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財奴》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仔細體會葛朗臺的富有個性的語言和生動的動作描寫,分析葛朗臺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馬克思、恩格斯說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葛朗臺個性化的動作和語言表現了什么?
分析:葛朗臺為了金子(財產),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斷送了女兒的幸福,破壞了家庭的和睦,最后連自己也被金錢送進了墳墓。通過這些細節描寫,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虛偽、兇狠、愛財如命、貪婪成癖的守財奴形象,學生對“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狂”就有了具體完整的印象。這時再引導學生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就比較容易了。而且,小說顯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的主題也就會牢牢地扎進學生的心里,從而明確金錢主宰一切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對“金錢萬能,金錢萬惡”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本文的社會意義在哪里?
分析:我們簡略地回顧一下全文的故事情節:開端就交待了葛朗臺的性格特點以及他與女兒的矛盾沖突;接著作者在刻畫他愛財如命的性格特點過程中,描寫他與女兒之間沖突的第一回合:為了占有金子,他不顧女兒的愛情,不顧妻子的病苦,不顧傭人的勸說,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聽到“太太死過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財產,他才放開了梳妝匣。葛朗臺與女兒之間的矛盾沖突的第二回合是圍繞繼承權展開的。葛朗臺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當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繼承權問題。為了繼承權,他變得失去了常態,“在女兒面前打哆嗦”;他可以當面撒謊,把一個要他命的重大問題,說成區區小事;他可以誘以小惠。假意許諾“按月付……大利錢”;他掩蓋事實真相,甚至阻止公證人說明其中的利害關系。總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關系,倫理道德,只不過是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要完成這項交易,就要撒謊,就要欺騙,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顧廉恥,即使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兒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滿意足。綜上所述,葛朗臺與他女兒之間的關系,就是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那種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而作者所著力刻畫的葛朗臺這個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個葛朗臺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類人的最基本的待征,即資產階級的典型特征。其社會意義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