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吊工作總結(通用3篇)
垃圾吊工作總結 篇1
作為承擔幼兒教育重任的我們肩負著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愛護環境,從小做起。《綱要》指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境和行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針對5-6歲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提出:“初步了解人們生活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護環境”。《綱要》和《指南》為我們的教育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結合《公共機構垃圾分類》的培訓活動,我們意識到,環境保護,從垃圾分類開始的教育條件已充分具備,于是,我們結合幼兒園實際,考慮孩子的認知特點和發展需要,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二、活動意圖
1、點線成面,影響他人。主題確定后,老師們積極進行商討,逐步明確本次活動不應僅僅局限于本班孩子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我們應該倡導、帶動更多人的參與環保。我們的想法:通過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通過一個家庭,帶動更多的家庭。點成線、再成面、再成體,用個體的行動影響社會的改變。
2、準確定位,設定目標。認識日常垃圾的種類和分類方法,準確認識各類垃圾及垃圾桶的標志和顏色,能夠正確的.將垃圾分類投放。并逐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增加宣傳環境保護和垃圾分類的責任感,讓更多人和自己一起成為環保小衛士!
三、活動準備:《垃圾分類》視頻、垃圾分類教具。
四、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的垃圾有哪些?
知道垃圾有哪些種類嗎?
下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學習一下垃圾有哪些分類,怎樣分類。
觀看視頻,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1)出示分類垃圾桶,請幼兒辨別4種垃圾桶的不同并能夠分辨。
提問:這是什么垃圾的垃圾桶?
(2)認識垃圾分類標志,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垃圾有哪些,是哪種垃圾,不同的垃圾應該放到哪種垃圾桶。
垃圾吊工作總結 篇2
為認真落實號文件,全面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進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類工作運行機制,實現垃圾資源綜合利用。
一、總體要求
小區作為垃圾分類工作試點單位之一,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和武進區生態文明辦的正確下,緊緊圍繞《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的部署要求,加強組織管理,堅持注重實效,著力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扎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試點階段垃圾分類工作的各項任務。
二、開展市容環境整治,夯實垃圾分類基礎
重點抓好住宅小區、主次干道和綜合市場周邊環境整治,做到垃圾分類工作與“美麗鄉村”創建、示范道路(小區)創建、環境長效管理有機結合。
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基本情況
(一)前期準備
建立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和小區。
2、在試點小區中開展大型宣傳活動次,發放宣傳品余份。使居民知曉率達到100%。
(二)制訂,健全機構
社區作為先行試點社區,按照要求對垃圾分類工作做統一部署,結合小區的實際情況,成立了垃圾分類工作小組,制定了《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同時,按照垃圾分類工作有關要求,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制訂了垃圾分類工作考核細則,以及責任主體、操作流程、管理標準等一系列制度,確保了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著力宣傳,營造氛圍
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社區居民的支持,為了營造試點,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氛圍,利用宣傳欄、宣傳展板、微信、微博等介紹垃圾分類有關知識,提高全員做好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準確性。
(四)注重實效,有序實施
按照實施,廣場計劃發放分類垃圾亭個,分類垃圾桶組;發放分類垃圾亭個,分類垃圾桶組;發放分類垃圾亭個,分類垃圾桶組。月下旬將購買垃圾亭、垃圾桶的申請報告遞交至,預計月初資金落實到位,分類垃圾配置也及時安裝到位。
四、下一步
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從月份開始,各社區、物業積極開展市容和環境整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市容環境基礎。下一步,將繼續鞏固整治成效,以社區為單位,組織開展主次干道、住宅小區、綜合市場周邊市容環境的全面督查。
2、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市、區媒體資源和戶外廣告資源,大力宣傳生活垃圾分類標語、標識,推廣垃圾分類基礎知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提高廣大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3、加快垃圾分類設施的投入建設。按照實施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分類垃圾桶、分類亭、分類收集車輛等設施,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4、全面啟動垃圾分類試運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啟動以后,為使垃圾分類達到預期的目標,按照垃圾分類具體操作流程,社區垃圾分類工作人員實行全程指導、跟蹤督促,逐步建立了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良好模式。
5、落實責任強化考核力度。對照年度目標要求,組織考核驗收;工作經驗,梳理問題不足;查漏補缺,完善機制措施,為下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積累經驗。
垃圾吊工作總結 篇3
可燃物質燃燒,特別是生活垃圾的焚燒過程,是一系列十分復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過程,通常可將焚燒過程劃分為干燥、熱分解、燃燒三個階段。焚燒過程實際上是干燥脫水、熱化學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綜合作用過程。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由垃圾接收系統、垃圾焚燒系統、余熱鍋爐及其輔助設備、汽輪發電機組及其輔助設備、煙氣處理系統、灰渣處理系統、污水收集處理系統、輔助燃油系統以及自動控制系統等九大系統組成。
其工藝流程如下:
垃圾車經過地磅計量后進入卸料大廳,將垃圾傾卸至垃圾貯存坑內。垃圾貯存坑為密封負壓設計,垃圾抓斗吊將貯存坑內的垃圾送入焚燒爐的進料漏斗,同時經過基礎破碎處理,通過推料器進入焚燒爐內焚燒。在焚燒爐內于850℃高溫下,停留超過2秒鐘,產生的高溫煙氣進入余熱鍋爐,熱能轉變為過熱蒸汽,進入汽輪發電機組發電。從余熱鍋爐出來的煙氣,進入半干式噴霧反應吸收塔,去除酸性氣體成分;再噴入活性碳粉,引入布袋除塵器,吸收煙氣中的重金屬、二惡英和粉塵,經過引風機由煙囪排出。
垃圾在爐排上經干燥、著火、燃燒、燃燼四個階段后產生爐渣,經爐底除渣機、帶式輸送機送往灰渣貯存坑。爐渣所含的化學物質性質穩定,可用于鋪路和建筑材料。其中的廢鋼鐵經磁選機分揀后送鋼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