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點飛泉下白云,似簾懸處望疑真”唐代詩人羅鄴的《水簾》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雨天之景。千萬顆雨點爭先恐后地落下,但給人的感覺卻是細雨霏霏,悠然自得的不緊不慢。雨水輕柔地滋潤著大地,滴落在肌膚上,帶著一絲清涼,她是那么溫婉、恬靜。饑渴了一夜的植物被悄然喚醒。
因為水,它們復蘇了,大地恢復了生機。
人們常說,“女子如水”,因為女子給人的感覺恬靜、美好,就像水一般。這不難看出對水的稱贊與喜愛。如果說地球是萬物之母,那么水就是這位母親的乳汁。有語言的人把水稱為生命的源泉,因為水是生命的起源,她更是生命的哺育者,她有責任感。這些生命中,間或有遠離水源的,但讓它們滴水不沾,終究是會被干死的。人們更是把說當作一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梳洗時用水,飲用水,把水當作是保持健康的保健平。
但是人們似乎好似一種得到了就不知道珍惜的物種,有的時候就大把地揮霍,沒有的時候又懺悔萬千。浪費、污染水資源已經成了當今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一開水龍頭,嘩啦啦的流水聲連綿不絕,就這樣順著空氣急流而去,落進下水管道,與污水并列。試問,這當中真正被利用的水有多少?因為沒有利用而白白浪費的水又有多少?我想,浪費與利用之間的比例大家都是不言而喻的。
再出門,看看門前屋后的河流。水的顏色,可能依稀還有綠色的水,讓人想到“青山綠水”這個詞。但是,辭綠非彼綠。這所謂的綠水都包含了大量的化學物質,有的甚至發出了惡臭。水曾經是那樣的溫婉動人,為什么現在,她卻是千瘡百孔,丑的不堪入目?難道人類最擅長的事就是毀掉一樣有價值的東西,之后又是無濟于事的懺悔與補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