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在領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風光后,下面我們去欣賞“焦山山裹寺”的美景。焦山風景區位于鎮江市區東北的長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畝,為浩瀚長江下游唯獨可供游人觀光探幽的綠色島嶼,以其“中流砥柱”的雄偉之勢而令人神往。 焦山本是長江中一個無名的島嶼,東漢末年焦光曾隱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賜的名稱。
又因當地滿山竹林繁茂,古樹蔥憲,宛如碧玉浮江,故稱“浮玉山”。焦山的寺廟掩映于綠樹叢中,若隱若現,與“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說。焦山不僅以古樸幽靜的自然景觀見長,還有眾多的人文景觀,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游覽勝地。
各位游客,我們坐船過江來到焦山南麓的碼頭。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這座莊嚴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門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門,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門前有一對明代的石獅,門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額,為茗山大佛師所題。山門兩旁懸掛的“長江此天塹,中國有圣人”這副頗具氣魄的楹聯,為清光緒四川巴州廖給所寫。山門迎面照壁上有明代進士胡瓚宗所題“海不揚波”4個大字,顯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們將它看成。是這副楹聯的橫批。明人的橫批,清人的楹聯,巧妙搭配,貼切雋永,意趣深濃。 游客們:定慧寺在佛教寺廟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唐代,玄奘法師的弟子法寶曾來此創建大雄寶殿。鑒真大師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叢林”之稱。宋代稱為普濟禪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時賜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發慧”和“寂照雙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雜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聞、思、修”三條途徑來增長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綱領,涵義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