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浙江的導游詞(精選3篇)
關于浙江的導游詞 篇1
出歷史名城錦州西北行十余里,有一座群峰險壑逶迤伴繞,飛泉云岫橫生妙境的名山勝地。這就是聲震遼海、譽播京華的關外第一佛山——錦州北普陀山。
北普陀山開山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邃豐厚。迄唐武德元年即已肇建諸端寺剎,晨鐘暮鼓梵音法號經年裊渺,祥云喜雨龍光清嵐百代氤氳,故世人皆以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稱之。至遼代,又因讓國皇帝耶律倍長居此山,,經大德高僧德韶奏請遼太后,正式定名北普陀山而聞名天下。其中尤以名貫燕云十六州的“石堂松雪、楓林旭日、蒼山觀海、紅石臥龍、滴水觀音、泓池澄暉、烽臺夕照”等景觀而著稱于世。明清兩代,更以遼西“第一洞天”馳名海內,為佛、道兩教高僧、宗師及信眾朝拜之圣地。
北普陀山擁有奇特壯觀的山巒;千姿百態的峰石;翠柏菩提掩映的山泉;古樹懸掛的峭壁。名峰、古剎、摩崖移步即景,佳景天成。春可聽鶯啼鳥語,夏可聞蟬鳴桑林,秋可睹櫨紅霜染,冬可觀石堂松雪。四時景致,異彩繽紛,勝如巧笑顧盼焉。九大景區共有五十多處景觀,其云、石、水、洞、林、花、魚、鳥渾然一體,雄、險、奇、幽、動、靜、美、妙交相生輝。實為洞天福地,人間勝境。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遼寧五十佳景之大觀。
錦州北普陀山四季美景愿各位朋友玩的開心!
關于浙江的導游詞 篇2
古堰畫鄉位于麗水西南的大港頭,這有里麗質天成又磅礴大氣的水鄉景色,拍照或寫生尤其漂亮,因此許多美術院校選擇這里作為寫生基地,有了“畫鄉”的美譽。江濱古街邊常能看到支著畫板創作的人,頗有文藝氣息,而已有千年歷史的水利工程通濟堰,是來到古堰畫鄉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甌江將景區分為兩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頭村,“畫鄉”指的是南岸鎮政府所在的大港頭鎮。二者隔河相望,沒有橋,只有畫舫往返兩岸。游人通常會先到大港頭,而后乘船去對面的堰頭村。兩邊都有游客中心,門票可以分開買,不過買聯票會略便宜一些。
大港頭看點最集中的是江邊一條掛著紅燈籠的街——江濱古街,雖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風景如畫。街道兩邊大多是畫室或者和畫有關的店鋪,你可以在街邊文藝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兒,也可以在他她愛情郵局寄張明信片給親人朋友。東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樹和以此命名的雙蔭亭,很有韻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對面堰頭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攝影展覽館附近的通坪埠頭乘船。
甌江的江水平靜,水很干凈,周圍的自然風光也很是不錯。江上時常有掛著白帆的小船,適合采風拍照。乘上畫舫,不久就能到達江對岸的堰頭村。需要注意的是,游船下午五點就沒有了,要注意游玩時間。
從古堰碼頭至村邊的景觀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紹了歷代與通濟堰有關的政客、水利學家和詩人。走過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著江邊一路走到通濟堰,往右則通往村北的文昌閣。由文昌閣往西走也能到通濟堰,不過沿路有許多古樟樹、古民居,人文景觀更為豐富。其中,文昌閣是座小巧的二層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樹圍繞著,一旁是有著三個引水孔的三洞橋。往南是嘉慶年間的“孝節流芳”貞節牌坊,還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國時期建筑,裝飾簡單大氣,少數被辟為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覽館。
通濟堰是一段橫臥在碧水之間的拱形石壩,它一面是漣漪層起的平靜水面,另一面則是洶涌的注水口,和長著灌木,散布著鷗鳥的河灘互相映襯,甚是搶眼。通濟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馬廟內,有元代以來二十多個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這個千年間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港頭可住宿的地方不少,多是古樸風格的客棧和農家樂,標間價格在200元上下,預算充足可住更好些的江景房。另外,當地的魚非常出名,當然價格也不菲,溪魚一斤至少要80元以上。
關于浙江的導游詞 篇3
大明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位于臨安縣西南部,別名千畝田,山顛平坦,廣達千畝,故名。相傳朱元璋起義兵敗至此,曾臥石上,故名;朱元璋屯墾時曾登臺拜將,故山頂有點將臺;朱元璋屯軍千畝田,招兵買馬,聚集訓練,養精蓄銳,然后殺下山去,打下大明江山,故此山稱為大明山。此山多奇峰怪石,森聳峭拔,足稱名勝。有白蛇巖、鷂子峰、隱將林、玉龍瀑。遠望七峰如鍔剌天稱七峰尖;山頂清溪蜿蜒,游魚細長如竹,稱竹葉魚;半山有瀑布,一瀉而下,氣勢跌宕。
大明山面積約29平方公里。風景區以大明山為主體,共有32峰、13澗、8瀑。大明山位于臨安西部順溪鎮,別名千畝田,山顛平坦,廣達千畝,故名。《昌化縣志》載:大明山,縣西九十里,其巔廣千余畝,如平地。 相傳唐宣宗微時,首隱居于此,賦詩明志: 穿山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山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此山多奇峰怪石,森聳峭拔,足稱名勝。有白蛇巖、鷂子峰、隱將林、玉龍瀑。遠望七峰如鍔刺天稱七峰尖;山頂清溪蜿蜒,游魚細長如竹葉,稱竹葉魚;半山有瀑布,一瀉而下,氣勢跌宕。許多古跡隨著美麗的民間傳說。有一巨石,平坦如榻,相傳朱元障起義兵敗至此,曾臥石上,故名天子石 ;朱元璋屯墾時曾登臺拜將,故山頂有點將臺;朱元障屯軍千畝田,招兵買馬,生聚訓練,養精蓄銳,然后殺下山去,打下大明江山,故此山稱為大明山。
大明山距黃山70公里,地形高差達一千余米,因而山高谷深,層巒迭嶂,群聳立,氣勢十分壯觀。氣候條件及地質條件與黃山類似,山色黟然若黛,宛如國畫中的潑墨山水,奇松、怪石、云海、峰林層出不窮,稱之浙江小黃山,然而大明山又不同于黃山,南側幾座1400米以上高峰及三處1100米以上的高山盆地,均由變質砂頁巖及變質火山巖組成,山形平緩,林木蔥蔥,水草豐盛,流水清清,長年不斷。溪水在高山盆地中輕輕流淌,一旦進入花崗巖區,便飛流直下,形成千姿百態的飛瀑。
霧山云海是大明山經常可見的景色,特別是春秋二季,時而滾滾云海翻騰飛躍,將青山吞沒;時而座座青峰又隱現于虛無縹緲的云山之中。夏季的早晨,特別是霽雨初晴,青山滴翠,冉冉升起的紅日映照著白絮般的云海,叢叢峰林浮露于滾滾的云海之上,就象散布在大海中的瀛洲仙島。
大明山的云海足以稱奇,但那里的飛瀑群更是令人叫絕。飛瀑主要分布于玉龍溪和白蛇澗,在大明村匯合。玉龍溪水量充沛,水流湍急,于峭壁叢生的峽谷險境中奔騰北流,不僅山明水秀,綠蔭蔥蔥,而且處處可聞響如壑雷的水濤聲。玉龍潭的上游自千畝田北龍門口以下,垂直河床驟然增大,一公里流程落差竟達四百多米,溪水劈開萬仞石山,飛流直下,形成四級瀑布,以龍門瀑布最為壯觀。
白蛇澗自外蘭塘緩緩流去,一進入花崗巖區,水流驟然湍急,形成五級瀑布,自上而下依次為劍池瀑、玉笏瀑、白蛇瀑、三龍戲珠瀑,瀑間有潭,潭中有魚,長尺許,見人不驚。
大明山怪石比比皆是,有一尊 和尚取經 披著袈裟的老和尚正朝著西天翻山越嶺; 金蟾望月,一只千噸金蟾坐在山頂,望著日月星辰。然而,當您換一角度時,它又變成了千年石猴。從龍門口北行,一只大石龜躍然出現于眼前,當您走近細看時,發現烏龜變成了昂首的海豹,再退后一點看,海豹變成了鯨魚,這就是奇石龜豹鯨 。此外 鳳凰蛋 、 玲瓏石 、 大盆景 、 雙桃石 、 雞冠石 ,造型各異,維妙維肖。如果說象形石僅是些玲瓏小景,那這里的林立柱峰則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