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排隊”小策略 小班是常規(guī)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當然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也是社會領(lǐng)域的重要目標。
下班后一天在物美買完東西,排隊等著結(jié)賬,突然有一個人過來就插隊,他先走到了第二個人的前面,第二個人生氣的說:“我都排半天了,你好意思嗎?”這個人看了看又跑到了第三個人的前面,第三個人也很生氣,使勁的往前走了兩步,緊貼著前邊的人,他就直接跑到我這了,我毫不客氣地說:“后邊排著去”。那人灰溜溜的走到了最后。回來的路上我還在想,如果我們在看到別人插隊的時候不是在那議論那個人素質(zhì)如何如何差,任憑他插隊,而是就站住自己的位置,堅決不退讓,他就不會再有這種行為了。靈機一動,這個方法可以用在孩子的身上呀。
第二天孩子玩滑梯的時候我不再是看見某個不排隊的孩子,就對那個孩子說:“你怎么不排隊呀,排隊才可以玩”,而是我同時我又加了一句對那個讓他插隊的孩子說:“你不能讓他插隊”,這樣慢慢孩子都有了這個意識,不讓別人插隊,有的孩子看見別人要插隊就貼著前邊的小朋友,不讓他插隊,而且嘴里還念叨著:“后邊,排隊去”。這個方法真的很有效,一個星期的觀察中,我們孩子“排隊”的意識基本養(yǎng)成,而且他們做的很好。無形中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保護自己的“權(quán)益”。
幼兒時期本身自律能力就很弱,那么需要他律,其實有時他律的對象不光是靠成人,幼兒本身也可以。
小班“排隊”小策略
小班案例分析:老師,我不睡覺(精選2篇)
小班案例分析:老師,我不睡覺 篇1
溫州五幼府東園區(qū) 朱曉珠
案例背景:
子涯是幼兒園小班的新生。由于媽媽工作繁忙無法照顧的原因,子涯基本上白天都跟著外婆,過分的溺愛、依戀,造成子涯獨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周子涯小朋友又沒有睡著,怎么辦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每天來到幼兒園,子涯表現(xiàn)的中規(guī)中矩沒哭也沒鬧,但一到午睡時,他就緊皺眉頭,老師問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聲如雷聲,驚天動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腳踢。搞得老師手足無措,只能帶他到教室外散步,他總是馬上安然無恙微笑了。我總會提醒他好多次,試圖讓他能夠睡著,避免午后疲勞,可是沒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讓我傷透了腦筋。和家長也反映過,可是家長的態(tài)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強他睡,只要不影響其他的幼兒。第二天,我想也許可以照著家長的意思試試,于是,今天我走到子涯小朋友的身邊,對她說:“寶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個條件就是你不能影響別人,可以嗎?”他興奮的告訴我:“可以,老師你真好。”他送給了我燦爛的微笑,我同樣也回應了他微笑。
以后的幾天,周子涯小朋友都會主動的告訴我:“老師,我不會影響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所謂“打盹兒”,就是短時間的睡眠,多指午睡。無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顯然,午睡對于我們班上的這位寶寶來說是“不來電”的,我也曾想不顧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這樣的念頭很快被打消了,因為我不想因為我的疏忽,造成一個不健康的幼兒。經(jīng)過觀察分析,我發(fā)現(xiàn)子涯存在午睡障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兒從家庭走進幼兒園,他們依戀的父母及親人、熟悉的家庭環(huán)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習慣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兒園和陌生的集體生活。這種巨大的變化使他們有一種被拋棄的恐懼感,心理失去平衡,從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產(chǎn)生分離焦慮。
小班語音游戲教案:小雞游戲(精選2篇)
小班語音游戲教案:小雞游戲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小雞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了解它們與人們的關(guān)系,對小動物有喜愛、關(guān)心之情。
2、練習走、跑、鉆的基本動作。
3、做到動作靈敏及協(xié)調(diào),初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小雞胸飾人手一份,母雞胸飾一個,狐貍頭飾一個。
2、絲巾人手一份,椅子、牛皮筋。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1)教師將圍巾圍在頭上作雞媽媽,幼兒拿圍巾的中間作小雞。
(2)今天媽媽帶你們?nèi)ネ姘桑?雞媽媽帶領(lǐng)小雞四散跑步入場。)
2、游戲:放氣球
(1)剛才有的小雞聽說去玩,高興得揮動起了絲巾。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表示高興呢?(把絲巾當氣球向上拋。)
(2)幼兒練習“放氣球”,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為什么有的“氣球”高,有的“氣球”低。(把絲巾變小就能拋得高。)
(3)啟發(fā)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把絲巾變小?(把絲巾團緊。)
(4)引導幼兒根據(jù)討論結(jié)果再次練習“放氣球”。
3、游戲:我的絲巾不見了
(1)小雞們都很聰明,下面我們邊聽鼓聲邊來練習跑步吧!鼓樂快,就快跑,鼓樂慢,就慢跑。鼓聲一停,你們就立即把絲巾藏
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最好讓媽媽找不到。
(2)幼兒游戲,教師根據(jù)游戲情況請個別幼兒說說絲巾藏在哪里。(藏在袖子里、藏在口袋里、藏在腰里、藏在衣服里、藏在背后、藏在腋下、坐在屁股下等。)
(3)討論:同樣把絲巾藏在袖子里,為什么有的絲巾被我發(fā)現(xiàn),有的沒有被我發(fā)現(xiàn)呢?
小手的秘密小班教案(精選2篇)
小手的秘密小班教案 篇1
活動
拍拍手、拉拉手,我們都有一雙手,穿衣服、扣紐扣,洗臉、刷牙和梳頭,畫畫也要用小手,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們的好朋友。手在人的個體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每天幼兒都用自己的小手做著不同的事,他們對自己的小手也充滿了好奇:小手真靈巧,還能做什么?小動物的手能干嗎呢?本次活動讓孩子從最貼近的自身開始探索,而且活動的內(nèi)容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根據(jù)我班幼兒的實際水平結(jié)合他們的年齡特點,教師將目標定位在:
1.為自己擁有一雙靈巧、獨特的手而自豪。
2.通過小實驗,體驗大拇指的作用。
一、活動的重難點重點:
引導幼兒感知手指的靈活,體驗為擁有這樣一雙手而自豪的情感,難點:讓幼兒感知動物的手和人類的手的區(qū)別,體驗大拇指的重要性。
二、材料準備
1.紙、印泥、黃豆。
2.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7頁《猜猜這是誰的手》。
三、活動過程
(一)小手真神奇。
1.今天老師要給你們猜一個謎語: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又能寫來又能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2.請幼兒猜一猜。
(這一環(huán)節(jié)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自然的引發(fā)幼兒去關(guān)注自己的手,并由此對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認識我們的小手
1.認識手心手背。請幼兒觀察小手:我們的手心和手背一樣嗎?手心里有什么?手掌紋像什么?
2.每個人的手掌紋一樣嗎?請你伸出兩只小手,看看上面的掌紋一樣嗎?那你再和別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們的掌紋一樣嗎?原來每個人的掌紋都是不一樣的。
小班教案匯總(通用14篇)
小班教案匯總 篇1
將“紙趣”滲透到五大領(lǐng)域,這是“紙趣”研討活動中的又一個出發(fā)點,可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將“紙趣”滲透到五大領(lǐng)域?課題組的人員進行商討后覺得,老師們應在自己認領(lǐng)的領(lǐng)域中進行一課多上的研討活動,在這樣的磨課過程中提高“紙趣”在各領(lǐng)域中的運用。
我選擇的是語言活動《快樂的啊嘟》,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紙趣”局限于兩張火車頭圖片,在邊講故事邊操作圖片中,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課后聽課的老師給我反饋,圖片的運用能很好的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但沒有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使整堂課感覺沉悶,幼兒也很被動。能否將故事中的《快樂工作歌》進行改編,在圖片和歌曲的.引導下,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結(jié)合聽課老師的大眾智慧,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改,并第二次執(zhí)教研討。在這次活動中,我將《快樂工作歌》改換為幼兒特別喜歡的歌曲《加油干》,并在黑板上畫上鐵軌,在鐵軌上操作“啊嘟”唱著《加油干》快樂工作時的情景,幫助幼兒更深刻的理解故事內(nèi)容 ,最后環(huán)節(jié)進行游戲,給幼兒兩人一個紙箱連接起來做火車,體驗“啊嘟”工作時快樂的心情。在課后的研討中,老師們先肯定了課堂中的亮點,如在黑板上畫上鐵軌,讓幼兒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出軌;改用歌曲《加油干》讓幼兒理解“啊嘟”工作時快樂的心情;最后利用游戲使語言活動動靜結(jié)合,也讓有幼兒體驗了工作的快樂。但也存在著不足:1、教師的提問缺乏開放性,沒有給幼兒想象的空間;2、課堂中教師說的太多,缺少給幼兒發(fā)言的機會;3、游戲時,故事中既然是火車頭,就讓幼兒利用紙箱直接做火車頭,更符合故事的內(nèi)容。針對聽課老師提出的建議,在教案原有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修改。和前兩次相比,這次活動中其游戲性、有效性、趣味性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孩子們都樂講、學說故事中的對話,特別是在游戲中,每人一個紙箱扮演火車頭,更讓幼兒體驗到了“啊嘟” 工作時的快樂。
小班教案集合(精選14篇)
小班教案集合 篇1
活動意圖:
游戲是兒童的良師,他們從游戲中認識環(huán)境、了解物體、從游戲中強健身體、鍛煉思想、學習做人。游戲能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是幼兒學習交往、學習合作、鍛煉意志的過程,是促進幼兒社會性不斷發(fā)展的過程。
活動目標:
讓小朋友正確了解數(shù)字順序。
活動材料:
寫好數(shù)字編碼的卡片。
活動玩法:
1、每個寶寶自己有一張屬于1-10以內(nèi)的數(shù)字卡片,以三個數(shù)為一組。
2、老師開始播放音樂,然后孩子們圍成一個大圈圈,開始轉(zhuǎn)圈。
3、音樂一停,孩子必須自己相鄰的兩個數(shù)字,站在中間,其他兩個孩子必須找到自己前面兩個數(shù)字或是后面兩個數(shù)字,分別站在左右兩側(cè)。
小班教案集合 篇2【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應該自己動手吃飯的道理。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流眼淚的小河馬、小青蛙立體圖各一張;
2、《不愛用手的小河馬》課件;
3、創(chuàng)設(河馬的家):小碗和小勺子、豆子等讓幼兒為瓶子寶寶喂飯等;準備橘子等;讓幼兒學會剝各種食物的外殼;讓幼兒學習系扣子的飛碟;小珠子、細線,讓幼兒穿項鏈。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林老師跟你們上課高興嗎?老師今天帶了一位小客人,看看他是誰呢?(同時出示流眼淚的小河馬)
2、呀!小河馬他哭了,為什么呢?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小朋友們自由回答,老師總結(jié))
二、教師利用立體圖片講故事第一遍,邊講邊提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