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在馬路上行走,還是乘坐公交車,或在醫院就醫、超市購物、公園健身,你會發現我們周圍的耄耋老人越來越多。據了解,我國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己達1.43億,占總人口的11%;XX市60歲以上的老人也已達到106萬,占總人口的18%;這些數字表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已經(提前)進入了老齡化時代。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傳統美德,孝敬老人、贍養老人,切實做好為老年人服務的工作,是各級政府非常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城區工作和社區建設的實踐者,這也是我時常關注社會、留心思考的一個課題。
今年五月,我有機會參加市委組織部組織的赴新加坡學習社區建設專題培訓班,九天時間雖然短暫,學習的課程和內容也比較多,通過上課聽講、專人介紹和實地考察,在參觀了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和建屋發展局、警察總署、惹蘭勿沙市鎮理事會、大巴窯鎮中心、芽籠綜合診療所、宏茂橋社區鄰里警署、小印度社區、飛躍家庭服務中心、怡安產業公司、東鄰社區民眾聯絡所等地之后,我對新加坡的基本國情、人文概況、政治經濟發展歷程、政府機構的設置與運作、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特別是通過多看、多聽、多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與新加坡在社區管理方面進行了對比,感到新加坡在養老服務和管理上有許多寶貴經驗和成功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一、新加坡養老發展的概況
新加坡共有420萬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20%。他們把老年人稱為樂齡人士(與我國相比,這個稱呼我們感到比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培養全民的家庭觀念,在輿論導向上不遺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輸儒家思想——宣傳孝道,號召全社會關愛、孝敬老年人。每年的農歷新年,新加坡都要開展敬老運動,政府官員和議員以身作則,經常到社區和自己的選區慰問老年人,在全社會樹立尊重老人、關愛老人的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