法的運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訣表的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