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篇1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說課稿是教師上課的一種具體的思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贈汪倫》四年級上冊說課稿,歡迎大家參考。
《贈汪倫》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教材分析
《贈汪倫》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六組課文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一首敘事抒情佳作。這首詩主要敘述李白離開桃花潭時,他的好友汪倫來送別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詩的前兩句是敘事,寫待發之際,詩人忽然聽到岸邊傳來踏歌聲,一個“忽”字,寫出了李白心中的驚喜;后兩句是抒情,詩人以水深喻情深,在詩人看來,桃花潭雖碧水幽深,卻也比不上汪倫對他的情誼深!這首小詩,通篇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洋溢著濃郁的詩意。
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詩詞的教學要求“誦讀兒歌、童謠、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根據本人對教材的理解,結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想、悟、誦、交流談話等來達成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 懂得珍惜人間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學習伙伴。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古詩的教學,讀是基礎、悟是關鍵,以詩為本,重在悟情。由于本詩語言含蓄、凝練,而又極富情感,在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以讀代講,以講促讀”的方法,并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悟情,以情促讀,最終領會詩意,融入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