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葵花的讀后感(精選17篇)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1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與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這一個故事可謂是可悲可泣。
青銅與葵花的家雖然十分貧窮,十分苦難,但是他們快樂。故事中的場景很美,人物外表很美,人們的心靈更加美。在這一個故事中,時時有著一股愛,一股充滿生機與情意的愛。作者將苦難,美和愛寫得漓淋盡致。寫得十分感人,以至于當我第一次讀時眼睛竟會紅了一圈。
心善一點,感動多一點.青銅葵花雖窮,但掩蓋不了那一顆顆善良的心.我看完的《青銅葵花》,心里滿是感動……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2
在看青銅葵花這般書的時候,我一直感動著。
我被青銅和葵花的兄妹之情感動著,為了給葵花上學,拍照,青銅每天不辭辛苦去蘆花地里摘蘆花編草鞋,僅僅為了一雙蘆花鞋的錢,就把自己腳上穿的蘆花鞋賣給別人,自己赤著腳,才在冰天雪地里回家。為了讓葵花看到更精彩的馬戲,青銅盡然讓葵花站在他的肩膀上看完整場馬戲,自己則癱瘓在路上。當蝗蟲把莊家吃光時,青銅為了給葵花吃飽,于是去抓野鴨,結果洞穿了腳板。
我被青銅一家的親情感動著,為了給葵花上學,青銅媽媽竟然狠下心,讓青銅留在家里,葵花去上學。為了給家里賺錢,奶奶昏倒在了麥地,為了給奶奶生前治病,葵花故意考砸,想讓自己不再上學。為了葵花的大好前程,竟不顧自己的痛苦,也要讓葵花到城里學習,為了……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3
曹文軒,男,江蘇鹽城人,作家。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后留校任教。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20xx年4月25日,在玉樹地震發生兩天后到青島推銷圖書。主要小說有《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鳥》等。
正因為葵花的爸爸來到了大麥地,才有的接下來的故事:青銅是個不幸的孩子,在大火中成了啞巴。但最后他用勁平生最大的勁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葵花是個懦弱的女孩,讓人憐憫。可青銅是一個堅強的男孩,保護著嬌小的葵花,有人欺負葵花,他寧愿自己挨打也不讓葵花被連累。青銅很堅強。
有兩句比喻句:抱她的時候就覺得她軟胳膊軟腿的,像一只小羊羔。那時,他覺得女兒的臉,是一朵花,一朵安靜的花。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葵花的可愛和美麗,表達了作者對葵花的憐愛之情。
通過看這本書我覺得青銅一家人是那么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像青銅一家人那樣關心別人,那么這個世界該會多么美好呀!人不能只顧自己,只注重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獻愛心的精神,在最后,葵花走了,青銅日日夜夜都神情恍惚,一次他在等葵花,差點他暈了,他睜開了眼睛來好像看見了葵花,于是,他大叫了一聲,這次,他喊出了聲音,洪亮的兩個字——葵花。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4
青銅和葵花是一對兄妹,從小就沒了媽媽,葵花小時候常被別人欺負,青銅又是一個啞巴,當葵花12歲時又來到了城市里,從此青銅就常常來到葵花所在的地方,盼著葵花早日到來。
這本書寫了主人公遇到的種種挫折,可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磨難,那人就會變得脆弱,可當人遇到了挫折,那人就會變得堅強,尤比一顆小草經過了風風雨雨之后,它沒有被刮倒,反而更加茂盛堅強。
我小的時候,站不穩就摔倒可是我沒有哭,因為我知道爸爸常對我說:堅強。
青銅日思夜想的葵花終于來了,這種激動的場面讓青銅喊出了葵花,當嘎鴨聽到青銅叫葵花時,驚訝不已,漫山遍野全都是嘎鴨的歡叫聲。
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讓我更加堅強,唉——真是流連忘返那!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5
在一個叫大麥地的地方,有一個男孩叫青銅,是個啞巴,把失去爸爸媽媽的葵花,接到自己的家中,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開始了他們艱辛而快樂的生活。
青銅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里,一次失火,使他永遠的失去了聲音,但他沒有對自己灰心,每天過著他自己覺得快樂的生活,大麥地的人總覺得他是一個不平凡的啞巴,因為他總是能做出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葵花出生在城市,媽媽早逝,一直由爸爸帶著她,爸爸所在的城市代表作品是青銅葵花,作者就是葵花爸爸。可是自從到大麥地旁邊的干校住下沒多久,爸爸也丟下了葵花······村長只好在大麥地和干校之間詢問有沒有人愿意領養葵花,青銅一家都十分喜歡葵花,就將葵花接回家,開始了他們的幸福生活。
雖然青銅一家都很喜歡葵花,可畢竟是很大的一筆開銷,快開學時兩個孩子的學費就成了問題,青銅父母準備給青銅去城里上聾啞學校的錢,到底給誰呢?葵花也到了上學的年紀,后來青銅不忍心妹妹一輩子在田里干活,就說誰摸到紅杏誰就上學,不許反悔,葵花摸到了,但是,這里面的秘密只有青銅自己知道。于是,葵花每天上學青銅都上下接送,沒有讓那些想欺負葵花的人,有機可乘。
葵花上學沒多久,就入冬了,家里眼看著過年,卻沒錢給孩子買新衣服,十分對不起兩個孩子,于是老奶奶了個出主意,就是全家人齊心協力,做100雙蘆花鞋,每天讓青銅背去油麻鎮地買,青銅每天就不顧雪有多大,都堅持去鎮上買蘆花鞋,買著買著,蘆花鞋越來越少,這天蘆花鞋只剩11雙了,雪又比往常大,家人勸他別買了,留給自己家穿,他不肯,大家也勸不住他,于是就讓他自己穿上1雙去買。青銅到達后,沒有一人來買,一個人打開窗戶,見他站了半天,就讓回去,說今天不會有人來賣,可青銅不理會,依舊站在那里,這時幾個人談下風聲迎面走來,看他們的穿著,聽他們的語言,像是搞藝術的,看到蘆花鞋如此精致,就全賣了去。青銅高興地回家了,這時一個人來找他賣蘆花鞋,青銅兩手一攤表示沒有,那人失望地離開了,青銅覺得很多不住那人,看了看自己的腳上的蘆花鞋,就拿去給他了,自己光著腳在雪地里,那人本想多給他些錢,可青銅只收了本來的錢。
幸福的生活沒有永遠繼續下,當市長看到青銅葵花時,想起了作者的女兒葵花,把她接到城里來住,接受最好的教育,而青銅的爸爸媽媽雖然萬分不舍,但也要忍痛割愛,葵花走的那天,爸爸媽媽把青銅支開了,青銅回來時,已經晚了。于是青銅每天都盼望著葵花,不吃喝的他,已經漸漸消瘦。在他看著河的一天,一個身影乘著船,很顯然,她是葵花,青銅心里有說不出的激動,他喊著:“葵——花”!
多么感人的一本書,青銅終于說出來了,說出:葵花兩個字了,雖然不清不楚,但是從青銅嘴里說出的,一個啞巴說出來的。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6
向日葵不擇土壤的貧瘠,水分的多少,只要灑下種子,便會展現出一種蓬勃向上的姿態,即便是在敗壞間凋零,也流瀉出一種一心向陽的氣概。向陽而開的花,從顏色到氣質,無不閃現出太陽的光澤!
《青銅葵花》一書,不僅是曹文軒文字的純美,對故事淋漓盡致地細節刻畫,更是故事中蘊含的哲理,讓讀者頗為震撼。書中寫大愛,把愛寫得如火如荼,激情四溢,更是寫苦,寫大苦,把苦描繪得痛徹心扉,仿佛讀者和青銅、葵花一起領略了人間真情、世間大難。而葵花便是書中的主人公——一個樂觀、積極的小女孩——人如其名,心若向陽,在苦難中堅強,在挫折中成長,像葵花一樣綻放……
葵花是一個七歲的小姑娘,跟著唯一的親人——爸爸來到農村生活,孤獨寂寞的她認識了啞巴苦命男孩——青銅。從此,他們成了形影不離的玩伴,直至葵花的父親溺水而死,葵花才從幸福的夢里醒來,她明白自己失去了父親,失去了家,成了一個沒人要的孤兒。其實,當地的人們人人都從心眼里喜歡這個善良漂亮的小姑娘,可誰也養不起她。然而,全村最最貧窮的青銅家,毅然決定一人少吃一口飯,養上這惹人愛的小閨女。從此,在那個不是天災就是人禍的年代,葵花和青銅一起經歷了饑荒、疾病、嘲諷,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經歷了生離死別,樂觀、堅強,使他們在苦難中成長!
書前的我真切地為葵花與青銅不滅的友誼感動,更為葵花在挫折與苦難中磨練意志,樂觀、積極,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所折服。
這駕凌于命運之上的氣魄,不禁讓我腦海里浮現出一個清晰的身影——竹竿似的雙腿戰戰兢兢地攀爬在天下第一險——華山之上,背上是高過頭頂的一背簍礦泉水,盯著山路的雙眼陷入干癟的臉上,顯得格外大,格外圓,而炯炯有神的目光卻閃爍著堅定的信念。最引人注目和震撼人心的是,他——是一位獨臂挑山工,只能用一只手抓住死死地抓住身邊的“救命稻草”,在陡峭的懸崖間,險象環生的山路上,一步一步、彎彎扭扭、來來回回地走著,或許一步之差就會奪走他的生命。他是一個父親,兩個兒子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一家三口的頂梁柱不能倒啊,他必須用自己殘疾而瘦弱身軀挑起這個家。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日曬雨淋,他每天義無反顧地扛著重擔,往返于華山之上。但,這苦命的挑山工臉上一直掛著難得的微笑,他告訴我們:“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不幸,微笑是最好的應對方式。”雖然,我與這位挑山工只是一面之緣,但我的心靈完全被震撼了,我不得不欽服這位可敬的挑山工,欽服他的不為命運屈服,欽服他的樂觀和堅毅……
是的,山有高峰,也有低谷;水有深淵,也有淺灘。人生也一樣,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不僅有花好月圓,青蔥也會泛黃,韶光也會消逝,上天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我們與其一蹶不振,不如感謝苦難帶給我們的磨練。拿破侖在得到榮譽、權利和金錢,輝煌一時時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幸福的日子。”從小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卻微笑著說:“生活多美好!”人是哭著,而非笑著來到這個世界,這或許就注定,人生的苦難多于歡愉。對苦難和挫折,悲觀的人看到的是痛苦與哀傷,而樂觀主義者看到的卻是轉機——因為事情不會更壞!英國著名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會對你哭。”所以,人生無論陰晴圓缺,再苦也要笑一笑!
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人生不經歷磨難,怎會收獲果實?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追求快樂是每個人的天性,但經歷苦也是人生的必然。任大雨滂沱,道路崎嶇,我自勇往直前!心若向陽,無謂悲傷!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7
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思緒萬千。
書中寫的是哥哥青銅和妹妹葵花之間發生的許多感人故事,葵花很嬌小,非常惹人喜愛,青銅負起了當哥哥的責任,寧愿自己挨打受苦,也不愿讓葵花受到半點委屈,雖然他是啞巴,但是卻堅強、有勇氣,他讓著妹妹、他為家人著想,這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這本書時而讓人熱淚盈眶,時而讓人感到有趣,時而讓人為他們擔心,時而又讓人輸了一口氣。
當我看到葵花被干校的人接到城市的時候,開始擔心葵花再也不會回來了,但是葵花最后還是回來了,葵花一回來,青銅便奇跡般的會說話了,清楚的叫了一聲“葵花”,這讓我們為他們兄妹之間的情誼所動容,也讓我們為青銅感到高興!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堅強、有堅定的信念,奇跡總會發生的。讀完這本書,我合閉雙眼,靜靜回味。在青銅與葵花處在的那個苦難的年代,他們間的那種互相幫助、互相理解的精神鼓舞著每一個人!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8
最近我正在網上享用一分美餐,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美味又可口。這是一篇很樸實的文章,幾乎沒有半點的色彩渲染,但它足以讓我淚流滿面……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第一次讀到這樣的兒童文學作品,文字純凈得似一滴露珠,晶瑩而剔透。然而就在這種晶瑩中又分明折射出一種凄凄的憂傷。那種于純美中透出的痛苦緊緊抓住人心,而那份于痛苦中流露的美則顯得更加深厚,讀著這樣的文字,不知不覺中便恍然走進了青銅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著葵花: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賣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的我們,也許已經失去了于痛苦中感受美的機會,《青銅葵花》無疑是給我們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個世界,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它讓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苦難,而苦難中也含著更動人的美。雖然青銅一家過得很清貧,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他們的生活跟我們比起來,真是差太遠了。不像我們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但我們有些人還在嫌這嫌那,吃飯要挑,穿衣要挑,整天覺得父母欠他們似的,自已苦得不得了。與青銅葵花比比,我們不覺得慚愧嗎?
青銅為了葵花登臺演出精心制作了一串冰項鏈,并親手掛在葵花的脖子上,讓所有的人感動不已。在大雪紛飛的寒冬,青銅到油麻鎮去賣蘆花鞋,為了多賣點錢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他竟然把自己腳上穿的蘆花鞋也賣了,赤腳踏著積雪走回了家,而今天的我們棉鞋就有幾雙,哪能忍受如此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這樣的痛苦經歷我們生活在糖水里的孩子是無法用心體會的。身邊的同學常為作業多而叫苦連天……難道這比得上青銅葵花他們所遭遇的苦嗎?
青銅的奶奶生病,葵花為了給出奶奶攢錢看病,小小年紀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采摘銀杏,雖然只掙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給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讓人感動。而我平時一元兩元地花錢一點不心疼,要知道這錢可都是父母辛苦勞動的報酬,亂花錢就是對他們的勞動的不尊重。在我家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很少給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知道享受,卻不知回報!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9
文章講述了一個不愛哭的教師在看過《青銅葵花》后,被青銅和葵花那深深的兄妹感情所打動了,啞巴哥哥天天都要在村門口等待他的妹妹放學回家,哥哥雖與妹妹血統不一樣,但是,他們卻親如手足。
看完作者寫的文章,我深深的被打動了,像我一樣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體會不到那個時候的困難與感人的兄妹之情、互相關照的感人場面的。所以我們要像作者所說的那樣,多去讀一些那個時代的書以豐富我們的閱歷,感受那個時代的感人場面吧!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10
在《青銅葵花》這本書中,曹文軒老師將美寫到極致,令讀者讀起來心里仿佛升起團團熱火,暖烘烘的,暖遍了心窩。這種美,美到令人無法忘記,美到令人無法抗拒,美到人的心靈深處,觸動了心靈深處的那根,已經很久沒有感動過的神經。青銅與葵花,這對不是兄妹卻又是兄妹的少年,在苦難中慢慢成長,在磨難中得到鍛煉,在困難中漸漸懂事。
盡管在這過程中,他們失去了很多,但他們也收獲了很多——青銅與葵花,失去了與他們相依為命的牛,失去了世上最疼愛他們的奶奶,失去了很多很多他們舍不得失去的東西與人。但青銅和葵花也收獲了很多。
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著,從無知走向懂事,從幼稚走向成熟。葵花的懂事開朗,青銅的沉著穩重,這都是他們在成長路上收獲的,都是他們感受到但又看不到的美。在《青銅葵花》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主人公的“心靈美”。青銅的心靈美是他對妹妹的愛和他的倔強。為了不讓葵花遭到爸爸的責怪,青銅心甘情愿做只替罪羊任爸爸打罵;為了讓葵花可以在燈光下學習,青銅不辭辛苦地收集螢火蟲做了一盞大麥地最亮最美的“燈”;嘎魚家誣陷青銅是“偷鴨賊”,青銅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想方設法找到那只鴨,驕傲地向大家宣布他是無辜的。青銅盡管是啞巴,可啞巴也是要有自尊的。青銅的心靈美所展現出的,就是他那寧死不屈的尊嚴。葵花的心靈美是她的懂事和那顆感恩之心。葵花知道爸爸媽媽為了自己很辛苦,葵花知道自己的出現給這個家增添了負擔,葵花知道哥哥為了自己默默受了很多苦。
一切的一切,葵花都知道,也懂。懂事的她會主動和哥哥去放牛,會認真學習絕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會在奶奶生病獨自一人默默出去掙錢想救奶奶。葵花很天真很單純,她不知道她所做的努力對這個貧窮的家來說,根本是杯水車薪;她不知道她所掙的微不足道的錢根本就不夠給奶奶治病。但正是她的天真爛漫,她的單純無邪,才會撥動我們內心深處的那根弦。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11
《青銅葵花》這本書講述了隨父親來到農村勞動的城里女孩葵花,在失去父親后,不幸的葵花有幸的被青銅一家收養后發生的故事。貫穿整本書的是三次災難。第一次災難是火災發生在青銅五歲時。大火熄滅后,青銅大病不起,從此喪失了說話的能力。第二次是水災,大水淹沒了大地,沖垮了房屋。可青銅卻還是非常樂觀,還和葵花一起在洪水中捉魚吃。第三次是蝗災,這一場蝗災打亂了人們的生活。大麥地村的莊稼顆粒無收。人們勒緊肚皮,“挺成一棵樹”。而青銅和葵花嚼著蘆根,躺在草地上,幻想著天上的云便是吃的美食。他們在遭遇了蝗災之后變得更加堅強、樂觀。
葵花十二歲時,命運無情地將葵花召回了城市。從此,青銅一直坐在草垛之上,遙望著蘆葦蕩的盡頭——葵花所在的那座城市。直到有一天,青銅喊出了“葵花”兩個字。那聲音如此的模糊,卻又是那么的清晰,震撼到了我的心靈。我知道,這是破繭成蝶的聲音,這是春筍拔節的聲音,這是一棵未來的參天大樹破土而出的聲音。
翻開沉重的歷史書,戰爭、天災、人禍是主要內容。根本談不上幸福時光,和平的時期都屈指可數。也許不需要看的太遠,單說我們的父輩們。他們小時候能吃肉都是一種奢望,必須要等逢年過節,才有可能吃上一塊解饞。每天上下學,要步行走到幾公里外的學校。當時的路還是土路,非常崎嶇坎坷,晴天還好,若遇到雨天,地面全是泥濘。稍不留神,便會摔的滿身是泥漿。
將青銅,葵花當作鏡子,照出現在的我們。餐桌上的我們,挑肥揀瘦,蔬菜不想下筷子。吃完,餐桌一片狼籍,剩菜剩飯比吃下去的還要多,何曾去想一飲一啄來之不易。每天上下學是車子接送,做著少得可憐的家庭作業。卻整天抱怨:真low啊,全部是蔬菜;累死了,作業太多了;煩死了,沒時間看電視了;沒天理啊,周末還要上興趣班......只有對比,才能發現原來能衣食無憂地看看書,寫寫字,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現在的我們很像溫室中的花朵,如果移到溫室外,春和景明時或許能綻放美麗。要是遇到夏天的炎陽、秋天的寒霜和冬天的冰刀,還有勇氣去面對嗎?我們無法穿越到書中那段充滿痛苦的時代去歷練,但卻可以用心在書中領悟那種痛苦。
想做一棵參天大樹,不做溫室的花草。只有“把腰桿挺直,挺成一棵樹”勇敢的去面對我們這個時代的痛苦和責任,才能在四季的輪回中茁壯成長。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12
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生活在城市中的7歲孤女葵花,來到了青銅這樣一戶農家,使他們成為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長大。粗茶淡飯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用盡心力,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著葵花。為葵花能照相,他冒風雪站街頭賣蘆花鞋;為葵花夜里讀書,他點亮螢火蟲南瓜燈;為葵花看馬戲,他把妹妹馱在自己的肩膀上;而他們所在的村子里,也是一處和諧的家園。鄉親們都理解因啞巴而古怪的少年青銅,也都憐愛乖巧而聰明的孤女葵花。
生命中沒有挫折,那么人就會變得懦弱。只有你經過挫折,只有你面對現實,不逃避,你才會變得堅強。人好比一棵核桃樹,受的傷害好比挫折;枝葉好比承受挫折的過程;果實好比成功的喜悅。受到的傷害越多,枝葉越茂盛,果實越甜美。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13
《青銅葵花》這部書是著名作家曹文軒的作品,書中主要講了啞巴男孩青銅與女孩葵花感人的故事。
7歲女孩葵花跟著爸爸來到了大麥地對岸的五七干校,葵花每天都在干校這邊的老槐樹下遙望著大麥地。過了不久,她的爸爸被卷進旋風里,落水死了,所以葵花就成了一個可憐的孤兒。從此葵花由干校的叔叔阿姨照顧,可是叔叔阿姨都要勞動,沒法抽出專門的人照顧她。最后就由大麥地的青銅家領養了,于是葵花就成了青銅的“尾巴”,和青銅經歷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最令我難忘的是:《蘆花鞋》這個故事,講了葵花上學臨近期末的一天,老師通知大家準備照相的錢,葵花因為知道家里窮,所以就沒有照相。當青銅發現這件事后,告訴了爸爸媽媽,于是全家齊心協力做蘆花鞋,青銅不管刮風下雨,都到油麻地鎮上賣蘆花鞋,才用賺來的錢照相。同時在這個故事里,我最喜歡“雪白的蘆花,被染紅了,像無數的火焰,舉在黃昏時的天空下。”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雪白的蘆花”比作“無數的火焰”形象的寫出了黃昏下蘆花的紅。
這本書中青銅一家對葵花無私的奉獻和關愛之情,讓人非常感動,還有書中精美的文字值得讓我們反復學習。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14
這本書主要講了男孩青銅與女孩葵花的故事。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所住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覺得青銅一家人是那么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像青銅一家人那樣關心別人,那么這個世界該會多么美好呀!人不能只顧自己,只注重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獻愛心的精神,這比什么都重要。
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天要目睹,耳聞這些苦難。在我一次上英語課時,外教老師不太會中文,所以說的不清晰——我們應當敢于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本讀后感來自)。她們鍛煉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魄。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會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的甜蜜。
曹文軒說過:“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年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15
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
為了讓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的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冰天雪地里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有燈點,青銅捉來最大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讓葵花看戲,青銅頂著葵花默默的站立了一個晚上;為了等葵花回來,青銅天天提著紙燈籠去碼頭,就為了葵花晚上回來不怕;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吹的腮幫子疼做了一串世界獨一無二的冰項鏈……
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省錢,葵花拍照沒有參加;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葵花放學后就去采蘆葦花;為了賺錢給奶奶治病,葵花獨自一人跑到江南撿銀杏;為了省錢給貧困的家,葵花故意把考試考差;為了讓哥哥被人看起,葵花想方法教啞巴哥哥識字……
一對親如親兄妹的青銅和葵花是那么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對青銅和葵花而言,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里都是幸福的、充實的,都被對方的愛感動著。青銅所做感動著葵花,感動著我們,而葵花在苦難中也感動著每一個人!
生活雖然艱辛,但這家人卻沒有一個愁眉苦臉的,他們在一起有說有笑,心里惦記著的是眼下的日子,向往著的是以后的好日子。因為他們相信,風雨過后必有彩虹。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蘆葦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苦難是永恒的,我們用不著為自己的一點點苦難就大驚小怪,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的心態。我們可以像青銅葵花一樣,善待周圍的人,以樂觀的心態去付出,去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大家!付出就是愛,苦難中的付出就是大愛,大愛就是感動!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16
她,一個天真單純而又乖巧懂事的女孩——葵花。
他,一個雖不會說話但勤勞善良的男孩——青銅。
一種特殊的機緣讓他們成了朋友,成了兄妹,而他們之間那沒有血緣又勝過血緣的濃濃親情經常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葵花三歲喪母,七歲是的一場意外又讓她失去了相依為命的父親,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葵花的命運真是坎坷痛苦啊!
青銅五歲時在一場高燒之后失去了語言交流能力,成了一個啞巴,唯一與他朝夕相伴的只有一頭牛。由于家境貧寒,青銅不僅要辛勤勞動,還會受到別人的嘲笑歧視。青銅的生活是寂寞痛苦的。
痛苦的葵花,寂寞的青銅,在貧窮的家庭里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里,和家人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溫馨快樂地生活著。
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著葵花: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買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心靈手巧的青銅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鏈;為了讓葵花看馬戲是有個好位置,青銅一聲不響地頂著葵花站了一個晚上……
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為這個家、為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采蘆葦,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為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為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抬起頭來……
貧困的生活給青銅葵花一家帶來了許多的苦難,讓他們歷經艱辛痛苦,但他們一家人樂觀的面對種種困難,相互關心、相互扶持、相互體貼,用愛創造了一份人間的美麗!這份痛苦的美麗濕潤了我的眼睛,震撼了我的心靈。愛是美麗的,愛是幸福的!
面對困難要自己想辦法克服,我們應該敢于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的人,凡是能懂得歡樂與痛苦,才能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我們現在擁有很多,我們要好好學習,每天都要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青銅葵花的讀后感 篇17
寒假里,我讀了曹文軒純美小說《青銅葵花》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葵花的小姑娘在很小就失去了媽媽,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但是七歲時,因一次意外,她又失去了爸爸。她來到大麥地,青銅一家人收養了她。青銅比葵花稍微大一些,是個啞巴,對這個妹妹十分關心。家里沒燈,他就捉螢火蟲為葵花制燈;葵花去撿杏,他就點紙燈籠等她歸來;為了讓葵花看馬戲表演,他跟人打了一架,還讓她坐在自己的肩膀上坐了一夜;表演時,葵花沒有項鏈,青銅就用冰給她做了一個精致的項鏈······后來,葵花被城里人接走,青銅就天天坐在草垛上發呆。
曹文軒說過: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苦難絕非是從今天才開始的。這本書處處體現著兄妹倆兒深深的感情。青銅的堅強令我震撼,我也應該學習青銅的堅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