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
2.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
用“多維透視法”分析鑒賞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高一上學期學過一篇節選自《史記》的文章——《鴻門宴》,在這篇文章中司馬遷塑造了一個鐵骨錚錚的熱血男兒——項羽,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大家思考:項羽是一個怎樣的人?(用成語概括)
驍勇善戰、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婦人之仁。《項羽之死》選自《史記·項羽本紀》,記敘了楚漢戰爭中的最后一戰——垓下之圍的全過程以及項羽生命的最后時刻。上一節課,我們對文章進行了文字疏通,這節課我們將跟隨司馬遷的筆觸繼續勾畫、描摹自己心目中的項羽形象。
二、根據故事情節,將課文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垓下之圍。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東城快戰。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烏江自刎。
三、了解多維透視法
多維透視法,即多側面、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不虛美、不隱惡”,使人物顯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豐滿立體。
四、運用“多維透視法”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征
1.霸王別姬中的項羽
項羽被圍垓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展現了他悲情英雄的一面。同美人、寶馬的訣別,顯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力能扛鼎、能征善戰、曾號令天下,現如今卻四面楚歌、窮途末路。人生的境遇變化之快,讓他始料未及。此時最能表現他這種復雜心境的動詞是什么?“泣”,極其傳神地寫出了項羽內心難以言表的情感。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更何況是西楚霸王?“泣數行下”,這是司馬遷筆下霸王的唯一一次落淚、最后一次落淚,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涼,也寫盡了霸王的悲慘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