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演講稿范文(精選15篇)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我給媽媽慶節日演講稿》。媽媽,一個偉大的稱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媽媽日日夜夜地照顧我們,她已經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孟郊詩人用優美的文筆贊美了母親的偉大。我們也要以孟郊為榜樣,三八節馬上到了,我們應該孝敬媽媽,為媽媽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兒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壞境,搬了三次家,就有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我們的母親白天兢兢業業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事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奉獻出自己的青春。下午下班回家還要收拾房間,做家務,打掃衛生,為全家人做美味可口的飯菜。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又要收拾碗筷,為我們檢查作業。
春天,鳥語花香,媽媽帶我們去放風箏;夏天,鮮花怒放,媽媽帶我們去外面野炊;秋天,落英繽紛,媽媽陪我們去賞菊花;冬天,銀裝素裹,媽媽領我們去滑雪。媽媽對我們的愛充滿四季。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媽媽還要拖著疲憊的身子,帶我們去公園看有趣的植物,陪我們去游樂場玩耍。時間分分秒秒地過去了,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在改變,然而媽媽對我們的愛卻綻放到永遠。媽媽愛我們勝過世界上的任何東西。
媽媽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們應該全身心地報答媽媽。在媽媽下班后十分疲憊時,為媽媽倒上一杯熱茶,給媽媽捶背;在媽媽非常忙碌時,主動幫媽媽分擔家務,自覺地完成作業,不讓媽媽為我們的事情操心。我們要按時完成作業,認真預習功課,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這樣做就可以減輕媽媽的負擔。愛媽媽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報答媽媽對我們的愛!
在三八節來臨之際,我們要孝敬媽媽,感恩媽媽,給媽媽慶祝節日,讓媽媽擁有燦爛笑容!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五二班方詩惠
20xx年3月5日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我們的節日更美好。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使中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深遠。春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它常常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形式,來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的理想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并且他們還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但現在,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傳統節日卻在生活中被逐漸淡化,那些外國的傳統節日卻把我們吸引過去。圣誕節、萬圣節在我們中國越來越流行,大家都開始重視西洋節日,卻忽視了我們的傳統節日,忽視了那些傳承幾千年文明的重要節日!這就是一種錯誤的傾向了。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信仰、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等,與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我們清明掃墓祭祖,端午悼念愛國詩人屈原、中秋闔家團圓、重陽登高敬老等這些傳統節日的活動,其意義在于讓人們重視中國的節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并把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發揚光大;這也肯定民族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更是在加強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
同學們,我們要傳承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讓傳統文化節日永遠留在我們的生活里,讓其文化內涵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里,遠離洋節,讓我們的節日更美好!這將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3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清明節的即將來臨,各地也開啟祭掃模式。對這樣傳統節日來說,其實有更多需要思考的內容。清明節里,我們追思緬懷先人,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活著,更好地傳承先人遺留下來的最好傳統。而對于傳統節日來說,對我們每個中華民族的子孫來說,無疑都是最好的原鄉。所以,如何建造好這樣的家園,如何才能夠將這樣的原鄉打造好,成為每個人都應該關心的基本話題。而傳統節日作為“我們的節日”這樣的話題勢必會再次被提及,同時也能夠演繹成為最美的原鄉。
傳統節日源遠流長首先在于傳承。傳統是現代的根基所在,傳統節日里深深浸透著文化的基因。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源遠流長的都是文化因素,比如春節,我們舉家團圓,這是最好的“和”文化傳遞;比如清明節的緬懷先人,是最好的傳遞傳統的表達;中秋節里的團圓,又是最好的合家歡樂的表達。從這里出發,我們都應該能夠懂得,傳承才是首要的因素。第一,需要傳承傳統文化的“形”,讓傳統文化能夠演繹成為我們共同的家園,在原鄉里能夠有更多寄托;第二,我們也需要能夠懂得,傳承傳統節日更在傳承其中的“神”,這就需要我們深刻挖掘傳統文化和現代的關系,懂得其中的固定邏輯。
傳統節日源遠流長更在于創新。可以說,創新也是傳統節日不能夠或缺的因素之一。在這里,我們需要看到,對傳統節日來說,一方面需要賦予其中與時俱進的內涵,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隨著時代的進步能夠出現新的內容,比如春節搶紅包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以往的春節中,沒有搶紅包這樣的環節,如今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出現這樣的環節,這就是對我們最好的一種撫慰。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應該順應這樣的潮流和趨勢。另外一方面,對于傳統節日來說,源遠流長的過程中,需要創新的內涵釋放,這包含著主動和被動兩個層面的意義。在主動層面上,傳統節日需要在地方文化部門的推動下努力賦予新內涵;被動層面上,需要接受更多的進步因素,這些都是傳統節日創新的基本內容。
在傳承和創新中,傳統節日能夠在年年的流傳中,不僅傳遞傳統的因素,賦予我們文化的積極價值,更能夠給我們在現代生活中帶來更多的啟迪,不斷讓我們回首過去,懂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歷史和文化資源中吸收積極的因素,給我們前行帶來源源不斷的力量,讓傳統節日成為我們共同的原鄉。
謝謝大家!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4
尊敬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由此可見,作為歲時節令,中秋節形成較晚,但玩月活動卻由來已久。東晉時,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傳至今影響最廣的賞月佳話,以至演化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樂以歡度的中秋佳節。牛渚今采石磯,漢時即屬丹陽郡秣陵今南京。《續漢書·郡國志》說,秣陵縣“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東晉于南京當時叫建業建都,鎮守牛渚的謝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聽到有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為贊賞,于是邀請過船,此人即是袁宏。他們一見如故,吟詩暢敘直達天明。當時謝尚身為鎮西,而袁宏只是個靠運租為業的窮書生,由于對才能的尊重,他們之間打破了身份地位的壁障。袁宏因受到謝尚的贊譽,從此名聲大振。謝尚玩月聞袁宏詠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趨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樓玩月者連綿不絕。唐朝大詩人李白游抵金陵聞知此事,即賦詩曰:“昔聞牛渚詠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孫楚酒樓“玩月達曙”。唐歐陽詹作《玩月詩序》也說:“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宮,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玩月佳話。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成為千古名句。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現在的已經作為我國法定假期了,這充分證明我們要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的重視度增強了許多。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多年歷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么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并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著眼于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么?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6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不知道同學們有哪些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的?
也許,你們早已經習慣了圣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簽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著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征著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著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6月23日(農歷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再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你們想用什么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7
大家好!
在這個金秋時節,空氣清新,果實芬芳,我們偉大的母親“祖國”即將迎來她的生日。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山川壯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國家。她像一個巨人站在世界的東方。江南風光秀麗,北方山川雄偉。雄偉的長江和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都是如此迷人。我們愛祖國就像愛母親一樣,因為母親是我們靈魂和身體的源泉。我們祖國的綠洲和母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孩子。他們為祖國犧牲了生命,為偉大的中華民族迎來了一輪又一輪的日出。
歷史的長河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曲折。回顧新中國的艱辛歷程,中國人民在困境中不斷尋找曙光。所有的困難和挫折都沒有壓倒我們。經過勤奮的探索和艱苦的跋涉,我們從荊棘中走出了一條輝煌的道路。
學生,記得嗎?北京奧運會的巨大成功震驚了世界,神舟五號、六號、七號飛船的升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隨著上海世博會的成功,外國人取得的所有進步都不得不給我們豎起大拇指。今天,中國以其蓬勃發展的經濟和日益增長的國力,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作為中國的后代,我們驕傲,我們自豪!我們可以挺直腰桿,拍著胸脯,用清晰的聲音和圓潤的聲音向世界莊嚴宣告:“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堅強不屈的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具有偉大發展前景的民族。”
梁啟超老師曾說:“少年強則國家強。”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一定屬于我們。讓我們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家鄉,愛我們的學校,愛我們的父母和老師,愛我們身邊的每一位同學。讓我們互相學習,一起快樂成長。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每年都要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有些節日的確是可過可不過,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可千萬不能遺忘,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也有它獨特的過程,比如說,清明節就需要祭奠自己以及逝去的親人朋友;中秋節就需要一家團圓,一起吃團圓飯,一起吃月餅,一起賞月;大家知道最近要過哪個傳統節日了嗎?那就是端午節,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看龍舟等等,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先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安康了!
可能有人就會有疑問了,你們可以在中秋節跟朋友說中秋節快樂,但是端午節這天可千萬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啊,因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如果大家對端午節的來歷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在此我就不細說了,這個經典的故事還是留給大家自己去探索去揣摩吧。但是我可以簡單的跟大家說一下,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戰爭淹沒,自己卻無能為力,含恨跳入了江中,為了紀念屈原這種愛國的精神,所以才有了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在端午節絕對會做的兩件事就是賽龍舟、以及吃粽子。這又有什么說法呢,其實都是有緣由的,因為當時屈原跳去江中,百姓們當然就不希望這么一個好人就這么死了,就爭先恐后的劃船去救他,后來不僅沒救到,甚至連遺體都沒打撈到,這就演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而粽子在古時候是叫角黍的,最初的粽子也是不是用葉子包著的,而是竹筒,為了河中的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就想著用“筒粽”先喂飽他們,后來才慢慢的演變成用葉子包著的,這點大家都不知道吧?因為我比較喜歡聽故事,這都是我爸爸告訴我的。
不知道大家都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干嘛呢,我和家里人每年都是一樣的安排,上午全家人一起早早的到了江邊去占好位置,就為了看賽龍舟,我會在那個時候突然能理解爸爸為什么那么喜歡看足球比賽,因為真的好刺激,龍舟上的所有人都團結一直,動作一致,在鼓手的打擊節奏下,朝著目標前進,那樣的場景真的非常的壯觀,當然也有很多意見不合,一起練習時間不長的龍舟翻船的現象也有,我也是有幸見過一次。下午的時候我們就能吃到粽子了,香香糯糯的特別好吃,我喜歡端午節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能吃到粽子,在其他時間可吃不到,媽媽只會在這天辛苦下而已,其他時間再怎么叫她也不會煮。
不管大家喜歡吃甜粽子還是咸粽子還是肉粽子,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吃粽子的同時懷念一下愛國詩人屈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賞中秋明月,揚中華文化。
漫漫歷史長河中,偉大的祖國母親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詩詞曲賦是她柔光輕泛的雙眸,國畫、書法和曲藝展現出她曼妙的身姿,而傳統節日更是描繪出她靈動飛揚的神采。
《周易》有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每個節日都是文化的載體。兩天后,我們將迎來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同學們,可如今,中秋節對于我們的意義又到底是什么呢?是忙碌喧囂中一個難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娛樂?是應接不暇的宴席與觥籌交錯的應酬交際?抑或僅僅只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大最圓的農歷八月十五?
現實一次次向我們證明:我們過著歷史悠久的中秋節,卻不一定了解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們坐在庭院里賞月,卻未必能再聯想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或“玉兔搗藥”的古老傳說;我們嘗盡了美味的月餅,卻往往沒聽說過“朱元璋與月餅起義”。象征團圓與幸福的中秋節似乎在漸漸淡化它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
面對韓國“端午節”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印度尼西亞將“皮影戲”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對無數西方節日的滲透性興起與部分中國傳統節日無形的沒落,生長在21世紀的自尊自強的我們發出了一聲聲吶喊與呼喚:“請讓我們,來繼承和弘揚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傳承開拓。曾有人這么說:“傳統的文化節日的淪喪就是文化的淪喪,文化的淪喪就是民族精髓的淪喪。”偉大的祖國母親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無價的文化遺產,而那鏗鏘有力的“傳承開拓”現在正需要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去付諸實踐,而即將亮相的廣州亞運會也期待著我們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
“歷史是逝去的無法改變的昨天,傳統文化是生于人類之始并可進化永生的。”同學們,作為附中人我們更應該走在這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隊伍的前列,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抓住契機,認真學習中華文化知識,過好每一個傳統節日,挖掘其背后的傳統文化,深入理解并取其精華,主動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異彩。
最后,祝愿大家在中秋賞月之際,不忘中華傳統節日傳統文化之本源,過一個幸福快樂的中秋節。
謝謝大家!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10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粽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等節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問端午節是否不再以“鐘”命名。
在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的時候,據可靠消息稱,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只有驚訝和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與失,不僅僅是幾個慶典,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傳統節日,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有著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即將成為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
不用說,這么多年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綠餃子,元宵節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就更不用說了。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中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習俗—— .如今,滿足溫飽的人們正在全面走向小康社會。他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傳統節日的吸引力突然失去了它獨特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中,我們保留了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比如當代有多少年輕人熟悉并會使用繁體字?連字都不懂怎么理解古文化?再比如造紙。由于中國造紙的工業化生產,傳統手工業喪失了。很多優質的宣紙只能在日本或者韓國買。它們不僅繼承了我們傳統的造紙技術,而且有了新的發展。以端午節為例,它已經融入了周邊國家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輪子節,這是一個祈禱水稻移植后豐收的日子。長期以來,中國人注重創新,但他們往往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精神文明的第二個斷層會帶來什么?有句話說的好:只有國家的才是世界的。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國外節日的繁榮與傳統節日的疲軟形成對比,凸顯了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事實上,不僅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俗文化的.生存環境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民俗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存了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跡感到敬畏,并給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做粽子。
端午節那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插著艾葉,還有人戴著香囊。孩子們更常戴香包。香包有各種美麗的形狀:菱形、方形、紅色和黃色,但它們很漂亮!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有粽子的味道。太甜蜜了!口水就要流下來,肚子已經咕咕叫了!我跑回家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粽子。我媽慢吞吞地說:“別急,別急,一會兒還要去姥姥家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已經準備好了材料:糯米,紅棗,花生,竹葉。奶奶還沒來得及說話,我就忙不迭地說:“做粽子容易!我們把材料準備好,用竹葉包好,再煮一遍!”我有點得意,心想:奶奶肯定無話可說。包粽子的全過程我都講過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了。但是奶奶說:“你說的很簡單,做粽子要注意很多事情!”我不信,包個小粽子有什么注意的?
開始做粽子。我自告奮勇,決定先試試。我拿起竹葉,在糯米上包了幾圈。包起來的圓不是圓,也不是方,也不是鉆石。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用五朵花捆粽子,真難看。我可以綁一條漂亮的!我用線把粽子繞了兩圈,然后系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太美了!我佩服自己。但是我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竹葉松了,糯米從里面掉出來,白白讓我開心。
奶奶看見了,過來給我們示范。若葉被奶奶折成三折兩卷后被包成粽子。奶奶還教我們做粽子的訣竅。我們試了幾次,終于學會了。在自己的包里吃粽子讓我覺得很開心。
今年端午節,學會了做粽子,收獲真的不小!同學們,你們呢?你在端午節期間學到了什么嗎?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1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年的_月_日是農歷的五月初五,也將迎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活動,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佩香囊,賽龍舟。
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憂天下,當他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就有了后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用楝樹葉包裹,外纏彩絲的飯團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粽子習俗。于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月就被定為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佩香囊、賽龍舟、辦詩會,來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越來越多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我們似乎不再眷顧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沉寖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_國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我們又是什么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而如今,這個我們過了二千多年的傳統佳節眼瞅著成為了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是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中國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文化內涵豐厚,它們留存著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須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傳承,并且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徹徹底底的輝煌起來!謝謝大家。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12
各位評委,各位同學:
我演講的題目是《秉承五四精神,彰顯青春風流》。
1919年5月4日,這是一個注定要被歷史記住的日子。這一天,歷史的天空劃出一道最刺眼的閃電,劈開了黑暗的夜幕,為20世紀的中國照亮了通往光明道路的第一步。
五月,一個屬于青年的激情歲月!“鐵肩擔重任,妙手著文章”,一篇篇激揚的文字攜帶著自由平等的精神魅力滾滾而來,這文字匯成一股巨大的聲響,震醒了沉睡中的巨龍。
1919年1月x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在這民族存亡的時刻,北京大學等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沖破軍 警的重重阻撓進行演講,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 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雖然有近千學生遭到逮捕,但勝利總是屬于正義者,在青年學生的感召下,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大力聲援北京學生,特別是上海工人,從6月5日起發動了有六七萬人參加的政治大罷工;南京、天津、杭州、濟南、武漢、九江、蕪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后舉行罷工。北京政府不得不于6月6日釋放全部被捕學生,10日宣布“批準”曹、章、陸三人“辭職”,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五四愛國運動”勝利了!
在學生們不屈不撓、義無反顧的奮斗中,我們是否都看到了一種力量,是的,那就是青年的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共青團繼承了“五四”的精神,這精神整整指引我們年!直到今天,我們時時刻刻都不曾忘記您所走過的崢嶸歲月,也必將沿著您的足跡繼續前進,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1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同學們,本周的6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元兩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并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后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凈化空氣。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洗粽葉,包粽子,可以吃上品種繁多的粽子。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在學習的道路上勤奮刻苦,努力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最后,預祝大家度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14
老師們、同學們: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咱們來到了烈士的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站在烈士墓前,咱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竟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勢,宣布了蔣家王朝的滅亡,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咱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咱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咱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成棟梁的機會。咱們有信心,因為咱們有榜樣!同學們,咱們是時代的幸運兒,咱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咱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咱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咱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咱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故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先烈們永垂不朽!
節日演講稿范文 篇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在此做我這樣的一個演講,感謝大家讓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今天我們演講的話題與“感恩節”有關,同學們,感恩節就要來了,我們也應該準備迎接這個節日了。
感恩節,我們在這個節日里應該心懷感恩,首先,感恩我們的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帶我們看盡繁華世界。現在的我們在逐漸的長大,而我們的父母卻在一天天的老去,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我們更要去感恩他們,感恩他們的養育。大家應該知道父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師,他們教會我們走路,教會我們說話,對我們而言父母是很重要的人,所以趁著現在他們還未老去,我們就要開始去做一些事情去感恩他們。平時在家中做一些家務,給父母洗個腳,在他們疲憊的時候捶個背,這些都是我們能去做的事情,而且不用很大的力氣,卻可以讓他們的負擔輕一些,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兒女的關心。所以同學們,在這個感恩節日里,真誠的對父母說一聲“謝謝”,把愛意表達出來。
當然在此節日里,我們還要感恩我們的老師,我們從父母的懷抱里下來,走進學校,成為老師們的學生。我們應該知道自從上了學,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與老師相處最多的,老師傳授我們知識,教會我們課本上的知識點,給我們講他們的經歷,帶我們看這個世界,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三觀,也更深刻的教我們為人處世,他們是我們的恩師,我們要去感恩。正是因為有老師的存在,我們才能學到很多東西,有分辨黑白的能力。學習中遇到問題,都是老師在幫助我們解決,怎能不去感激呢?親愛的同學們,從現在起,我們喲啊對得起老師們的教學,我們感恩老師的方法就是把學習搞好,讓老師看到我們的進步,就是對老師們最大的回報。我們的恩師對我們從沒有其他的要求,他們就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學習成績好,因為學習好了,對我們自己也是好,我們就是老師教育的成果,所以大家從今以后一定要努力學習,用學習成績回報老師的恩情。
感恩節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它讓我們更加清晰的認識“感恩”的意義,讓我們知道感恩的重要性,對人對事懷有感恩,做一個會感恩的人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