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人生》說課稿 篇1
一、背景
由于手機短信源于生活,貼近生活,表現生活,在語文命題越來越生活化的今天,編擬手機短信已走進了語文試卷。
2004年山東語文考試的一個題目是:“請你給同學發個祝福短信,需要運用一個神話或童話故事,使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格。”
聯系生活,考查修辭的運用和想像能力,屬于舊大綱中語言“簡明、連貫、得體”這個考點的范疇,能力層級為D。
二、手機短信作用
手機短信“第五媒體”(網絡、電視、報紙雜志和廣播)的地位,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隨著e時代的到來,日趨多元化、便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正對傳統交流方式進行無條件地刷新,現在手機短信已成為人們傳播信息、相互交流思想、相互問候以及表達各種情誼的重要交流手段。
三、手機短信特點
(一)
從技術實現上看,短信是以存儲轉發技術為基礎實現的;
從使用效果上看,短信是一種非實時的通信方式;
從對環境的要求來看,短信對終端的狀態以及終端的功能沒有嚴格的要求,任何用戶終端均可以使用,用戶滲透率較高;
從網絡系統的角度看,短信業務是在現有移動通信網絡基礎上推出的一種附加業務,只要在系統中建有短信中心,即可開通短信業務。
與電話、傳真等傳統電信和因特網等數據業務比較,短信業務取得成功的關鍵原因得益于以下幾個特征。
(1)移動化、個人化
(2)離線編輯
(3)短小、精悍的文字傳遞,適合我國的文化習慣
(4)交互性好、發送時間短,占用資源少
(5)按條計費,價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