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自我意識的一種形式。主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兒童把自己當作認識主體從客體中區分出來,開始理解我與物和非我關系后,通過別人在對自己評價和對別人言行評價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我評價。它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產物。其發展的一般規律是:評價他人的行為→評價自己的行為→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條件。人對自己的思想、動機、行為和個性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習和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也影響著與他人的交往關系。一個人如果能夠正確地如實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就能正確地對待和自理個人與社會、集體及他人的關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點、發揚優點,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之一。
自我評價(self -evaluation)個體對自己的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這種評價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自我評價是自己行為的主要調節器。自我評價較高的人往往具有較高的抱負水平,可以取得較高的成就。積極的自我評價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有助于適應新環境,有助于擺脫孤獨。 95d565ef66©第一范文網
l.e韋爾斯和g。馬威爾在1976年出版的《自我評價:概念與測量》一書指出,人們通常根據兩個主要標準進行自我評價:(1)對自己的能力或效能的感受;(2)對自己的德行或價值的感受。一般情況下,這兩個標準是通過反映評價、社會比較、自我歸因和角色扮演等具體評價手段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