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位于市南郊,華北油田腹地,全村農戶102戶328人,耕地347畝。近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辦事處黨委領導下,村黨支部、村委會帶領黨員群眾走出了一條以種植大棚菜為主的經濟發展之路。群眾收入連年提高,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壯大,2017年農民人均收入9279元。
一、加強兩委班子建設,提高凝聚力和戰斗力
村兩委始終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堅持學習原則,定期組織兩委干部、黨員學習理論知識、省市縣領導講話精神,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工作本領得到加強。二是堅持公正原則,結合村情民意,處理村務工作,公道、公平、公正、公開,受到黨員群眾一致好評,各項工作名列辦事處前茅。三是堅持帶頭原則,自覺做到“五帶頭十不準”,妥善處理難點、熱點問題。在支書王春橋的帶領下,“兩委”班子堅強有力,各種規章制度完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有較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斗力,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
十八大以來支部一班人抓住有利契機,轉變作風、團結協作、群眾威信、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充分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在“五個文明”建設中起到排頭兵作用,村支書王春橋自覺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把精神文明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長抓不懈。
二、發展大棚蔬菜,增加群眾收入
村地勢低洼,土地鹽堿貧瘠,村民人均耕地少,多年來黨支部把蔬菜大棚作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條切實可行途徑來抓,并通過村“兩委”努力使村蔬菜大棚種植業不斷發展壯大。聘請保定、北京等地的教授,專業技術人員來村講課,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組織種植戶到北京海淀、青縣、山東等基地參觀,引進高產、優良蔬菜品種。目前,全村共建大棚170個,占地160畝,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大棚,戶均達到2個,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生產專業村,每年每戶僅大棚一項就增收1萬元,村也被省農業廳命名為“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