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們感受不到紛擾亂世中的無奈,卻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陶淵明回歸自然的那一份平和,因為我們生活在城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之中。也許我們的志向不同,但我們心中都有一個萌芽的種子,它埋得很深,它提醒著我們,我們需要一個地方讓自己來靜靜看山后夕陽,看飛鳥還巢。
此刻我便站在盤龍峽底。
陽光格外燦爛,使得人的心情也愉快起來,于是腳步也比平常歡快些,遠遠地看見前方有一片濃綠的樹陰,連著綿延不絕的蒼茫高山。嵐煙縹緲,為群山披上了精心紡就的輕紗。
未見其身,已聞其聲,層層枝椏掩映下是無數輕輕旋轉著的水車,車身的紋路斑駁,隱隱地散發著它們特有的古老的氣息,它們旋轉得那樣優雅,好像天生就在這一片怡心的綠色下轉動,它們是為盤龍峽而生的。溪水打在水車上的聲音好比玉石瓏璁,清泠泠的,給炎炎夏日聒噪蟬鳴添上一抹沁涼。
走過青竹為欄的小橋,踏上碎石鋪就的山路,兩旁是形態各異的樹木,隨著溪流往前走,一路水聲鳥鳴相伴,好不愜意。眼前不時出現或大或小的瀑布,皆如在銀河中洗凈的白練翩躚而下,美不勝收。
我不禁想起魏晉之時的竹林七賢,他們也是生活在這綺麗山水中,放浪形骸嗎?他們是厭倦了世間紛紛擾擾,才執著地尋找一片清靜之地吧。
最美的景色總是出現在那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之后,煙雨瀑布終于揭開了她的面紗。眼前水霧蒙蒙,細小的水珠飄到臉上、手上,洗去了一路風塵,我看清了一個美麗的傳說,一段只應天上有的傳奇。不知九公主化作茫茫煙雨留在盤龍峽中可有感到寂寞?這般奇山異水,是怎么也看不盡的吧。更何況她與雙龍瀑布相思相守,心中定是別有一番柔情。看那雙龍騰空,氣勢恢宏,像是當年意氣風發的龍母之子,在日光照耀下有著無法比擬的陽剛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