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事跡材料范文(通用3篇)
環保事跡材料范文 篇1
呂玉坤是襄陽市襄州區龍王供電所員工,丈夫張志林是襄陽電動汽車充電公司員工,女兒張莉瑩是湖北省中醫藥大學學生。一家人提倡環保、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淘米水用來澆花;洗菜、洗衣的水用來洗拖把,沖廁所;垃圾分類整理。每天室內外一定打掃干凈,不留衛生死角;每周兩頓五谷雜糧粥,蒸米飯時加點小麥或豆類,每天吃點洋蔥、堅果預防骨質疏松,每天添加奶類,水果和青菜,全家總動員,一起節水節電,健康生活。
工作上呂玉坤兢兢業業,始終扎根基層供電一線。多年來關愛留守兒童,女兒在她的影響下利用寒暑假給孩子們補習功課;她堅持十多年無償獻血,截至目前已獻血5200ml;在35歲時簽署了無償捐贈身體器官協議,被評為20__年襄陽好人。
環保事跡材料范文 篇2
史文卓是襄陽市襄州區程河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妻子李慧芳是襄州區石橋鎮黑龍小學教師,兒子史哲禹是福建工程學院學生。全家人都有較強的節水意識,能做到一水多用,不使用含磷洗滌劑,讓每一滴水都變的有價值。生活中,他們從垃圾分揀、回收電池等具體生活細節做起,利用廢舊物自制花盆,踐行綠色環保健康生活,同時主動在小區宣傳綠色環保知識,當好綠色傳播者。
妻子李慧芳作為教師,把環保理念融入工作,積極策劃環保活動,開展綠色教育。兒子上大學后也倡議寢室的同學們將洗衣服的水用來拖地、沖廁所,和室友共同養成出門隨手關燈、拔掉空調電源的好習慣,在教室不隨手扔垃圾,還經常和室友一起宣傳環保知識等。
環保事跡材料范文 篇3
退休干部蔡學嶺是襄州區委黨校原黨委副書記。一家人節約糧食幾十載,將勤儉家風傳了四代。
蔡學嶺家庭將“萬噸油裝不滿漏砂鍋”作為家訓,全家注重節約糧食。64歲的蔡學嶺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一件背心穿了36年,一本大詞典用了48年三代人,一塊小黑板用了32年三代人。在他的影響下,“隨手關燈,飯吃干凈”成了女兒蔡曉希的口頭禪,帶頭實行公筷分餐制。蔡曉希的兒子習吉樊11歲,堅持吃飯顆粒不剩,稿紙充分使用,繼承了勤儉節約的好家風。20__年,蔡學嶺一家勤儉節約好家風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報道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