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所謂積累,是指老師在研究中對研究心得、體會的梳理和對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與保存。有些老師的微型課題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研究過程,做了很多的具體工作,有一定的效果,卻沒有多少能反映研究過程的資料,不僅研究手冊沒有認真記錄,研究檔案袋里也是空空的。這就是“有過程無積累”。
在研究中,研究者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學習,對問題的調查、分析,與他人的交流碰撞,通過總結反思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認識,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心得體會和感悟,及時將這些思想認識和心得體會加以梳理,是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完整、詳實的研究資料不僅反映了研究過程的思路、程序、內容、方法等,也是能否結題的主要依據之一,因為,研究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樣?要避免“有過程無積累”,必須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認真記錄研究手冊,研究手冊不是對研究過程的簡單記錄,而是理清研究思路、確立研究策略、規范研究行為、調整研究計劃,保證研究效果的根據。從研究手冊的記錄狀況,我們既可以看到研究者研究過程的脈絡和軌跡,也可以看到研究者的研究態度和課題研究的效果。
第二,及時記錄、梳理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建議老師們記研究日記或周記,把研究中成功的事例、不成功的事例、學習心得、研究感悟、對研究對象的觀察與實驗等都記錄下來。研究日記不同于生活日記,記錄時要有中心和主題,不是遇到什么就記什么,要把研究工作進行分類,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記錄。比如,圍繞文獻資料學習,研究案例,觀察、調查研究對象等,都可以記主題日記。這樣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研究資料,也可以不斷反省自己的研究行為,反省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思想。記研究日記,會讓我們在忙碌、繁雜的日常工作中有一個思考的時間。“思想是在學習和相互交流中生成的,是在思考中提升和發展的',是在寫作中得到梳理的。”研究日記也是我們撰寫研究論文的素材,當你圍繞一個主題記到一定的時候,一篇文章所需要的資料也就齊備了。有的老師寫文章時,總是無話可說,就是因為平時沒有積累。除了記研究日記外,還要認真撰寫教學案設計稿,聽、評課稿、教育教學案例,教育故事、經驗總結、調查報告等。總之,在研究中要想有積累、有收獲,就要勤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