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學心得體會(通用16篇)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1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2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毙奚硎且磺械母荆奁渖,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3
從小就優先學習最精華、最重要、最核心的東西,把最精華的學好了,學其他東西就能觸類旁通,事半功倍!拔镉斜灸,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國學以中華燦爛文化之經典為基,兼收并蓄他國優秀文明之精華或經典。盡早將學習能力提高到較高的水平,包括思考和記憶的能力。讓孩子自小“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地讀和背誦儒道釋經典,包括四書五經等,孩子在不太理解的情況下將10~30萬字的`經典背下來,記憶力就上升到很高水平,日日讀誦古圣先賢的博大精深的經典,自然會不停地比對、思索和分析,孩子的思考能力也會同時不斷地飛速提高,思考和記憶交相促進。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4
通過一個月的南京市領導干部“國學智慧專題班”的學習,自己確實感到獲益匪淺,收獲和感觸頗多。
我進一步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和國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和文化素養。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說。學習國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自己修煉成一個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規則、奉獻社會的人。同時能讓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更加合理、規范化。
其次通過學習國學有利于指導今后的工作與實踐。一個月的學習讓我感受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和國學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的工作與實踐是非常有幫助的。作為一名在基層機關工作的黨員領導干部,學習國學能充實自己的閱歷,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做到以人為鑒、以史為鑒。在工作中要堅持原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秉公辦事。《論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首先要處處事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只有這樣才能讓老百姓信服,成為百姓擁護的領導。這也正是儒家倡導的“仁愛”思想。
王運來老師《千年科舉制度的是與非》課程讓我了解了在我國數千年的封建統治中科舉制度扮演的角色?婆e制度是古代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它給中國社會帶來最大的影響,莫過于它造成的畸形發展的讀書做官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主義,科舉制度的推行特別是八股制度,還帶來了學用脫節輕視實際才能的弊端。科舉制度是一項沉重的歷史教訓,值得我們格外認真記取。夏維中老師的《文化記憶與歷史真實之間的錯位——以
南京的悲劇形象為例》課程讓我了解到了南京在中國不管是古代還是近代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是這么重要。南京是六朝古都,但每一次做首都的時間是那么短暫,但它是漢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后陣地,每一次的歷史變遷都是南京這座城市的一次血與淚的洗禮。南京是一座悲情的城市又是一座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
國學是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內涵,老師們的講課都很豐富,內容精彩,一個月的學習學到很多,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有非常大的用處。
江寧街道辦事處
許益禮
20xx年5月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5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1)班的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及國學教育。一個學期的國學教育教學,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作為教育工作者肩上擔子的重大;仡櫼粚W期來的國學教育教學,我的收獲很多。
一、備好課,讓學生享受國學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年級的孩子拼讀能力和識字能力低,我首先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以講故事等方式像孩子們介紹一些生動有趣,勵志的事例,使學生對國學有了新的認識了,學生們產生了興趣之后,我就備好課,為上好課做準備。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蔽铱偸潜局鴮W習的態度多學習,多向他人請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加上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們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國學的美,讓他們感覺到,上國學課就是一種享受。
二、學以致用,落實生活
課上好了,學生也聽懂了,行了嗎?還不行!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學了這些傳統文化,學了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就得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人生,要不學了也是白學,也是空喊口號,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學校設計印發了《弟子規生活力行表》,要求學生每天晚上睡前根據自己一天來的行為進行暮醒,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實際,讓家長配合每天和孩子們一起完成表格評價,都要堅持落實。上面有家長們每周想對孩子或老師說的話,教師對家長或是學生說的話,通過家庭和學校的聯系,家庭和學校的共同監督教育,這樣既指導學生如何改進,又肯定其獲得的進步。讓國學學習落實在學生的每一天,真正達到教書育人。使其懂孝道,懂得為孝順父母,為自己未來而努力讀書。
當然,要求學生做到,我們老師也要先做到,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比如說,要學生讀書,要他們背《弟子規》那我們老師先得能背出來,老師先背一次給他們聽讓他們來當考官,做他們的帶頭榜樣,這樣他們才敬佩,才有興趣去背好。每天早操后的讀國學時間,我也饒有興趣,搖頭晃腦地和孩子們一起讀背。走在校園的走廊,通道,每夜角落都有古詩、對聯,學生每天都生活在這樣濃濃的文化環境中,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當然一門新的學科的成長,需要更多的是反復的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在下學期的國學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
這就是我的一些教學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評指點!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6
實習路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總能夠發現學生那閃光的另一面。或許有些學生們不是學習最好的,但是在舞臺上他們卻是最閃耀的星,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作為一名年輕的實習老師,我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沉醉著、欣賞著,這一段段的國學經典,把我帶回了昔日學習過的經典中,深深地陶醉在文化薈萃之中。
任何的參與,我們總會收獲不同的感受。通過幫助宣教處舉辦國經誦讀活動,作為會場背景音樂的控制人,我時刻的.注意著每一名選手的動作和音調變化,時刻注視著每一個節目的銜接。
就是這樣的專注于每一個節目,我被這一段段國學經典所深深地吸引!冻鰩煴怼、《岳陽樓記》、《滿江紅》,一段段膾炙人口的名家名段,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了詩人、作者那一腔熱情。我回到了初中、高中時代那初學這些文章時的震撼。如今,看著這些學生們一個個神采飛揚的誦讀之中,伴隨著起伏變化的背景音樂,更加生動的將一段段精彩奉獻給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和同學們。
這,就是我們五千年文化的精粹;這,就是我們泱泱大國的靈魂;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希望?粗鴮W生們的聲嘶力竭的吶喊,我的心被震撼了,我為這些充滿朝氣的學生在一旁暗暗地加油、鼓勁。國學經典誦讀,我的記憶停留在文化的無限魅力之中!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7
談到國學經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謂國學,就是一國之所術也,這也必然與我們的古圣先賢緊密相關。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白詮姴幌ⅰ钡拈_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經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里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國學圣賢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以國學啟蒙的范本“三百千弟”為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辟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里通鑒”。且反復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肚ё治摹肥鞘澜缟狭餍心甏罹眠h,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兜茏右帯肥顷P于品德修養、行為規范的國學啟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厮菰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以上是我對國學經典一點感悟,希望對國學愛好者學習國學經典和國學圣賢文化有一定的幫助!同時我也希望國學經典能成為世人的千古國學,讓我們的民族精神永傳下去。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8
《增廣賢文》是一本好書,它不但讀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動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同時也是教我“做人的準則”。
《增廣賢文》中的許多精辟的格言警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這些格言警句都蘊藏著前人豐富的智慧。
讀了《增廣賢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百讀不厭。特別是:“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這則《賢文》讓我聽后肅然起敬。它的意思是小羊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時,小羊跪下來用乳汁喂養父母。小烏鴉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時,就將食物口對口地喂養年老的父母。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不僅是人類的美德,甚至連動物界也在奉行。羊與鴉就能如此何況人呢?總不能夠忘記自己的父母,它告誡我們要對長輩孝
《增廣賢文》教我學會了感恩,它能讓我樂于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每一個境遇;它能讓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它能讓我的人生旅途摧生出更多美好的回憶;《增廣賢文》教我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報,受人一把土,還人一座山;《增廣賢文》教我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已機會;《增廣賢文》教我學會感恩,贈人玟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時也會有人拉自已一把;《增廣賢文》教會我,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微笑。人人都需要一顆感恩的心。正因為有了它,所以愛才顯得偉大!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增廣賢文》這本書能豐富我的內心世界,使我在做人做事感觸良多,畢竟這本書也是人們經歷了千百年才感悟出來的。
《增廣賢文》這本書容易啟發我的思考,培養我的獨立意識;學而時習,一以貫之,經典的魅力讓我的心靈學會了感恩,也找到了學習自信,學習成績穩步提升。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9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獲頗多,F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提高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于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著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學習國學豐富我做人的道理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解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知識,懂得做人的道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
通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松而灑脫。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10
在我床頭的書架上有一本《三字經》,那是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幫我買的。我經常會拿出來讀一讀,我知道《三字經》要朗朗呤誦和細細品讀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兒童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正如《三字經》里所說:“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段話告訴我們:小孩子不努力學習,這是很不妥當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讀書學習,那么到老的時候還能有什么作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因為我知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三字經》中這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蔽乙灿∠筇貏e深刻。這段話說的是: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號老泉)年少的時候不努力學習,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當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無知因而發奮補救。我們這些小孩子更應當趁早努力讀書,用心思考問題。通過這段話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奮發圖強,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三字經》中的經典還有好多好多,真是舉不勝舉。我每次讀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賢的靈光下,受益匪淺。它真是我們一生中不可不讀的國學經典,以后我一定要多讀這類的經典。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11
《論語》之類的書對于以前來說,是那樣得無趣,那樣得難以懂得!可是《論語》現在對于我來說,有了與以前不一樣的價值,現在《論語》可以被我用來寫作文,用來與別人交談,令別人明白的更多。
我主要看的是學習篇,這一篇主要是關于學習的論語。就如: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我還明白了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千百年來,留下了無數華彩的經典辭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朗聲朗讀和身體力行之中,繼承和鑄造著博大精深,優美絢爛的民族文化品格。因為經典,我們有了自己的歷史和傳統。
對于經典,以前的私塾先生要求學子們不管懂不懂,自己讀通,自己背熟。一本書,要讀到爛熟于心,終身不忘。據說,要達到這種效果,大約需要反復練習500遍。那些你今天讀起來生澀油口的文字竟然是你的智慧!相信吧,只要你肯這樣把這本書吃下去,滾瓜爛熟,那美妙的時刻一定會如約而至。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相信這句話你一定有聽說過,這可是一句非常之經典的話。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技能,更在于造就人,讓學生“精神成人。”文學作品特別是中外經典地影響力地不可估量的,一本書能夠讓一個人受益終身,甚至能激勵一代人的成長。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12
我今天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國學小名士》的比賽,主持人一上場問了"大家好",又說"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這幾句話,接著五位選手上場了,他們用不同的古詩詞來介紹自己,其中里面最小的一位才9歲,真是厲害。
他們進入第一個環節"我愛記詩詞",屏幕上給出了第一個關鍵字"日",讓選手們回答,我首先想到了李白寫的"日照香爐生紫煙",我剛背完這一句,選手們就一句接一句的背了起來,在經過激烈的比賽后,其中一位大哥哥贏了這一局,評委老師表揚了他們,尤其是那個9歲的楊震,他雖然小但是知道的知識還真不少。
下一輪是關于"五官"的詩句,一開始我以為詩句里面要有"五官"這兩個字,媽媽告訴我說只要有關于"五官"的字就行了,我不由自主地背了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選手們的比賽非常激烈,這輪是一位大姐姐勝出了,評委老師給他們點評,說他們很精彩,真是讓我們大飽眼福。 當我看到選手在臺上演講時,我受到了鼓舞,他們就是我的榜樣,我要努力學習。我以后要多誦讀,多讀書,來豐富自己?赐旰笪矣辛松钌畹母形颍何译m然背的古詩不少,但比起他們來還有很大的差距,我以后要用心誦讀經典,準備超越他們,期待我的精彩表現吧。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13
《大學·中庸》《詩經》《論語》這些古文是我以前最討厭看的書,這些古書,既看不懂,又讓人看的頭昏腦脹,只是不懂裝懂,懂它的人在一旁聊著古文,而我們這些不懂的人卻只能在一旁做聽眾,從來都講不出一句關于古書的話。所以媽媽和老師都常常要我們看這些書,讓我們把這些書老師要求我們看這三本古書,然而我們卻只顧在看其它的課外書。
最后,老師接到了一個消息,全班中必須抽10位同學去比賽,這10位同學必須在網上“注冊”完并且用鼠標點擊“我要報名”,這樣就可以參加比賽了,接到老師的通知,我們就全神貫注的看三本古書,知道書中的內容,有點模糊的出現在你的腦海中。
為了讓書中的內容能深刻的印在你的腦子里,班級中的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去看書,就連班級中幾個最調皮的男孩子也拿著這些古文在教室里念著他們自己的厭煩而引人入勝的“經書”。班級中用功讀書的同學更加努力看古文了,而且她們時刻提醒其他同學認真看古文。
比賽還在進行,我卻深刻地體會到:要汲取知識就要一點一點積累,不能亂讀一通,在一定的環境下,有所收獲,有所成果。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14
近日,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xx年年會上的演講中引經據典,對亞洲和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事業做了闡述總結。世界各國媒體高度評價席主席的發言時,國內也掀起了一股古文熱,很多年輕人都趨之若鶩,去尋找古文的原文與出處。
在講到勇于變革創新,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時強調: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要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沖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出來。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出自漢代桓寬的著作。桓寬,漢宣帝時舉為郎,后官至廬江太守丞。其知識廣博,善為文。著有《鹽鐵論》六十篇。采用對話文體,以生動的語言真實反映漢昭帝時鹽鐵會議的辯論情景,保存了西漢中葉的經濟史料和豐富的經濟思想資料。這同時也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之一。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中的“知”在古代通“智”;而“制”是方法。這句的意思是明理者根據時間的不同而改變,智者依照事物的不同特性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此理也甚合《孫子兵法》的主張,在古代論兵時,《孫子兵法》一直提倡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處理問題。并說“知天知地,勝乃可全”(知道時間、空間的變化規律,勝利就可以保證)。又道:“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就是要根據不同的目標屬性用不同的方法權變處之。)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動態地、辯證地、宏觀地看待事物,是企業家朋友們最值得思考的方向,也是我們學習國學經典的主要目的之一。
用言極其精準,通過引用古文既表示了中國改革的決心和勇力,又鼓勵其它亞洲國家也要因時而變,通達共贏。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15
放寒假后,媽媽說中央十套百家講壇預告寒假將開播由上海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主講的《三字經》節目,媽媽說:這是我們國家的國學經典,你先讀讀,等開播后,咱們再一起學。
我讀了一遍后,覺得讀起來雖然瑯瑯上口,還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終于《三字經》開播了,遺憾的是,因為春節串親,有兩講沒聽。聽過的幾講中讓我最感動的有:融四歲能讓梨,雖然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經過教授系列的講解,我才覺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學習,我們平時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從不知禮讓父母和他人,不知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種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黃香真是太慚愧了。還有朱熹寫“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時候練字,書寫“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詩句時,不慎將“桃”字寫錯,父親看了后寫到:“心正則字正,心不正則字不正也”。朱熹看后自覺地把“桃”字重寫了1000遍,正是他這種認真對待錯誤的態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現在,我已經喜歡上《三字經》了,我希望在學習《三字經》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我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也讀一讀《三字經》,吸取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精華,讓我們一起努力做祖國的棟梁之材吧!
2023國學心得體會 篇16
“學而優則仕”,取得一定的成績就得給予相應的官職,否則便是重視不夠關懷不到。當然,沒有一官半職也無法說明你取得了成績。正是這一句辛辣的書評吸引了我,從頭至尾,一氣呵成!
書中對人物的刻畫可以說做到了極致,心理描寫更彰顯了人物百態,然而讀罷給我最深的感覺卻是:這里不是校園。沒有莘莘學子的朗朗讀書聲;沒有青春校園的生機和活力;沒有學術論壇的筆劍爭鋒。
這里是一個工廠,專門負責生產經營的地方;這里是一個圍城,城里城外的人們各顯神通;這里更是一個集市,到處都是呼喊叫賣的聲音。
文章還在陸續的連載之中,我還沒有讀到故事的末尾,我不知道文章的作者會以什么樣的結局來結束這所謂的大學。暫且不去談那些領導們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杜小春的見異思遷,高歌的形骸放蕩,馬長有的拾階而上,這哪里是大學教師的模樣!
正如一位網友評論的那樣,到底是我上了大學,還是大學上了我?在這樣的校園里,這樣的潛規則作用下,我不禁感到非常的悲哀。文章開頭的杜小春很像現實中的我,所以讀到她出現的地方,我是一路同情,直到我再也不能忍受——因為我知道,我是永遠不會成為杜小春那樣的人。我可以與名利無緣,我可以生活得辛苦貧寒,但我要永葆我心中的明燈不滅,走過悠長的黑暗,迎來的定會是燦爛的黎明。
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人生最好的境界莫過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