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故事演講稿(通用3篇)
家庭故事演講稿 篇1
大家好,我和我的媽媽來自三河鎮中心學校,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是發生在我們家里的小故事。主題是“傳承孝道,弘揚美德”——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是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讓我背誦的《弟子規》。那時候我還小不太懂得其中的道理,只知道背誦過后,圍在媽媽身邊問這問那,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但我還是不能完全明白。可是現在我從媽媽的一言一行中懂得了許多……更明白了什么是“百善孝為先”。
外婆因為年齡大了,所以身體衰弱,這幾年竟然失去了獨自行走的能力。外婆在三河家里時媽媽可以說很勞累,白天暫且不說,晚上媽媽根本就不能好好睡覺,因為外婆上床后也是不能自己翻身的,更不能自己起來上廁所。所以幾乎每晚都會叫媽媽起來,偶爾沒有叫媽媽,媽媽都要自己起來給外婆掖被子。一天我問媽媽:“媽媽,你晚上都不睡覺嗎?怎么外婆夜里什么時候叫你你都能馬上就起來呢?”(媽媽)“你怎么知道?是吵醒你了嗎?”(女兒)“不是啊,是外婆說的。”(媽媽恍然)“外婆年紀大了,又不能自己行動,如果她叫我,我不很快行動的話,她會著急的!我可不想我的媽媽著急呢,所以……”我聽了媽媽的話,一把抱住媽媽,“媽媽!我愛你,我也要像你愛外婆那樣愛你的媽媽!愛我的媽媽!”媽媽聽了,開心地笑了“你真是我的好寶貝!你要知道外公離開得早,我們只能將對外公的那份愛再疊加在外婆的身上,眼看著外婆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我只是希望能多為她做些令她高興的事,多陪陪她……”(女兒)“媽媽,我懂了!我也會好好陪外婆的!”現在的我只要是一見到外婆,就會像媽媽那樣親親外婆,而外婆臉上的笑容也是越來越多了。媽媽最常說的話就是:“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好,又怎么會去對別人好呢!”
我知道,這是媽媽在教導我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之一的孝道,我一定會像愛自己的生命那樣愛我的家人!(抱緊媽媽,親親媽媽,媽媽摟緊女兒,親親)
不知道媽媽是不是真的像她說的健忘還是別的什么原因,每次我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媽媽都會要我幫她把要買的東西記在一個備忘錄上,到了超市就按需求拿取、購買。一個星期天我們去買日用品,要買的東西都已經拿好了,準備結賬時,我看到了一款帶玩具的零食,就說:“媽媽,我想要那個行不行啊?”(媽媽)“我們今天可沒準備買這個啊,買了就超出計劃了,你說對嗎?”“哦!”我很不樂意地應聲道。“不過回家我可以陪你打會羽毛球,怎么樣?”“真的啊!太好了!”你們不知道,自從媽媽教我打羽毛球以后,我就很期待能夠在閑暇時和媽媽多打打球,這樣媽媽說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呢!可以進行戶外活動,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可以不用在家里守著電視機傷害到眼睛,最主要的是我個人認為,可以增進我和媽媽之間的感情呢!雖然我們的感情已經很好了,但是我要好上加好!
在我的家中,有很多有趣的小事,其實我知道這是媽媽在教導我怎樣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因為她說:“每個人做好了自己,家庭就和美了,每個家庭和和美美的,那么祖國這個大家庭就和諧了,那是每個人都愿意看到的美好景象!”讓我們每個家庭都和和美美,讓中華的傳統美德之花盡情綻放!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美好吧!
家庭故事演講稿 篇2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則關于淡水資源缺乏的資料:我國的水資源稀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國家防汛指揮部工程師介紹: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是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列為世界上最貧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我國水資源稀缺在北方地區表現得尤其嚴重。北方水資源只占全國的90%,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南方地區的三分之一。而北京市這樣的大型城市則面臨著水資源極其匱乏的嚴重局面,以至于將要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生活,并且對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形成瓶頸作用,北京市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只相當于全國人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的三十二分之一,節約用水是擺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看了這些資料,讓我們全家都大為震驚,決定保護珍貴的水資源,下面就是我家的一些節水小故事。
故事一:時刻牢記要節水。
有一次,我在洗手的過程中,一直把水籠頭開著,爸爸發現后對我說:“上次的資料看了你忘記了嗎?水資源寶貴啊”說著他就把水籠頭關了。他又接著說:“我后我們家要爭當‘節水先鋒家庭’!我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我聽了拍手贊成,并為剛才的行為感到慚愧。于是,我立即回到房間,寫了張紙條——“請隨手關上水籠頭!”貼在了水池上方的墻上。有親戚來我家作客時,他們看到了那張紙條,都夸我是個具體環保意識的新時代少年。
故事二:廢水三重奏
媽媽的節水法寶是廢水三重奏,媽媽用洗衣服的水來拖地,再用拖完地的水沖廁所。別看媽媽這三招最簡單,但卻是我家的眾多節水方法中最管用的一招,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并且媽媽是第一個使用妙招的人。節水,從媽媽開始,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
故事三:飯后洗碗有妙招
以前媽媽洗碗總是對著水籠頭直接沖刷,自從看了那則報導以后,我就成了小小節水監督員,這個現象被我發現后,我就做起了試驗,最后我發現用盆接水洗比直接對著水籠頭沖要節約很多水。于是,在我的提醒之下,我們家洗碗的方式就變了。
有了這些前奏,我們家便在節水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全家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很多的節水方法,現在已有好多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如果你也有好的節水妙招,不妨拿出來和我切磋切磋啊,為保護水資源共同努力!
家庭故事演講稿 篇3
我認為一個家庭良好的行為標準就是家訓,一個家庭獨有的風尚就是家風,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家庭成員的家教和素養,然而,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的遵守,好的家風能夠熏陶出有教養的家庭成員,家長的言行對于孩子非常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吧。我是一個在美好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幸福孩子,歡樂的笑聲,優美的音樂聲,瑯瑯的讀書聲一直縈繞在我的幸福小屋,伴隨著我成長。爸媽總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引導我努力學習,積極鍛煉,從而讓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當然,這還少不了爸爸制訂的家訓的功勞。我的家訓是“五為”準則,即是:為人、為學、為用、為體、為生。為人是根本,為體是基礎,為學是手段,為用是目的,為生是理想。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淀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的確,在生我養育我的這塊土地上,父輩的經歷過太多的艱苦日子,到我們這一輩雖然還時常有聽到“舊社會”“土地承包到戶”等,但那些艱苦歲月留給我們沒有太深的印象;因為我的父親母親早已把往日的磨難當作一種精神,一種積極面對生活,勤勞節儉的家風傳承給我們這一代。
我家的家風家教有四條:一是積極的生活態度,二是認真做事、勤儉節約,三是善良真誠待人,四是孝敬尊長。
下面就把這四條做一個講解:父母總說積極的生活態度對我們很重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子女總是和藹的面容,從不在晚輩面前講家中生計的困難,經常告訴我他們小時候每到開學前些天,父親(我的爺爺)都忙于東奔西跑的籌借學費;記憶中父母親講給我們的都是明天會更好,你們遇上了好時代要好好學習,不管上什么學校家里都支持,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只要是我們想要買的書籍或一些學習用品總是會如愿以償,當我們由小學升到初中,到高中,每成長一個階段,這種積極的態度便轉換成一種精神,鼓舞著我們。
今天不必要建一堵完美的墻,只需要砌一塊完美的磚,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前走,這是認真做事的第二點家教;一口吃不了胖子,凡事不可心急但必須認真去做認真對待,從小事做起,不管是以前在校讀書還是現在在家中,家里每個人都會主動的做家務;父母親言傳身教的是勤奮節儉,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是穿的實在是破了穿不出去了才買新的,吃飯時總是把好吃的菜讓給我們吃,從小我們就耳濡目染傳承這種勤勞和節約的風氣,也教會了我們不浪費不奢侈。
第三點是為人要善良,真誠待人,在我年紀很小的時候,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這些耳熟能祥的故事就印在我們的腦海里,父母親教導我們做人做事要誠實,做人,要誠實、誠信、知錯就改。“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這句則是爸爸的口頭禪。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改正,不能撒謊。父母讓我們知道了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富裕的生活要靠自己雙手來創造,有奮斗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父母總說記得家中最開心的事情是我們考試取得了好的成績,而豐盛的飯菜是父母親一種鼓勵的方式,與親人們聊聊學習上生活上的事情總是那么開心、有趣,不管我的學業到哪個階段成長到什么年紀,這種開心、有趣的感覺從未減弱。
四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許多年以來我深深的理解這四點家風家教,也同樣會傳承給下一代,并且在我們這個大家族中,這優良的家風家教也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無論子女們學業有成走多遠,或者事業有成有多么的成功;都忘不了父母親的諄諄教導,以致于我們自己同樣的要言傳身教,教育我們的后輩代代傳承。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生活環境和各方面的條件越來越好,但這些優秀的精神永遠不會被棄忘,它激勵我們積極向上,教會我們面對生活,遇見困難不氣餒。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為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