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教案 篇1
一、關于陸游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高宗時,試禮部,名在前到,因觸怒秦檜,被罷免,孝宗時,賜進士出身,歷官隆興,夔州通判,并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監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后被去職,歸老故鄉。
二、解題,誦讀
本詩寫于1186年陸洲居山陰時所作,詩中追求壯歲心情,自傷遲幕,致慨世事多艱,小人誤車,恢復中原的時機,一去而不可沒,結尾詩人并不消沉,以贊頌的口吻表達了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
誦讀(教讀,齊讀,背誦)
三、分析
(一)釋題
書,寫,憤,憤懣,悲憤。
(二)請學生朗讀“閱讀提示”
(三)詩歌分類
1、詩歌分類簡表(見投影)
2、研討分類(見投影)
3、七律常識
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計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韻。一二句稱首聯,二四句稱頷聯,五六句稱頸聯,七八句稱尾聯,對句最后一字為平聲字。講究平仄相間。
(1)問:本詩抻何韻、?有什么好處?
答:每聯第二句押an韻,天成節奏和韻律,讀起來回環上口,具有音樂美,給人以情韻流容的藝術感受。
(2)問: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答:用了兩個典故:塞上長城,出師一表。“塞上長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出師一表”出自《三國志》。用典使詩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聯用典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推崇,諸氏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統一中原為其終身大業,盡管蜀漢地狹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頌古為了非鄰居作者自負為衛國良將,卻“報國欲死無戰場”。結句揭示全詩“憤”的由來,將全詩批判的矛頭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載”名反潔,到現的委婉含蓄,憤慨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