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景點導游詞(精選18篇)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
樂滿地森林度假區位于興安碧波旖旎的靈湖西岸的樂滿地森林度假村,是國內風格獨具的休閑型度假別墅區。整個度假村按照其功能劃分為三個區:木屋區、露營平臺區和森林游樂區。木屋區構成整個度假區的主線,宛若置身于童話世界美麗的城堡中。蜜月佳期的有情人在入住小木屋的那一刻,也就醞釀了屬于人生另一個更精彩的童話。七十三座露營平臺有我們兒時的夢想:獨自背著行囊到一個遙遠的國度,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邀請自己的族人,在星光點點的夜里,圍著熊熊的篝火,盡情揮灑心中的熱情......
木屋區 建有上、下二層的度假小木屋十余座,山崖別墅一座,其中小木屋是特聘歐美設計師依據歐式、日式二種不同的建筑風格,選用全天然優質木材搭建,木屋內部四星級酒店客房的裝修一應俱全,為每一位入住的客人提供全方位服務。 陽光里,憑窗眺望,黃墻紅瓦,碧波環繞;月光下,漫步林間,蛙鼓蟲鳴,星月如練。正是這絕佳意境與齊備設施的完美融合,為您勾勒了一幅幽雅、閑逸、美倫美奐的休閑圖畫。
露營平臺 則是風格迥異的開放型度假住宿區,全區建有全木質開放式露營平臺73座,游人們三五成群,結伴露營,或在營火區點燃篝火,徹夜狂歡,或在平臺前秉燭圍坐,把酒邀月,自然純樸的氣息撲面而來,伴您渡過充滿青春活力的多彩良霄。
緊鄰露營平臺區的是異彩紛呈的森林游樂區,其中匠心獨具的親水渠道,厚重古樸的壯鄉風雨橋,曲徑通幽的情人步道,燦爛璀璨的茶花谷,一線牽情的月老閣,更有驚心動魄的霹靂滑車、人工滑草場……每一處布局的點點滴滴都折射出整個項目精雕細琢折奪人光彩,再加上周圍混然天成的自然景觀,將整個森林度假村的獨特魅力展現無余。
休閑旅館 以五星極標準建成,占地100余畝,擁有368間高級客房,另設中西餐廳,商場, 9個可容納 30-500人的會議廳及舞廳,KTV,SPA,娛樂室和室內外游泳池,網球場,燒烤區等綜合設施。
主題樂園 特聘美國迪士尼樂園專家Magic Mountain設計,占地約 500畝全部采用進口設備,為類似美國迪士尼樂團的大型娛樂場所。共分六個主題區:歡樂中國城,美國大西部區,夢幻世界區,海盜村,南太平洋區及大島區等,游樂設施及表演節目達50余項,是個老少咸宜的歡樂園地。
高爾夫俱樂部 本球場特聘美國專家GOLDEN LOUIS設計,為全廣西最大的國際標準 18洞球場,標準桿 72桿,球道全長7084碼。前九洞以山景為主,后九調以湖景為主,極富挑戰性。另在本球場及市區均建有高爾夫練習場供球友練球。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你們好!我是導游員,你們可以叫我,而旁邊這位呢是我們本次旅途的“要塞”——王師傅司機,他已經跑遍我們玉林的每個角落,所以到了這里,你們無須擔心入夜不知歸途了。在此,我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帶來一段美好的享受。
好了,大家在到來玉林之前,有沒有聽說過這么一句“嶺南美玉,勝景如林”呢?如果沒有,我再重復一次,你們可聽好了。“嶺南美玉,勝景如林”,好了,大家看出這兩句話有什么端倪沒有?對了,就是每句話的最后一個字“玉”和“林”字就構成了我們現在所站的土地的名稱——玉林了。而玉林名稱又是怎么得來的呢?早在公元996年,玉林州治設于南流縣,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所以玉林又稱“千年古州”。它就像一扇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銅古大門,而我則似一把鑰匙,各位游客呢則是最尊貴的嘉賓了,請大家隨著我,跨過這扇大門,領略我們玉林的千年文化。 玉林是1997年4月成立的地級市,現轄玉州、福綿、北流、容縣、博白、陸川、興業7個縣(市)區,共118個鄉鎮,總面積12838平方公里,總人口580多萬人,有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近100萬人,是廣西最大的僑鄉。
玉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為丘陵盆地,而玉林呢又有著“葫蘆寶地”之說。為什么說是葫蘆寶地呢?這又說到我們玉林的地理位置了,它位于廣西東南部,毗鄰廣東、海南,前臨香港、澳門,背靠大西南,是桂東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大西南地區出海的重要便捷通道之一,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點,是中國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結合部,具有“承東啟西”的相對區位優勢;而在 03年的非典中,玉林沒有發現一例疑是病人,更是一塊凈土;而又在這些年來,沒有旱災和洪水,致使玉林的種植得到了豐收。素有全國 “荔枝之鄉”、“桂圓之鄉”、“沙田柚之鄉”的美稱,桂油、八角、松香響譽中外,瘦肉型豬、三黃雞聞名港澳市場;非金屬礦產資源特別豐富,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易開發,其中高嶺土儲量位居廣西第一。你們說,玉林能不稱為“葫蘆寶地”嗎?
改革開放以來,玉林成為區內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市之一。先后榮獲“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等稱號。特別是今年11月,玉林中小企業商機博覽和玉林市旅游美食節的成功舉辦,使玉林的旅游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玉林旅游產業也駛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有國家級景區3個,自治區級景區9個,正在開發或尚未開發的景區點100多個,旅行社18家,星級飯店22家,各類飯店、旅館200多家。
說到這,大家就不用愁“玩無處,住無所,吃無物”了。那先說我們的玩吧,今年玉林評出了“十大景觀”分別為云天浩宇(云天文化城)、真武杰構(容縣真武閣)、勾漏洞天(北流勾漏洞)、都嶠圣境(容縣都嶠山)、容山疊翠(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謝魯山莊(陸川謝魯山莊)、龍泉獻瑞(興業龍泉巖)、宴石丹霞(博白宴石寺)、溫泉浴日(陸川九龍溫泉山莊)、銅石天印(北流銅石嶺)。其中又以“三大品牌”作為玉林旅游形象最寫實的賣點,大家有時間不妨親身體驗一下。那“三大品牌”又是指哪些呢?第一大品牌就是“十大景觀”里的云天浩宇(云天文化城)了,它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單體建筑,總面積14萬平方米,匯集了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展現了精美絕倫的石雕、木雕、銅雕藝術和中國古建筑精華,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館;第二大品牌就是“十大景觀”里的容山疊翠(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了,它位于桂東南第一高峰,海拔1275.6m,俗稱南方西岳,那里有三大特色:美麗的歐洲異域風光、別具一格的大容山野菜、健體美容的天然藥膳會讓你們留戀忘返;第三大品牌則是容縣“三名”景區,是“十大景觀”里的“真武杰構”、“都嶠圣境”,而還有一名呢?不知在座的各位可有人知道是什么呀?在回答前,我想先告訴大家,所謂的“三名”是指“名山名樓名人”,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的名山是道教二十洞天的都嶠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自然景觀優美,佛、道、儒三教合一,曾有九寺十三道觀的豐厚宗教文化底蘊,而那里的坐佛山上的金“佛”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真跡,通高108米,寬82米,堪稱中國摩崖壁刻之最。名樓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真武閣,以奇為美。全閣高三層,二樓4根內柱懸空,為杠桿式純木結構, 430多年從未修葺過,所以被譽為“天南杰構”,“活著的古建筑”。
好了,現在請大家來回答我,到底“名人”是指誰呢?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又是誰呢?“楊貴妃楊玉環”!對了,就是楊貴妃,說到這,也許大家又會執疑,那么多地方都聽說有楊貴妃,是不是冒牌的呀?其實呢,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東西南北各有一個,東有西施,西有貂嬋,北有昭君,南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貴妃了。我們這里的貴妃是指她7歲以前生活在玉林容縣十里鄉楊外村的時候,所以也就稱之為“丫頭貴妃”。
聽完了這么多,大家可心動了沒?但別急,我們還有更加美妙的在后面。 人常說“民以食為天”,而在座的各位,不知道又有誰知道玉林在“吃”方面最有名的又是什么呢?我想大家都不外乎會說“玉林牛巴”、“牛丸子”、陸川烤乳豬、容縣紅燒豆腐等,而我現在要向大家推薦的是除了剛才所說的,在今年8月份這樣子,玉林評出的農家釀鯪魚、福綿鴨、博白黃欖空心菜、玉林扣肉、容州紅菇雞湯、玉林地羊扣等 “十大特色菜”,玉林牛腩粉、手撕牛肉、蜜汁紅薯、酥肉地豆、鮮蝦腸粉、海鮮大肉田螺、桂花銀蝦餃等“十道特色小吃”。而我還特別地說一下我們容縣的沙田柚,更是有著“天然罐頭”之稱。大家聽了這些是不是有流口水的沖動呀?如果大家還真的沒有嘗過,我不妨推薦大家趁此機會大飽口福一頓了!
好了,千年古州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在玉城里擁有一份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希望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更是常有空出來走走,而玉林這邊永遠有著一個叫的丫頭在為大家祝福,也永遠樂意為大家奉上最真誠的服務!謝謝大家!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3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桂平西山!我是你們的導游,叫我小韓就好了!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哦!我們先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基本情況吧!
今天我們來到的桂平西山,是座落于北回歸線上的佛教名山,又名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約1公里處而得名。桂平西山主景區總面積約有13.47平方公里,海拔678米,是全國七大著名西山之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十佳景區。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從南梁王朝設桂平郡治于西山起,逐漸成為游覽勝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五絕而著稱。
西山古樹參天、濃蔭蔽日;流泉飛瀑、怪石嶙峋;寺廟樓閣、錯落其間;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駐錫。其中老八景“官橋秋柳、云臺曲水、忠勇松濤、碧云石徑、龍華晚眺、乳泉琴韻、古洞仙蹤、飛閣月明”久富盛名。新八景:"靈湖疊翠、險峰朝陽、哄橋鼎泉、長峽會仙、龍亭觀日、棧道懸碧、松海聽濤、濂溪飛瀑”聞名遐邇,西山腳下,黔、郁雙江交匯,東塔回瀾,南屹荔鄉白石青峰,西羅叢福地,西北大藤峽谷江流,綠色明珠,北豎金田起義豐碑,瑤山風情,處處詩境如畫,是“游蹤來絕頂”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圣地。
現在我們見到的就是西山的正大門了。看,它是如此的端莊典雅,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迎接著國內外的游客。其實,西山有三個門,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第一個而已。讓我們繼續走下去見證其中的神奇吧!
大家看看旁邊的風景,知道為什么西山被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嗎?這是因為它的第一個特點——林秀。人們都說西山的樹有“兩多”:一是數量多,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二是種類多,西山上的樹種多達300多種,其中高大長壽的龍鱗松是西山特有的樹種,除了安徽的黃山就只有我們桂平西山有。
很快,我們就走過了另外兩個門了。看見那里的洗石庵了嗎?我們過去瞧瞧吧!西山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佛靈。桂平西山是廣西最完整的佛教圣地,是全國十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廟宇“洗石庵”,又稱下寺。佛家認為,西山之石,身居瘴鄉,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贊賞西山詩詞對聯四千余首,內塑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神像,三帝殿供彌勒大佛、關公和山墻線刻神佛菩薩像88幅。清順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構筑,自東南而西北,依次為山門、三帝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3間,進深3間,臺梁式構架,硬山頂,脊飾回字紋雕花,黃琉璃瓦蓋。這里的佛當然要比別的地方“靈”了。所以,到了西山,如果大家愿意,就多拜拜這里的佛吧,它將使你得嘗所愿,心想事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舍利子吧?大家坐下來了解一下西山的舍利子的神奇吧!
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巨贊法會,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駐錫西山龍華寺,曾撰文贊美西山許多佛緣故事,預言西山僧尼日后可名揚天下,奇事出。法師預言,果然應驗。桂平西山真的出了一個蜚聲中外的女活佛。俗稱為龍姑,法號為妙虛的釋寬能的大師。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4
我叫小雨,是本船的導游員,我的左邊是我們的船長,右邊是乘務長。我們在此,對各位游客,表示熱烈的歡迎!
漓江是全國文明的示范景區,大家如果有什么困難和要求,可以隨時向我們提出來,我們一定會認真處理。好了,我們的船就要開了,我在此預祝大家一路順風,一切如意。
漓江綠的像一塊巨大的碧玉,靜得像一面鏡子。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這美麗的漓江,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船上不能吸煙,小孩不能到船邊上去。
各位游客,我們的船順江而下,不久就會看到黃牛巖景觀,這是中國第一批AAAA級景區。黃牛巖在漓江兩岸,磨盤山南,與碧崖隔江相峙,距離桂林約30公里。峽上多奇石,如獅虎、蝙蝠、黃牛群,因得名。漓江清流至此,急轉90度大彎,水流分為二,拍擊了各州渚,滾滾南去,民謠謂:“九牛對三洲,河水兩連流;五馬攔江過,雙獅滾繡球。”
現在請大家看我左手邊,這就是“大拇指山”,傳說是如來佛祖的大拇指變成的,大家可以在此隨意拍照。我們的船再走一會兒,就到了名不虛傳的“猴子吃仙桃”山了。好了,現在你們都看到前方有一塊巨石了嗎?是不是像一只小猴子,巨石旁邊還有一塊比較小的石頭,是不是像個桃子呀?這個猴子就是孫悟空,桃子就是王母娘娘的仙桃,所以這座山叫做“猴子吃仙桃山”。
漓江的景色也特別優美。春天,冰雪融化,山泉叮咚,夏天樹木茂盛,秋天瓜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現在我們到了駱駝山,大家看到我的右手邊,遠處的山峰像一排排駱駝,大家可以到船頂上拍照,小孩注意,小心別掉進水里。
終點站到了,謝謝你們的合作。讓我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一天。漓江隨時歡迎你們,再見!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參觀桂林市著名的景點疊彩山。
古語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確實我們的疊彩山并不是很高。但它也是我們桂林市區最高的山,它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大家知道疊彩山為什么叫疊彩山呢?它是因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元晦游覽了疊彩山之后,寫到:“山以石紋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故以為名。”首先我們來到疊彩亭,一進來你就可以感受到我們疊彩山的魅力啦。大家跟我向前走,到這就是疊彩山山門,穿過這個門,我們就來到神奇的風洞。現在請大家抬頭看一下洞口上的“疊彩山”三個字。朋友們你們注意到沒,疊彩山的“綵”字,你們感到奇怪的吧。為什么是用那個綵,是不是我們的書法家寫錯了?原來我們的書法家是根據疊彩山名稱的由來,才寫成這樣的。這下大家明白沒。大家再看看旁邊,寫的是什么。對“原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這是陳毅元帥對我們桂林的贊美。我相信大家在今天游覽完我們的疊彩山,也會有這樣的感慨的。現在讓我們進入風洞,享受風洞吹來的徐徐涼風吧。大家在這里停留一下,有什么感覺,是否感覺到了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涼風在輕輕的撫過你的全身?對了,這就是著名的風洞之風。神奇的風洞,隨著四季的變幻,吹來的風也是不一樣的。大家請看這是一個什么字?對,是“壽”字,它是清代的郭司經寫的,大家再看這個字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為“壹”下面為“百”字,暗含“一百壽”之意。我不知道大家平時注意觀察沒有。古代的一些刻字大都以紅色,金黃色為主。這也與我們的傳統有關。紅是紅紅火火,金黃色是輝煌。但我們這個“壽”字確是青色的。郭司經寫這個字是為了給慈禧太后祝壽的。慈禧太后作為為一個女人,女人最希望的當然是青春永駐。郭司經迎合慈禧太后的這種心理,寫成綠色。據說慈禧太后見后非常高興,還減免我們廣西的兩年稅賦。大家也可以摸一下這個字。長命百歲。
現在讓我們向這邊走,再向上攀登,就是明月峰的拿云亭的。爬了這么久。大家一定感覺很累,可是我們疊彩山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走到風洞口活到九十九,登山疊彩山能活一百三。我借這句話祝愿大家登上山頂,健康長壽。并且“登高不用杖,脫帽喜東風”
這就是明月峰頂的.拿云亭。站在這里,大家可看桂林全城。大家看遠處,那是伏波山,那是象山,那是穿山。真不愧是江山會景處啊。大家看看旁邊下邊是著名的木龍湖景區,在那可以吃美味的東盟各國的美食,也可以玩潑水。大家想不想邊吃美食,邊清涼一下。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6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桂平西山!我是你們的導游,叫我小韓就好了!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哦!我們先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基本情況吧!
今天我們來到的桂平西山,是座落于北回歸線上的佛教名山,又名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約1公里處而得名。桂平西山主景區總面積約有13.47平方公里,海拔678米,是全國七大著名西山之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十佳景區。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從南梁王朝設桂平郡治于西山起,逐漸成為游覽勝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五絕而著稱。西山古樹參天、濃蔭蔽日;流泉飛瀑、怪石嶙峋;寺廟樓閣、錯落其間;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駐錫。其中老八景“官橋秋柳、云臺曲水、忠勇松濤、碧云石徑、龍華晚眺、乳泉琴韻、古洞仙蹤、飛閣月明”久富盛名。新八景:"靈湖疊翠、險峰朝陽、哄橋鼎泉、長峽會仙、龍亭觀日、棧道懸碧、松海聽濤、濂溪飛瀑”聞名遐邇,西山腳下,黔、郁雙江交匯,東塔回瀾,南屹荔鄉白石青峰,西羅叢福地,西北大藤峽谷江流,綠色明珠,北豎金田起義豐碑,瑤山風情,處處詩境如畫,是“游蹤來絕頂”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圣地。
現在我們見到的就是西山的正大門了。看,它是如此的端莊典雅,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迎接著國內外的游客。其實,西山有三個門,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第一個而已。讓我們繼續走下去見證其中的神奇吧!
大家看看旁邊的風景,知道為什么西山被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嗎?這是因為它的第一個特點——林秀。人們都說西山的樹有“兩多”:一是數量多,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二是種類多,西山上的樹種多達300多種,其中高大長壽的龍鱗松是西山特有的樹種,除了安徽的黃山就只有我們桂平西山有。
很快,我們就走過了另外兩個門了。看見那里的洗石庵了嗎?我們過去瞧瞧吧!西山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佛靈。桂平西山是廣西最完整的佛教圣地,是全國十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廟宇“洗石庵”,又稱下寺。佛家認為,西山之石,身居瘴鄉,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贊賞西山詩詞對聯四千余首,內塑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神像,三帝殿供彌勒大佛、關公和山墻線刻神佛菩薩像88幅。清順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構筑,自東南而西北,依次為山門、三帝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3間,進深3間,臺梁式構架,硬山頂,脊飾回字紋雕花,黃琉璃瓦蓋。這里的佛當然要比別的地方“靈”了。所以,到了西山,如果大家愿意,就多拜拜這里的佛吧,它將使你得嘗所愿,心想事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舍利子吧?大家坐下來了解一下西山的舍利子的神奇吧!
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巨贊法會,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駐錫西山龍華寺,曾撰文贊美西山許多佛緣故事,預言西山僧尼日后可名揚天下,奇事出。法師預言,果然應驗。桂平西山真的出了一個蜚聲中外的女活佛。俗稱為龍姑,法號為妙虛的釋寬能的大師。
一九九0年一月十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廣西桂平西山洗石庵住持釋寬能法師去世,火化后得三顆結晶體為舍利子。“這是我國解放后首次人體火化得到的舍利,也是史料記載的第一個尼姑火化后的生身舍利”。此后, 海內外不少友人都到桂平西山尋覓釋寬能的生平及其身后的舍利子. 有點佛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舍利子乃是世間極為罕見之物,是德行較多的和尚圓寂火化后才有,妮舍利子尚屬首次發現。據佛教《法苑珠林》一書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后曾有舍利子,之后的2500多年時間中,公有屈指可數的幾位高僧火化后有舍利子。而女尼火化后有舍利子,釋寬能老法師實為佛教史上第一人!怪不得她在桂平、廣西乃至海內外僧俗各界享有那么高的聲譽,怪不得人們都說西山“佛靈”了。
既然來到佛家勝地,就讓我和大家大概地講一下佛教吧。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是佛嗎?用幽默一點的說法,是從字的結構方面闡述:佛是一張弓,兩把利劍豎當中,旁人問我是誰,我是和尚老祖宗!這種說法雖然幽默、詼諧,但它至少說明了佛在社會的地位是非常霸氣,非常有征服力。其實用通俗的語言說的簡單明白一點,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但是如來不是單指一個佛,而是佛的總稱,比如說:釋迦牟尼如來佛,阿彌陀佛如來佛,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佛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也就是說佛明白了整個世界和天地間的一切生死奧妙,成為了宇宙的主宰,所謂:天地之間,唯佛獨尊,也就是這個道理。據說,信佛可以使你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無苦無悲,可以令你心胸開朗、心如明鏡、心歸凈土。
了解了這么多,相信大家也不枉來一趟啊!讓我們繼續走下去,了解更多的西山的神奇秀美吧!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7
廣西七星巖
說是1959年發現并不很確切。因為在人們打開這個巖洞時,在它的石壁上看到幾十則紀游題名,都是唐宋時代的,可見1000多前,它就被人們發現,并成為游覽勝地,只是后來不知是什么原因,它又被封閉起來。因此,把1959年的發現稱做再發現似更確切。
蘆笛巖于1962年開放時,因當時全國開放游覽巖洞為數不多,而蘆笛巖又比較瑰麗,因此一下子名揚四海,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蘆笛巖洞內曲折上下,變化多端,洞內有大量的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并自然形成可以擬人擬物的自然景色。
七星巖是我國最早開放游覽的巖洞之一。早在1700多年前就成了游覽勝地,因此,洞中留下了不少題詞。洞中有的景點的名稱,如"大象卷鼻"、"獅子戲球"、"仙人曬網"等,從明代起,一直流傳到今天。明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進七星巖考察。七星巖的游程約800多米,最寬處43米,最高處27米,沿內溫度常年的攝氏20度左右。解放后經全面修整,鋪設道路,裝置燈光,游覽稱便。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8
三將軍墓 在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1944年11月, 在抗擊日本侵略軍 的桂林防衛戰中,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防山軍司令部參謀長陳濟桓、第131師師長闞維雍壯烈犧牲。1946年, 國民黨政府建“三將軍墓”以示紀念, 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題字。1982年重修, 墓地呈葫蘆形, 寬16米, 長20米, 占地320平方米。
憶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壯土墓旁, 1946年建。以紀念抗日陣亡將士, 撫今憶昔, 吸取血的教訓, 亦名紀忠亭。高7.5米, 寬5.3米, 長4.2米, 面積22.26平方米, 為磚柱、單檐、尖頂、青瓦、方形的仿古亭, 中有石桌凳供憑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門“超塵凈境”后的山坡上。原為普陀寺舊址, 1959年拆除全部舊建筑, 重新修建, 更名“普陀精舍”。精舍為紅柱、粉墻、硬脊、翹檐、坡頂、綠瓦的2層樓閣式建筑。1層長17.3米, 深12米, 2層長度略小, 總建筑面積約為400平方米。正屋開敝, 樓上四面開窗, 上有觀景廳。普陀巖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塵凈境”山門、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萊等一組錯落有致的建筑, 形成封而不閉的多變格局, 登樓觀賞, 城市風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機。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 高9米, 面積約150平方米, 呈不等邊多邊形。相傳, 唐代地方官員在這里選石進貢朝廷, 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愛, 視為“瑞石”, 鐫刻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于其上, 錢藏宮中。李靖出任桂州總管時, 唐太宗囑咐他考查“瑞石”產地, 得悉產于普陀山, 敕命建慶林觀, 并御書“慶林觀”賜額。普陀石林, 林峰嶙峋, 突兀崢嶸, 最為奇美, 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萊 園林建筑。在普陀山半山腰, 普陀精舍前, 普陀石林左側, 建于光緒十八年(1892)。為亭閣式長廊, 紅柱、坡頂、青瓦, 長16米, 寬6米, 頂高6.5米, 建筑面積96平方米。廊西有矮圍墻, 可憑欄眺望城東佳景。山墻上有“小蓬萊”匾額, 亭柱分懸著名教育家馬君武聯句: “城中佳境, 常繞夢魂, 嘆半世飄零, 遂與名山成久別; 嶺表舊都, 屢經離亂, 望故鄉英俊, 共籌長策致升平。”
博望亭 在普陀山天璣峰半山坳上, 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8柱、單檐、翹角、綠瓦、長方形仿古亭, 寬約4米, 長10余米, 面積40平方米左右。亭建于山脊, 與米, 深180米, 面積20__平方米。宋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曾布, 性喜訪奇, 元豐二年(1079)發現并開發, 辟為景點。宋劉誼《曾公巖記》詳載其事。曾公巖是個迷人的山體地勢配合, 宜于近觀遠眺山前山后景物, 俯仰顧盼, 處處入畫。
棲霞亭 在普陀山四仙巖口。始建于宋, 名“簪帶”, 劉克莊《簪帶亭》有“上列青林杪, 憑欄盡桂州”之句·清代重建 后易名“倚嵐”, 后改“碧虛亭”, 毀于抗日戰火。抗戰勝利后在原址建“棲霞亭”。1979年再新建, 沿用“棲霞”之名。亭有月門, 又稱“步月亭”。亭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單檐方亭、面積25平方米。底層作售票處, 上層為觀景亭。游人上下, 若穿云步月, 與碧虛閣對應。渲染了“天上人間”的意境。
玄武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 與白鶴洞相連。洞口向西北, 高5~6米, 寬2~15米, 深21米, 面積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 前大后小。洞中有全真觀, 為元代所建, 明改名真武閣, 后因避諱又改為玄武閣, 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早廢, 抗戰勝利后重蓋, 1989年拆除原格, 重新修建。一偏一正, 分別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結構, 飛角、單檐, 高6.5米。偏客南向, 正閣西向, 均有“玄武閣”匾額。從偏閣登10數級石階, 達正閣, 為8柱大廳, 前可憑欄眺望普陀山麓秀色, 后通白鶴洞,經四仙巖, 達名聞遐邇的七星巖。透過閣樓南窗, 可以看見明代浮雕《龜蛇合一》。
玄武, 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水神, 后為道教所信奉, 同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四神, 其形象為龜或龜蛇相纏。這座浮雕, 巧妙地利用巖石的天然色澤, 雕成青灰色的龜、淡紅色的蛇的玄武形象。龜, 水母類, 披甲, 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 表達了人民群眾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鶴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間, 與四仙巖、玄武洞相連。洞高3~4米, 寬6~7米, 深23米, 面積150平方米, 呈圓管形。洞壁石紋如白鶴飛翔, 洞中一石柱, 如鶴腿, 故有白鶴洞之稱。白鶴洞是從普陀巖、玄武洞進入七星巖的必由之路, 地勢較高而曲折, 且洞內幽暗, 通過時自卑而高、由明轉暗, 再出敝亮的四仙巖, 給人以變幻無窮的神秘感。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9
潿洲島位于北海市東南面的0大海中,距北海市36海里,由南至北長65公里,由東至西寬6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島的最高海拔79米,島上住有20xx多戶人家,16000多人口,85%以上都是客家人,島上不但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氣候溫暖濕潤,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清新宜人,具備世界旅游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陽光sun、沙灘sand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的島嶼;故素有“大蓬萊”仙島之稱。
潿洲島與北海銀灘隔海相望,為人山噴發堆凝而成,是中國最大的、最年青的火山島,潿洲島海蝕、海積及溶巖景觀奇特,其沿海海水碧藍見底,海底活珊瑚、名貴海產瑰麗神奇,種類繁多;南部海蝕火山港灣奇特優美,沙灘迷人,邊漫步邊拾海螺、撿貝殼。其龜豕拱碧、滴水丹屏為北海景中二景。島上濃蔭蔽日,四季飄香。三婆廟、圣母廟和天主等建筑各具特色。島民熱情好客,勤勞淳樸,古風可擷。1994年被辟為省級旅游度假區。
斜陽島位于潿洲島東南海面上,亦由火山噴發堆積形成,距潿洲島9海里,距北海市區44海里,面積1.89平方公里。因從潿洲島可觀太陽斜照此島全景,又因該島橫亙在潿洲島東南面,南面為陽,故稱斜陽島。狀似一朵盛開的蓮花,中部凹陷,四周凸出。沿岸陵巖壁立下臨深淵,飛鯊怪魚,貝類珊瑚清晰可見。島上冬暖夏涼,野花繁多,森林原始,山徑迷離,海蝕、海積及溶巖景觀奇特,是尋幽探險的樂園。
斜陽島上住著20xx多客家人,島民熱情好客,民風民俗淳樸。島上目前沒設菜市場,沒有小偷,各家各戶捕撈回來的魚,吃不完,就放在岸邊海水里,隨用隨取。到斜陽島來旅游,可欣賞到形似原始生活的情調。
漫步島上,那濃郁的宗教氣氛,原始古樸的海島風情令人流連忘返。比較著名的景點有青蟹抱甌、龜豕拱碧、天主教堂、海底彩帶、島上觀日出、滴水丹屏及三婆廟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目前,潿洲島上有為旅游者提供的配套服務設施,北海至潿洲島每天有往返輪班。
青蟹抱甌
潿洲島港口朝南,東、北、西三面由陸地圍成一個橢圓形,南灣港狀如一只碧甌,面積不大,約3平方公里,整個港灣背面象一只青色海蟹,正欲爬向海港。南灣街就坐落在青蟹嘴上,鎮小街上房舍櫛次鱗比,依山傍水,放眼遠眺港外,大海無邊無際,煙波浩浩渺渺;近看內港,港面風平浪靜,碧綠的海水,銀白的海鳥,海岸上青山翠林,交相輝映;內港漁船如織,港內港外構成一幅景致十分優美的風光畫。
龜豕拱碧
海灣中與島相離100米,一座聳翠的小島酷肖一頭匍匐著的肥豬。潿洲島東岬角下,有一巖洞,洞口邊一石頭形似一只烏龜。前面海中那象頭大肥豬的小島叫豬仔嶺,豬仔嶺基部是一大塊海蝕殘丘,因海蝕的發育關系,使殘丘上的石崖發展成為一頭小肥豬模樣。小小的雙眼、短短的耳朵、高高的前額,身軀豐盈、膘悍粗獷,唯妙唯肖。挨近豬仔嶺的那個石洞,叫龜窿,龜窿口那個極象烏龜的石頭就叫龜石。
天主教堂
法國哥特式的天主教堂頗具特色,它高13.5米,長56米、寬17米,全用巖石、珊瑚粒及竹木瓦建造,建筑面積為1500平方米,教堂內可容納教徒1500人。這座教堂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間(公元1861──1880年)歷經20xx年才建成。據說此教堂為當時全國四大教堂之一。教堂由鐘樓、修道院學堂、醫院、育嬰堂所組成。由于“文革”的掃“四舊”,除教堂和鐘樓外,其余都已蕩然無存了。迄今仍可供教徒們在教堂內彌撒祈禱和供后人觀瞻。現有信徒20xx多人,每逢星期日,便有信稈到此做禮拜,熱鬧非凡。
海底彩帶
斜陽、潿洲二島相距只有9海里,一路的海水底下,有一條海底彩帶。這一帶的海底下暗礁發育得最好,礁體短的數百米,長的一千多兩千米,礁體生長著大量的群體珊瑚。珊瑚生長帶距水面一般只有八、九米深,透過清徹的海水可以看清寬大的珊瑚生長帶在陽光映照下從海水里顯現出來,形狀各異,有的象扇子,有的象草帽,有的似玉樹,有的似瓊枝,一堆堆,一叢叢,密密麻麻。顏色多種,有白,有蘭,褐色、粽色等,多為白色,璀燦奪目,一群群游魚在珊瑚叢中上下穿梭,更使珊瑚帶生機盎然,生氣勃勃。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0
四仙巖 位于普陀山西北半山腰, 與白鶴洞相接, 高7.3米, 寬4~13米, 深32米, 面積約270平方米, 呈穹隆形, 上圓下平, 北連七星巖。洞口開闊、敝亮, 鐫刻有摩崖作品多件, 巖內有4個石筍, 傳說是日華、月華、星華與好事者開懷暢飲, 給巖洞增加神奇色彩。宋時, 巖口建有“簪帶亭”, 早廢。1978年在原址新建步月亭和棲霞亭。
普陀巖 在普陀山半腰的普陀精舍北側, 高4~10米, 寬6~9米, 深15米, 面積約120平方米。普陀巖南北對穿, 高敝通透, 形如三角卷蓬。地面為斜坡, 有25級石階, 分3級坡降, 中設花圃。明朝在洞中建有碧虛樓, 曾稱碧虛洞, 樓早廢。
永泉 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石林旁, 是一個像米臼一樣的天然石穴, 深約30厘米, 里面有積水, 即使在大旱之年, 也永不枯竭, 可能與地下水源相通, 用以沏茶, 清甜適口。
飛來石 桂林名石, 在普陀山西北的壽佛洞南側, 原聽月亭故址旁, 因石無根, 傳為飛來之石。高6.4米, 呈倒圓錐形, 上大下小。頂平, 四周凹凸不平, 上有“堪語”二字, 為清人余心孺所刻。
朝云洞 位于普陀山西半山腰, 南有壽佛洞, 寬敝若廳堂, 洞口西向, 高3~6米, 寬3~4米, 長45米, 面積157平方米。朝霧迷漫時, 云凝洞口, 故稱朝云。洞開拓于明代, 太虛和尚修磴道, 并于絕壁處建樓閣。洞口有清詩刻兩件。
碧虛閣 在普陀山七星巖口, 因閣中函碧虛亭而得名。閣高7米, 面積270平方米。碧虛亭為宋代建筑, 早廢。1956年在原址重建, 1974年拆除改建, 1979年建成兩層游廊式亭閣。旋梯而上, 上層游廊連接大小不對稱的兩座游亭: 在大亭中, 可以看到城市遠景; 在小亭中, 可以俯視七星巖內景。碧虛閣建筑, 構思精巧, 吸收廣西三江程陽橋與桂林“吊樓”的民族、民間建筑形式, 亭與閣層層挑出, 增加輕巧感和架空效果, 突出了“碧虛”這一主題, 被建筑界譽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范例。
曾公巖 原名冷水巖, 在普陀山東南, 與動物園相鄰, 曾作七星巖出口。巖高4~20米, 寬5~50米, 洞府, 巖前有石門, “屈曲而入, 則流水橫其中, 碧乳垂其上, 周環四視, 其狀如雕鐫刻鏤, 殆出于鬼工而不類融結者也”。源于地下河的清流, 穿巖而過, 溪水冰冽, 所以也叫冷水巖, 這是它不同于別的巖洞的特色。洞口留下宋刻10余件。洞壁有“巖洞就是學校”、“敵人在轟炸, 我們在上課”等標語。抗日戰爭期間用作防空的巖洞比比皆是, 反映了中國人民抵御外侮的抗戰決心和必勝信念。
壽佛洞 位于普陀山西麓, 高3.4米, 寬6.4米, 深8.5米, 面積約54平方米。明代創為壽佛庵。庵前建棲霞寺。《臨桂縣志》載: “順治八年(1651), 楚僧渾融和尚乃建為棲霞寺, 起藏經閣、聽月亭, 殿宇樓堂, 備極宏麗, 山水繞環, 竹樹掩映, 為一府勝游之地。”清光緒十八年(1892)重修, 后毀于戰火。
彈子巖 在普陀山北麓, 洞口高敝, 寬14米, 高6~9米, 寬4~8米, 深65米, 面積280平方米, 呈弧狀。酈道元《水經注》說: “山甚及溪, 中有石若丸, 自然圓珠矣, 故山水即名焉, 驗其山有石竇, 下深數丈, 洞上深遠, 莫究其極。”宋淳熙間(1174~1189), 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劉諄, “買地為圃, 隔橋筑亭, 仰觀巖石, 如坐冷泉, 對飛來諸峰, 遂為桂林勝游之最”。壁間有宋代石刻多件。
留春巖 在普陀山北麓, 南距彈子巖50米, 高3.5~4米, 寬3~5米, 深18米, 面積69平方米。巖前一片平野, 春回大地, 滿眼新綠, 令人留連。巖名取其“留取春常駐”之意。留春巖景色平平, 宋人梁安世等在巖壁留下的《乳床賦》, 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論述鐘乳石成因的科學論文, 指出“泉春夏而滲流, 積久而凝……以歲而計之, 十萬年而盈寸”, 很值敝開。巖前有平臺, 宋代曾建樓閣, 供地方官員視察春耕之用, 所以取名省春巖。宋劉希旦《省春巖》詩:“省春巖畔點春衣, 傍洞山泉浸洞磯”, “泥燕不來燈光寂, 野鷺孤飛帶落暉”。寫出了省春巖寧得游人賞柳。
雙忠亭 在靈劍江葛老橋北, 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 用以紀念明未殉難的瞿式耜、張同敝, 故又名“雙忠祠”。光緒十八年(1892)重建, 增加了渾融和尚、性因和尚和義士楊義等牌位。抗戰期間被毀, 遺址尚存。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1
虞山公園位于桂林市城北,因其園美廟靈、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游覽的開山地和桂林歷史的淵源地。園內虞山、皇澤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華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這里,秦人立廟紀念,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古往今來,祭祀帝者絡繹不絕,使虞山和虞帝廟附麗著濃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虞山公園的造園手法新穎,風格獨樹一幟,古今結合,東西兼容,精巧雅致,主要景點虞帝廟、怡沁園、三絕碑、五福塔、聞韶樓、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宮景景生輝,處處誘人。
虞山 在虞山公園內,疊彩區北極路東,漓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峰,海妃殉之。根據這個動人的古老傳說,唐時在山下建虞帝廟,廟東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對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韓云卿文,韓秀實書、李冰陽篆額的《舜廟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廟碑》等石刻。洞內有張式的《韶音洞記》,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韶音洞 在虞山西麓,為一南北對穿的古地下河道,高2~3米,寬5.5米,深105米,面積約720平方米。北洞前淙淙流水、陣陣松濤,交匯成韻,有如舜帝所制“韶樂”,因有韶音洞之名。張式《韶音洞記》云:“洞之深凡十有三丈,廣二丈有奇。牖之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為臺,可釣。明年秋,又于洞之左得小丘,平廣爽塏,江出于旁,凡桂之山,瑰奇杰出者悉獻其狀。”明周進隆題“韶音洞”洞名,清俞徵題“薰弦”二字,都表達了洞的特色。
南薰亭 在虞山南山腰。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為張式創建,歷代均有修葺。亭東可望漓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織,一派靈秀景象。抗戰期間毀于戰火,僅存遺址。昔日是謁舜廟從容游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詩》,“留題字滿苔痕綠,古廟煙浮松影寒。此日登臨無限恨,追思往事一憑欄”,詩人對今昔抒發無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橋飛架漓江東西岸,車隊如龍,古廟蒼松將長青萬古。
舜廟遺址 在市區虞山(又名舜山)南麓。虞山為桂林開發較早的名山之一,相傳虞帝南巡曾到此山,故名虞山。并立廟紀念。廟建于何時無考。唐建中元年(780),朝議郎守尚書禮部郎中上柱國韓云卿,朝議郎守梁州都督府長史武陽縣開國男翰林待詔韓秀實,京兆尹人李陽冰,曾合璧《舜廟碑并序》于虞山,此為記述舜廟最早的一方石刻,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宣教郎主管臺州崇道觀朱熹作,《舜帝廟碑》云:“虞帝祠在城東北五里,而近虞山之下,皇澤之灣,蓋莫詳其始所自立,而有唐石刻辭在焉。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2月,今直秘閣張侯式始行府事,奉奠進謁,仰視棟宇傾墊弗支,圖像錯陳造已淫厲。”于是“命撤而新之”。這是有記載的第一次修葺。此后,修葺之事歷代均有。今殿堂,僧舍已廢,遺址尚存。
廣西桂平西山導游詞 ·桂林導游詞 ·星島湖導游詞 ·廣西漓江導游詞
虞山大橋 位于疊彩區虞山以東約400米的東環路和北環路與漓江相交處。1986年1月興建,1988年2月建成,同年9月通過竣工驗收交付使用。虞山橋是桂林市“七五”重點工程項目,為7墩2臺等截面T型預應力簡支連續公路橋,總長309.86米,寬20.5米,其中車行道15.5米,人行道2.5×2米;荷載汽--20級,拖--100級;最高通航水位按10年一遇洪水計,設計6級航道,通航凈高4.5米。虞山橋是目前桂林市區橫跨漓江4座公路橋中最大的一座橋梁,它的建成,溝通內外環線,實行人貨車分流,不僅對緩減市區交通緊張、改善城市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橋型通透明快,結構簡單實用,與四周景色相互補充,是一座十分美麗的景觀橋。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2
說是1959年發現并不很確切。因為在人們打開這個巖洞時,在它的石壁上看到幾十則紀游題名,都是唐宋時代的,可見1000多前,它就被人們發現,并成為游覽勝地,只是后來不知是什么原因,它又被封閉起來。因此,把1959年的發現稱做再發現似更確切。
蘆笛巖于1962年開放時,因當時全國開放游覽巖洞為數不多,而蘆笛巖又比較瑰麗,因此一下子名揚四海,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蘆笛巖洞內曲折上下,變化多端,洞內有大量的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并自然形成可以擬人擬物的自然景色。
七星巖是我國最早開放游覽的巖洞之一。早在1700多年前就成了游覽勝地,因此,洞中留下了不少題詞。洞中有的`景點的名稱,如"大象卷鼻"、"獅子戲球"、"仙人曬網"等,從明代起,一直流傳到今天。明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進七星巖考察。七星巖的游程約800多米,最寬處43米,最高處27米,沿內溫度常年的攝氏20度左右。解放后經全面修整,帶團日記,鋪設道路,裝置燈光,游覽稱便。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3
南溪山在市區南面將軍橋頭,離火車站約一公里,因南溪縈繞而得名。它有東西兩峰,彼此并列,聳拔千尺,北面的峭壁,山石潔白。雨后新晴,云霧初開,陽光照映在山石上,會發射出耀眼的光彩。
在古代“南溪新霽”就是桂林八景之一。南溪山的山洞多而奇,以北面的白龍洞最為有名。它的洞口高敞開闊,好像一間高大的'石屋,石壁白色,有一石乳下垂,極似龍頭,所以叫做白龍洞。洞內有雙獅石、石筍迎春、白龍吐珠等奇景。出白龍洞往右行,便到玄巖,這是一個由鐘乳石組成的豐富多采的畫廊。此洞分為兩道。一道可到穿云巖,該洞巖道較短,常有云霧穿門,巖口有不少珍貴的石刻。左道可通觀音巖,它因洞口有一組鐘乳石酷似觀音菩薩而得名。
從觀音巖沿左側一條小路,可達龍脊洞。龍脊洞洞壁奇險,氣勢雄偉。現在這三洞已經貫通,從白龍洞入口,游到玄巖,再接著游龍脊洞,然后再出來。南溪山的外形像個巨大的馬鞍,馬鞍的凹處就是龍脊坳,這里嶙嶙巨石,若斷若續,東高西低,極像龍脊。龍脊坳的南側山腰有劉仙巖,洞內遍布宋明以來的石刻。出劉仙巖,便可到達一個上小下大的兩層圓洞,有石級盤旋上下,形似一個巨大的田螺,故名螺窟。
南溪山已被建成公園,園內竹林青蔥,松柏蒼翠。南溪橋南有一泉,名叫白龍泉,泉水清冽,古時曾進貢皇帝,所以又稱貢泉,現設飲泉茶室,供游人酌茗憩息。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4
象鼻山,簡稱“象山”,位于漓江與桃花江(舊稱陽江)匯流處,因其山形酷似一只站在漓江邊伸長鼻子飽飲江水的大象而得名,而且在半山處正好有一個對穿的巖洞,叫“象眼巖”。山呈東北走向,長約180米,寬約100米,相對高度50米,海拔約200米。
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象山的神奇,形神畢似,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的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在象鼻山的后山有一個高19米,寬3.3米,長13米,南北對穿半封閉形的通道。因在象鼻后側故而得名象鼻巖。 在象鼻巖的石壁上刻有歷代詩人的詩作,其中便有唐代詩人韓愈為送好友嚴謨出任桂管觀察使時所作的《送桂州嚴大夫》。 韓愈雖未到過桂林,卻有詠桂林的詩令人向往。
其中“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兩句巧妙地將碧澄蜿蜒的漓江譽為仙女飄飄的裙羅帶,將桂林的山比作女子頭上的碧玉簪。這兩句詩抓住了桂林山水形狀之特征的,現已成為描寫桂林山水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佳句。
《象山傳奇》共分四個主篇章:遠古桂林,神秘象寨、幻影劇場、神象傳說。藤蔓茂密的榕樹叢林,奇特的山光水色,先民的生活場景。打造了一幅遠古桂林的百里風情畫卷!
沒有任何一種美麗能如象山那樣,不管在白天、黑夜都綻放出五彩的光芒,都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能震撼著每一顆心靈!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東方,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于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在桂林山水王國中,在離都市最近的地方,就有一個“世外桃源”。 沿桂陽公路北上,距陽朔僅十幾分鐘車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樸素的村姑靜靜佇立在城市邊上,不張揚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于真趣。若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踏進“世外桃源”,展現在眼前的將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清波蕩漾的燕子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平疇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湖岸邊垂柳依依,輕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轉筒車,吱吱呀呀地搖著歲月,也吟唱著鄉村古老的歌謠。放眼望去,遠方群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宛若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
乘坐小船游覽燕子湖無疑是一種享受。當小船在綠絲綢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時,游人的心會像一只“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小鳥一般愜意和歡欣。天曠云近,岸闊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懷抱會使人塵慮盡滌,俗念頓消。
忽然,一陣清亮的歌聲飄來,原來是岸邊歌臺舞樓上的姑娘在載歌載舞。她們身著鮮艷的民族服飾,以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歡迎著遠方客人的到來。
轉過歌臺,小船駛入了窄長的水道。真看不出燕子湖后面竟如此迂徐回轉,曲徑通幽。——陽朔世外桃源是一個開放式的景區,它沒有圍墻與隔樁。田園山水、路橋村舍天衣無縫地自然融合,盡納天地之大美。
航道越來越窄。小船通過沒有一點燈光、猶如夜航的燕子巖洞和“初極狹,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后,似乎已是“山重水復疑無路”了。不想眼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桃花島到了。小島不大,四面環水,但草木繁茂,雜樹生花,一株株紅桃正笑得熱烈燦爛。好一片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美景。
過了桃花島,就能體驗原始部落的魅力。但聽前面山坡上警號長鳴,擊鼓聲聲。原來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先民發現了外來的陌生人,紛紛手執長矛、漁叉沖下山坡來,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這些土著先民都以樹皮羽葉遮身,他們剽悍健壯,皮膚黝黑,一看就知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部落,透過他們,您可以想象中華民族的祖先何等的聰慧與堅韌。
越過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著散布的村莊緩緩駛回。這是真正的鄉村,青瓦泥墻,竹籬菜畦,雞犬之聲清晰可聞。不時可見三三兩兩的村婦在河邊洗衣,她們的棒槌在青石板上敲出古老的韻律。擔桶的農人赤腳穿行在田間,頑皮的兒童嬉鬧在屋前的空坪,更有捕魚的老翁,叼一管煙斗,悠悠坐在竹筏上,在云影中隨波逐流。從原始部落來到眼前的村莊,歷史一下跨越了幾十萬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覺。
如果有興趣,游客結束水上游程上岸后,還可以在繡球樓對山歌,接拋繡球,在民俗大觀園考察民俗,參觀圖騰柱、風雨橋等別具風格的建筑,觀賞、購買少數民族婦女的手工織物等。然而誠如古語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于大多數性本愛自然的游人來說,也許一方山水田園已足以慰籍心靈。
“陶令已隨風逝去,此地空留桃花源。美池桑竹舒倩影。阡陌交通好耕田。”原始古樸的山間野趣,清雅自然的溪澗田園,山環水繞的巖溶地貌,造物主給了這塊樂土最佳的組合。燕子湖在深情地歌唱,筆架山在默默地沉思,幽深的山洞之外是古老的村寨,古老的村寨旁邊是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里蘊藏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養性和隱逸休閑的特殊意境,從湖畔蛙聲到草屋笛鳴,從漁歌唱晚到蘆笙踩堂,從風雨長廊到淵明山莊,一切都渾然天成。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由于文化審美的優化重組,于是便演變成今天的“世外桃源”。
“納千頃之_,收四時之爛漫”,世外桃源所構建的詩境,不僅洋溢著自然山野之趣,而且恰到好處地融進了中國傳統儒雅文化和桂北民俗風情的精華。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6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游桂林的導游,感謝大家給了我這次鍛煉的機會,我會盡自己的所有能力為你們講解的。
從桂林到陽朔,160里漓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這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漓江的碧綠碧綠的,沿江攢聚著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卻又千奇百怪,姿態萬千。在薄靄輕霧中,若隱若現,時遠時近,請看漓江兩岸,竹子的色調使兩岸春光常在,而它那風度翩翩的倩影,又使漓江在人們心中倍增親切。3億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巨厚的石灰石巖層。后來地殼上升為陸地,石灰巖經過水的溶蝕和風化作用,形成了挺拔秀麗的峰林和曲折幽深的巖洞。
人們說,桂林的美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山青、水秀、石美、洞奇。先說這山吧。什么象鼻子、磨米山,斗雞山、螺獅山……數不勝數!位于市內的獨秀峰,有“南天一柱”之稱。清代詩人袁枚寫過一首詩贊美她:“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請看這里,這是另一處景物,名叫疊彩山。這里的巖石層層橫斷,遠遠望去,好像是一匹匹堆疊起來的彩緞,因此而得名。桂林的山還多奇石,著名的有月牙山的劍柄石象鼻山的垂釣石,伏波山的試劍石……桂林的洞更是一絕。
下面我請大家跟我一塊兒上岸去欣賞欣賞神秘的七星巖。七星巖溶洞的面積巨大,可容納一萬多人,請看這兒,洞內有著造型奇特的各種景物:有莽莽的原始“森林”,高聳挺拔的“寶塔”,還有潔白鮮嫩的“竹筍”……有“大自然藝術宮”之稱。大家請看這邊兒,形形色色的鐘乳石,在彩燈的照耀下,是不是更有情趣了呢?這些鐘乳石還有著動聽的名字,什么“獅嶺朝”,“石乳羅帳”,“云臺攬勝”等等。
好,今天我帶大家就游覽到這,歡迎大家來桂林,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大家多多指教,我們下次再見。拜拜!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7
靖江王城位于桂林市市中心獨秀峰下,廣西師范大學內,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修造的王城。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重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后,此處設為藩邸。朱守謙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開始建府,歷時20_年才完工。王府按照朝廷對藩王府所作的規定構筑,其主要建筑前為承遠門,中為承運殿,后為寢宮,最后是御苑。圍繞主體建筑還有4堂、4亭和臺、閣、軒、室、所等40多處,占地19.78公頃,規模宏大。城垣東南西北四門,名為:體仁(東華門)、端禮(正陽門)、遵義(西華門)、廣智(后貢門),南北長556.6米,東西寬335.5米,通高7.92米,厚5.5米,內外警以方石,內充片石澆灰漿。所有建筑系大式歇山頂,紅墻碧瓦。從建成到明代覆滅的257年中,這里住過12代14位藩王。歷 270余年,是明一代封藩最長的一支。清順治九年(1652),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將王府焚毀自歿。現保存府第的門、殿、宮須彌座臺基及石雕欄柱、陛階和城垣。
整個王城的宮殿建筑采取嚴格的中軸對稱,“左祖右社、前朝后寢”的布局方式營造,中軸線上的承運門、承運殿高大華麗,氣勢非凡,體現了王權至上的思想。方城南面的正陽門,有清代兩廣總督為表彰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臨桂人陳繼昌而立的“三元及第”坊,東華門上的“狀元及第”坊則是為道光年間新科狀元龍啟瑞而建,西華門上的“榜眼及第”坊是為同治年間榜眼于建章而建。明代靖江王府,規模宏大,四周以巨石砌城垣,方正莊嚴在桂林城中自成一城,故稱王城。城中有桂林眾山之王獨秀峰,平地拔起,眾山環繞,孤峰獨秀,為我獨尊,有天然的王者氣勢。
靖江王城中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建筑物——靖江王城景區。在中國4A新定評選中,桂林靖江王城被評為中國4A景區。無論從景區規模還是歷史層面來看,桂林靖江王城獲此殊榮是當之無愧的。因為桂林靖江王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集大學院校、風景名勝區(獨秀峰)、完整歷史建筑物、歷史背景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獨秀峰王城景區位于桂林市中心,是以桂林"眾山之王" --獨秀峰為中心,明代靖江藩王府地為范圍的精品旅游景區。景區內自然山水風光與歷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千古名句的真跡題刻就出于此處。景區涵蓋了桂林三大歷史文化體系,是桂林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走進景區就走進了桂林歷史文化之門。
廣西景點導游詞 篇18
從考古發掘到的文物來看,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生活著“柳江人”。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稱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設龍城郡。
柳江繞著柳州市區回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環水,形成一個巨大的“U”字,古籍稱其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又有“壺城”之稱,也有人將它形容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柳州市區內外由石灰巖構成的奇山峻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態,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自然景觀,而且柳州氣候溫和,四季長青,任何時候都很適合旅游。
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100余家,有4家企業進入國家500強,有11家進入國家大型企業行列。全市現已形成了三大支柱產業:即以微型汽車和中噸汽車為主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以工程機械和通用機械為主的機械制造業,以鋼鐵和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為主的冶金為業。以這三大支柱產業和輕工、化工、造紙、建材等主導產業為龍頭,柳州已經初步建立起涵蓋30多個行業、4000多個品種的現代工業體系,擁有“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桂柳工”、“解放”柳特、“金嗓子”、“兩面針”、“花紅藥業”、OVM預應力錨具等一批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
柳州國民經濟整體上呈現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20__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27.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名列全區第一。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79億元,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9.36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52.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70億元,同比增長6.0%。
柳州,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是全國唯一擁有大區鐵路局總部的非省會城市。鐵路網絡直接聯通湘、渝、黔、滇、粵五省市,是溝通大西南與華東、中南、華南地區的鐵路樞紐。
柳州,是中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桂海高速和梧州至貴州高速公路在柳州交匯,209、322及323國道在這里會合,柳州已經被高速公路網絡所圍合,向南4個小時可以直達海岸港口,向北可以貫通中、西部腹地。
柳州白蓮機場達到國家4D級標準,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等航線。柳州擁有國家一級口岸,五級航道,全年可無障礙通航300噸級船只,上溯可至貴州,下航可達香港、澳門。
柳州交通便利、區位優良、物產豐富,素有“桂中商埠”之美譽,歷來是中南和西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經濟區位上,柳州東臨粵、港、臺等經濟發達地區,南接北部灣、東南亞等高速發展地區,西靠云、貴、川,北抵長江中下游,由此形成背靠中南、西南,面向東南亞和東部沿海的有利區位。柳州商貿活動頻繁,各類商品批發市場健全,供需兩旺,物流通暢。具備建設大市場、發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構建區域現代物流中心的良好地理和區位優勢。
柳州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先后與45多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柳州正在成為一片充滿希望、充滿商機的投資開發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