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學們:
在母校60周年校慶的今天,我很榮幸能夠參加此次慶典活動。感謝母校和老師們的培育之恩!我與我的同學們時常懷念我們在這里度過的日日夜夜。老師,同學,課堂,操場,學工,學農以及大面鋪的夜晚。
我從1973年進入川附讀初中,1976年繼續在本校升讀高中。我們年級是恢復高考后第一個參加高考的年級,當時正是成都市教育公平競爭的時期,也是附中的光輝時期。1977年高考時,我們12個同學提前一年參加,全部過了錄取線,4名上了重點線。全年級不到200名同學,現在有唐平,李曙光,王梅,和鄭怡等5位同學已在歐美一流大學任教和帶博士生,也就是國內的博導。在當年高考普遍不到2%的升學率和沒有重點中學的環境下,附中能有2%的學生在國際一流大學當教授,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
當然,我們附中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列舉幾個方面的例子:
第一,附中的老師水平高。附中前或附中后在大專院校任教的老師有多位,喻紹武老師,劉光濟老師,高孔修老師,季元龍老師,鄧元暄老師,等。后來的我常對別的學校同學說,“我中學時就在接受大學教育了”。
第二,附中的老師循循善誘。半杯水是半杯空的還是半杯滿的?我們的老師總是告訴我們是半杯滿的,給我們激勵。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太難了。我現在也是教師,指導學生時常常提醒自己要正面,但很難做到。說人不會教書常用的一句話是,肚子里有東西倒不出來。我們附中的老師是滿腹經綸,信手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