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演講稿(精選17篇)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1
幾天前與小弟走在路上,他拉我繞過了一群搬家的螞蟻,雖然只是很小的舉動,但不能說這不是善,而且這是一種真正的善。
善就應當是這樣的,無關回報,無關大小,無關親疏。如今,人們正在漸漸失去這種純粹的善;可能是為了某種利益而為之,可能是為了認可自己而為之,可能是為了保全自己而為之。例如那些為了吸引眼球的“賣弄者”;那些心灰意冷、急著尋找人生價值的自卑者;那些“榮損與共”“相互扶持”的“同船者”。但這不能稱為行善,最多只能叫“做善”。
行善說簡單不簡單,說難卻也并不難,以因為愛有大愛小愛,善卻不分大善小善,我們只需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生命,去發現他所需要的。像黑柳徹子筆下的《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巴學園校長,他在第一次見到小豆豆的時候就親切地聽她說了四個小時的“童言童語”。這就是行善。他感受到這個孩子的寂寞并主動聆聽她的世界。他好像并不很偉大,但善本來就不需要多大的舉動,只要讓別人心里感到溫暖,感到被呵護就足夠了。
難的不是行善,難的是日日行善。有的人說沒有時間,有的人說沒有發現機會,還有的人把日日行善當成缺心眼的舉動。如此,便只有把行善當做自己的一份責任,并能從行善中真正發自內心感受到快樂的人,才能成為日行一善的踐行者。
“日行一善”的人,必是個幸福的人,因為他們為自己能有給予他人幫助的能力而欣慰、而驕傲;因為他們將此作為方式手段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因為他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進而尋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因為他們正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個世界實現“大同”的夢想而努力!他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們把藍天下的每一個生命都當做家人,所以毫不吝嗇地分享他們所擁有的。神話寓言中的愚公、普羅米修斯如是;古代的張仲景、神農氏如是;現代的陳光標、德蘭修女如是……他們的光芒照耀古今,是我們良知和正義的奠基人。
還有人說,我也想行善,可我不敢。看看扶老人反被告的彭宇,看看解救小悅悅后卻被稱制造噱頭的陳賢妹……如何讓人有行善的勇氣呢?但反過來說,只要我們的善心夠堅定,只要道德與良知在心中不時低吟,我們便不會有猶疑。正如孟夫子所言:“雖千萬人,吾往矣。”。
日行一善,當善意在這個世界歡快起舞,黑暗便少了駐足的理由。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日行一善,善行一生》
“日行一善”的意思就是每天做一件好事。這句話的出處是:古代有一個叫葛繁的人,他每天要求自己至少做一件好事,有人請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說:“比如這里有條板凳倒了,礙人走路,就把它扶正放好,就是一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任何無私的充滿友善的舉動,都有可能給人帶來不可預想的喜悅。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只小螞蟻在河邊喝水,不小心掉進了河里。它近乎絕望地掙扎著。這時一只大鳥看見了這一幕,銜起一根小樹枝扔到它旁邊,小螞蟻掙扎著爬上了樹枝,終于脫險回到了岸上。
當小螞蟻在岸邊曬身上的水時,聽到了一個人的腳步聲。原來是一個獵人準備射殺那只大鳥。小螞蟻迅速地鉆進了他的褲筒。就在獵人扣動扳機的瞬間,小螞蟻拼命地咬了他一口。獵人一分神,子彈打偏了。槍聲把大鳥驚起,它振翅高飛逃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宇宙中的萬物,即使是弱小的動物,它們的善行也不會白費。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樣,積小善可成大德,積小成可成大功。一個人的命運,并不一定取決于某一次大的行動,更多的時候,取決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舉。
同學們,也許,我們做不出那些驚天動地的好事,但我們仍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家里幫父母干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是善的表現,這是一片孝心;幫助同學理解一道題目是善的表現,這是一份真誠的友誼;撿起地面上的一張紙是善的表現,這是一顆環保之心;為災區貧困山區貢獻一份力量是善的表現,這是一片仁愛之心;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是善的表現,這是一份敬老之心。做好了每一件小事,也就成就了一個完美的人生,古語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圣心備焉。”小善做的多了就會成為大善,只要堅持“日行一善,才能實現善行一生”的最高理想,正所謂“聚沙成塔,積土成丘,”。
親愛的同學們行動起來吧!日行一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生活中所有的美好,用行動記錄下來,感動身邊的人,影響身邊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日行一善。所謂善就是美好的思想,善良的行為,日行一善簡單地說就是:每日做一件小事,是善良的舉動。在學校里,我們要養成見到老師主動敬禮,見到同學親切問候的習慣,如見到碎紙,水瓶等垃圾及時清理。在食堂吃飯有序排隊,不搶奪不吵鬧,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身為高年級的我要始終以大哥哥的身份幫助弱小,因為我是坐接送車的,每次上學或放學我總要清點人數,上車后照顧好低年級的同學是我必備的工作。在家里我經常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洗菜,掃地,有時下樓幫鄰居扔垃圾。
一滴水匯不成河流,但滴水可以聚成一片汪洋;一粒沙堆不成小山,但沙土可以堆成珠穆拉瑪峰,做一件小的好事,也許算不了什么,但一個小的好事不愿做的人永遠也做不成大的好事。
我曾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在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朝沿海邊走著,看到在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雖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的。男人繼續朝前走著。他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個水洼旁彎下腰去——他在撿起水洼里的小魚,并且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這個男人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男孩,看他拯救著小魚們的生命。終于,這個男人忍不住走過來:“孩子,這水洼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哦?你為什么還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利小而不做;積小善終成大德,積小成而成大功。我們每天雖然只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事,但積累成多,我們就會做成一件大事,讓我們大家為環境所奮斗,為善事所沖刺,創造美好家園。
我的話講完了,謝謝大家的聆聽。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是學校“日行一善”主題活動動員大會,很榮幸能在此做為學生代表發言。
“日行一善”的意思就是每天做一件好事。這句話的出處是:古代有位葛繁的人每日要求自己至少做一件好事,后來官至太守,有人請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說:“比如這里有條板凳,倒了礙人走路,就彎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滿懷壯志,準備做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但卻往往忽視做好身邊的小事。然而,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任何無私的充滿友善的舉動,都有可能給人帶來不可預想的喜悅。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只小螞蟻在河邊喝水,不小心掉進了河里。它近乎絕望的掙扎著。這時一只大鳥看見了這一幕,銜起一根小樹枝扔到它旁邊,小螞蟻掙扎著爬上了樹枝,終于脫險回到了岸上。當小螞蟻在岸邊曬身上的水時,聽到了一個人的腳步聲。原來是一個獵人準備射殺那只大鳥。小螞蟻迅速的鉆進了他的褲筒。就在獵人扣動扳機的瞬間,小螞蟻拼命的咬了他一口。獵人一分神,子彈打偏了。槍聲把大鳥驚起,它振翅高飛逃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宇宙中的萬物,即使是弱小的動物,它們的善行也不會白費。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樣,積小善可成大德,積小成可成大功。美國的商務部部長古鐵雷斯曾是一個落魄的富家子弟。他十五歲起就被迫跟隨父親打工。父親告訴他一條家傳祖訓,那就是:日行一善,即每天都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古鐵雷斯把這句話銘記在心。由于他勤快、好學,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賞識。他在工作期間也總是盡力幫助人,比如幫店主把一封信帶到另一個城市;讓放學的小孩順便搭車。因為銷售成績突出,他當上了拉丁美洲的銷售總管。后來,他出任了美國的商務部部長。
古鐵雷斯的成長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命運,并不一定取決于某一次大的行動,更多的時候,取決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舉。
說到這里,大家也許覺得生活中很難做到日行一善,其實很簡單。就象撿起地面上的一片紙屑,扶起倒在地上的板凳事無巨細,哪怕一個微笑,一句鼓勵,都是一種善意的幫助。
老師們、同學們,有時善惡就在一念之間,有時善惡就在舉手之間。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而成大德,讓我們把生活中所有的美好,用行動記錄下來,感動身邊的人,影響身邊的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日行一善吧!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5
古人云“日行一善,勝造七級浮屠。”可是仔細想想,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日行一善”?門可羅雀。
換位思考。假如說,你是一個孤兒(假如說),沒有家,沒有飯吃,不能上學,你無奈之下只好上街乞討,但卻遭人冷眼,甚至遭人非議:“瞧他裝得可憐,說不定全是裝的,爸媽說不定就在附近看著呢!”真是可悲。
其實,我們周圍又何嘗不是有很多的類似情況呢?不少哇。
日行一善,其實很簡單,但不是只為了取得大家的好評或是只為了達到“日行一善”的標準才做好人好事的,請大家注意、端正這種思想。
假如你是一個億萬富翁,你是否愿意捐贈出十萬塊錢來,幫助別人呢?希望大家會那樣做。
在你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快樂。試試看:在你幫助別人后,想一想,那個被你幫助過的人得到了你的幫助,他很高興,他會感謝你,會祝福你。想到這里,你也開心了吧?
在這里,我號召大家日行一善,哪怕是一點點的心意。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灑掃應對,這是古代的童子教育的內容,或者說相當于現在小學生的教育內容,朱熹說:“小學是教以事,大學是教以禮。”意思是說小孩子要教他灑水掃地和待人接物這些事情,長大了就教他為什么要那樣做的道理。
灑掃應對教育,即掃水掃地這些日常家務的勞動教育和待人接物的處世教育。出自《論語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未也。”
宋·朱熹《〈大學章句〉序》:“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
我們度過了一個安全、充實愉快而有意義的寒假,我們又回到了美麗的校園。伴著春天的氣息,我們迎來了新的學期,開始了緊張而又快樂的校園生活。新的學期,孕育著新的希望和憧憬。這學期我們開展“掃灑應對日行一善”主題教育活動。學校結合同學們年齡及素質的不同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各班開好一個班會,上一堂好課,參加一個十好教育晨會,并在日常行為習慣養成中也相應提出了要求。同學們都能積極努力做到。
同學們,新的學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載新的夢想。為了讓我們在新的學期里將“灑掃應對知禮節,規范行為育雅童”這項活動開展的更加扎實,在這里,我代表學校給同學們提幾點希望和要求:
第一、弘揚一種文化:通過掃灑應對十好教育成為一名童雅少年。
第二、樹立一個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為“附小的小雅士”
第三、培養一個習慣:將十個好的行為習慣變為自己努力做到的方向
第四、創設一個環境:讓優雅的校園,文雅的學生,儒雅的教師充滿附小這個大家庭。老師們、同學們,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她蘊藏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目標和理想。創設一個優雅的校園不僅要環境雅,同學們更要注意言行雅,因為優秀的附小要在我們手中創造和實現。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新的挑戰。最后,祝各位老師們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順利。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7
所謂 “日行一善”,就是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或者隨時隨地做一件舉手之勞的好事。
在我們班里,每天都會發生一些善良的事情。比如:上美術課,唐瑭沒帶彩紙,牛小新借給她。我呢,有一天沒帶尖的鉛筆,同位借給我一支自動鉛。類似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在我身邊也有一位經常做好事的人,他就是我爸爸。我爸爸每天下班,都會看見一對母子。這對母子是附近收廢品的,兒子今年上三年級了,跟我一樣大。每天兒子放學回來后,媽媽就會在一堆廢品里輔導兒子功課。他們沒有專門的學習桌椅,小男孩的坐在兩塊磚頭上,桌子是他媽媽用繩子捆起來的報紙。我的爸爸看見了,很是感慨,想給這對母子做點什么。一天,爸爸對我說:“嵩嵩,你找找有沒有你不用的學習用品。我說:“嗯!”于是,我找出了一個些不用的學習用品給了爸爸,讓他捎給小男孩。
爸爸做的事情或許不算什么,但我相信,在這個小男孩心里,一定會種下善良的種子。在爸爸的影響下,善良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們是一3班的梁佩賢、陳杰濤。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我們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的意思就是每天做一件好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任何無私的充滿友善的舉動,都有可能給人帶來不可預想的喜悅。
家也許覺得生活中很難做到日行一善,其實很簡單。就像撿起地面上的一片紙屑,扶起倒在地上的掃把,把筆借給同學,在公車上讓位置給老奶奶坐,幫老師拿作業本,幫爸爸媽媽做家務等等,事無巨細,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句鼓勵,都是一種善意的幫助。
老師們、同學們,有時善惡就在一念之間,有時善惡就在舉手之間。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而成大德,讓我們把生活中所有的美好,用行動記錄下來,感動身邊的人,影響身邊的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日行一善吧!
我們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日行一善,善行一生》。
古語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都是懷著一顆善心,帶著一對行善的翅膀來到這美麗的世界!一提到善,大家自然想到助人為樂,其實,善待自己,寬容他人,愛護環境,勤奮努力,回報社會,熱愛國家等等,同樣是做人之大善呀!我想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區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把行善當成一種習慣,“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其實,行善很簡單!解放自己那雙已經連續好幾個小時盯著電腦屏幕的雙眼,是善待自己,對于別人的幫助,報以微笑或說聲真誠的感謝,是善待他人,將身邊的廢紙輕輕撿起,丟進垃圾箱,是善待環境,知榮明恥,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善待社會!日行一善,并不是讓我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去尋找機會做好事。而是讓我們把善意存在心中,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
親愛的同學們,其實善不遙遠,它就在你我的心中,它就在你我的身邊,一言一行,善就表現出來,一舉一動,你就是一個偉大的善者!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當我們行善時,也是為自己積累財富,是讓愛的種子在你我心中傳遞。當我們將“日行一善”當做一種習慣時,這是何等幸福,是在“感謝”聲中的真情流露,是在燦爛微笑中的深切感激!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善的陽光更加燦爛,照亮每一個角落!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習雷鋒,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的意思就是每天做一件好事。日行一善,并不是讓我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去尋找機會做好事。而是讓我們把善意存在心中,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
比如:我們都熟知的雷鋒叔叔,他短暫的一生中,做的很多好事都是一些小事。為旅途中的人們送上一杯熱水,送迷路的人回家等等。但這些小事絲毫不影響他在我們心中的高大形象。
說到這里,大家也許覺得生活中很難做到日行一善,其實很簡單。就像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扶起倒在地上的板凳,不浪費水資源,多擰緊一個水龍頭;不踐踏花草,多保護環境;不講臟話粗話,多說“您好、謝謝、對不起”;不自私自利,多伸援助之手。事無巨細,哪怕一個微笑,一句鼓勵,都是一種善意的幫助。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呢?
同學們,記住,你每做一件小小的善事,就是在為自己種下一顆“美”的種子.同學們,就從此刻起,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善”的標準,哪怕是一件小小的事,哪怕根本也沒有別人知道,你都要自已去衡量著做。因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并不是在為他人而做,而是在為自己的人生之樹播種,當你行善的時候,你就為自己播下了“美”的種子,將來你就會嘗到香甜的果實了。
同學們,為了自己,記住“勿以善小而不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日行一善吧!記住: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的講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11
八月十三日這天,我們假日隊員如約來到了中山碼頭站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大家肯定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吧?那就是:幫公交車 “美容師”打理衛生。
一輛公交車剛剛開進站,我們隊員就拿著掃帚、抹布、拖把等打掃用具有序的奔向車,開始熱火朝天地打掃起來。
拿著掃帚的隊員,包過我,都特別仔細地打掃著,連座椅間的縫隙里面的垃圾都不放過。如果碰到“頑固不化”的,我們也要把它給清理干凈。拿抹布的隊員呢?他們比我們還賣力呢!看,玻璃被他們擦得一塵不染,人的臉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映在上面。可他們好像還不滿意,又細心的擦了一遍。瞧,還有拿著拖把的隊員,非常認真的擦著車身,剛才還灰塵“滿身”的,現在可干凈了。“美容師”們看到我們每個隊員滿頭大汗干著,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每次坐公交車時,我一直都很奇怪:公交車每天都會坐很多人,但車里車外總是那么干凈。哦,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原來是有專門的人來為公交車“美容”。
我也終于體會到這些了“公交美容師們”的辛苦。
其實,我們有了現在這么好的幸福生活,都是因為有許多人默默付出、辛勤勞動的結果。他們是值得尊敬的。請大家多為他們著想,尊重他們的勞動,也呼吁大家有時間去為他們分擔些辛苦!
日行一善,不要拘泥于這個字眼,一定“要每天做一件好事”,只要看到別人需要幫助,就應該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這也是我們做為城市公民擁有的美德。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1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日行一善》。
據清朝編輯《德育古鑒》一書中記載,“日行一善”這個成語出自于哲宗元祐三年任兵器監主簿的葛繁,葛繁堅持每天做好事,后來官至太守。有人請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說:“比如這里有條板凳,倒了礙人走路,就彎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
所謂日行一善,不是讓我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讓我們把善心時時帶著,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時,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要做到日行一善就應該要有一顆持之以恒且善良的心,從自己做起,將善事做到底,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三國時期的劉備曾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好事不分大小,即使是小事也會贏得人們的贊許和尊重。例如你今天幫助同學打掃衛生、扶老人上樓梯、過馬路、愛護小動物、保護環境等,哪怕是你撿一張紙屑、說一句好話、伸一把手幫助別人都是行善。“日行一善”說難其實很簡單,說簡單其實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就看你會怎樣去做。比如走路時,你發現路中間橫了一根樹枝,擋住了路,伸手將其拾起,只是彎腰伸手的事,很簡單;但反過來說,你連看都懶得看那根樹枝一眼,更是不愿意撿起,那這件事自然就變難了。多做好事,即幫助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得到幸福和快樂,經常幫助別人,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自己也變得更幸福更快樂了。
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慢慢培養,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積小善為大善。“日行一善”是一個從想善、言善、寫善到行善、思善、揚善不斷發展與升華的過程。我們每日起心動念為別人著想,起一善念,這是心行一善;言談中說一句有益的話,這是口行一善;做一件有益的事,無論大小,這是身行一善。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行動起來,“日行一善”從我做起!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13
有這樣一位叔叔,他的一生平平淡淡。他永遠年輕,因為他有著陽光的臉頰和那永遠在人們心底的迷人的微笑。22歲是他永遠的年齡,他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位平凡的叔叔便是雷鋒。一次,雷鋒叔叔看見一所小學的教學樓正在施工,他便推起一輛小車幫著運磚,這一干就干了好幾個小時。不僅如此。他還“偷”著為戰友的親人寄錢,為災區人民寄上幾年來的全部存款。大家都說他是“傻子”,雷鋒叔叔卻說他甘愿做革命的“傻子”。這就是雷鋒!他永遠都帶著善心,就算是會使自己受到傷害,他還是如此地年復一年的做著好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時時刻刻涌現著雷鋒的身影。20__年7月的一個下午,2歲女童從10樓墜落。千鈞一發的時刻,年輕媽媽吳菊萍奮不顧身地沖過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孩子獲救了,吳菊萍的手臂卻瞬間被巨大的沖擊力撞成粉碎性骨折。吳菊萍的勇敢被傳頌,無數人為之動容,稱她為“最美媽媽”。20__年10月21日,松陽一位老人騎車摔倒,頭部受傷嚴重,10余人路人奮力搶救,老人終于無礙。
親愛的同學們,善離我們并不遠,它就在你我的心中,它就在你我的身邊:給爸爸倒杯水,給奶奶捶捶背,幫媽媽做家務,扶老爺爺過馬路,善就是經過這一舉一動所表現出來的,這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它,你便成為一個偉大的善者!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1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日行一善,平凡中的不平凡。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人只要存有一顆良善之心,不論他是多么平凡,都能得到人們的尊敬。我們都應該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雷鋒說的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讓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并不富有的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于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面帶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邊遞出來邊說:媽媽跟我說你一個人住可能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這一刻女子的心里既自責又感動,她熱淚盈眶地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擁在懷里。
孩子們雖然貧窮,但他們的心不窮,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女子對他們的偏見。是什么讓他們的平凡舉動充滿了溫暖與力量?——是善心!也許孩子們并不知道,他們友善的微笑,溫暖了多少人的心。是的,善心就像陽光,時間久了,冰山也會被融化的;日行一善,把行善當成一種習慣,一種責任,讓行善的陽光每天普照著大地。
也許有人會說:日行一善,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日行一善,并不需要"拋頭顱灑熱血"、"舍生忘死"的無私與博愛。僅僅是彎下腰,撿起被人遺忘在角落的紙屑;蹲下身,放好掉落在講臺上的粉擦;停下腳步,扶起倒在過道上的.拖把;站起身,把座位留給年邁的老人,這樣就足夠了。善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每天點點滴滴的累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善一生,始于日行一善。
當直起身,對望感謝的目光;抬起頭,迎來贊許的微笑;向前走,看到認可的點頭,這時候,你就能感受到日行一善帶來的快樂是無法言喻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日行一善,使你不需要別人的感謝,就能得到內心的滿足。身邊的小善,其實都只是舉手之勞,如果能用輕而易舉的小事換來由衷的快樂與自豪,又何樂而不為呢?
記得狄更斯曾說過,惡往往是曇花一現的,都要和作惡者一同滅亡;而善,則永世長存,那么,請日行一善,給生活添一絲永恒的色彩;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那么,請日行一善,相信吧,日復一日小善的累積,終會鋪成善的大道,匯成愛的江海!同學們,并不是玫瑰才能爭奇奪艷,平凡的小野花有了善,亦能綻放光芒;并不是雄鷹才能乘風翱翔,平凡的麻雀有了善,亦能展翅在藍天之上。日行一善,造就了平凡中的不平凡;日行一善,我們共同在行動!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日行一善》。
善是什么?善不是花色,一眼灼人,卻如梅花,暗香浮動;善不是風雨,油然而來,沛然而去,卻是高天,底色常青。正是這樣浮動的、常青的善良,為人心增添了份溫暖,為生活增添了份色彩,為世界增添了份仁愛“人之初,性本善”,善是與生俱來的,它代表著純潔與真愛,它應伴隨著我們一起健康成長。
美的源泉是在內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潺潺涌出。那么善就是一種美,日行一善更是一種永存的美!
日行一善就是讓我們把善意存在心中,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禪語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見他人善,當如己善,必助成之;視他人物,當如己物,必愛護之。
很多人都在抱怨做好事難,當好人難,扶起跌倒老爺爺老奶奶怕被訛詐,開車的死機救起事故中的傷者怕被誤認為是肇事者等等。冷漠的眼神,嗤之以鼻的態度不禁讓人嘶聲吶喊:“我們的善良,哪去了?難到行善這么難嗎?”《弟子規》有云:“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做人不嫌貧愛富就是善,不喜新厭舊就是善;“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在別人忙的時候不去攪亂便是行善,在別人心煩的時候不在他耳邊閑言碎語便是行善,作為學生,在校園內,幫主比自己小的學弟學妹們就是行善,看到校園內有垃圾主動撿起就是行善,行善就是如此簡單。羅曼羅蘭說: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惡會使其更惡,我們不要效仿別人的做法,只要自己心中有善,那就讓它發揚光大,給更多的人溫暖!其實,行善不在于難易,不在于大小,在于你是是否有一顆行善的心。行善,是為了幫助他人,是為了傳遞情誼,是為了展示友好,是為了書寫大愛,決
不是利益的交換,更不是欺騙的陷阱。只要內心向善,便無愧于天地。有一種品德叫樂善好施,有一種高尚叫助人為樂,有一種奉獻叫日行一善。善是雨露與陽光,滋潤著美德,使誠信、正直、禮孝不斷滋長;善是忠言與良藥,凈化著惡習,使貪婪、油滑、奸邪逐漸消失。讓我們心存善念,卸下偽裝的面具,真誠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或許你的一個小小的善舉,一句善意的提醒都可能改變他人的一生。當你沉浸在這幫助他人的喜悅中,你就會發現原來行善真的如此簡單!
同學們,愿我們每一天都能沉浸在點滴善行的喜悅中。請記住:日行一善,德潤社會。讓善的陽光更加燦爛,照亮每一個角落!有句歌詞寫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做一個有善心的人。在生活中要懂得知恩圖報,時刻幫助別人。這樣你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每個人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的世界充滿陽光,友愛,和平,讓世界充滿愛!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日行一善,善行涌興”。
站在迎風飄揚的國旗下,曾經獨領風騷的千里冰雪早已知趣的悄然隱退,令人心醉的盎然春意,正粉墨登場。
同學們,當這燦爛的陽光綻放于你的笑臉上,當這絲絲微風浮動你的秀發,當這點點的綠意滋潤著你的雙眼時,朋友啊!你是否感到這春意的美好,春光的燦爛,春花的嬌艷。
今年開學不到兩個月,學校就提出了在全校展開“日行一善,善行涌興”的教育活動,校領導也對此給予了莫大的期望,希望通過此活動把我們學校創建成為真正的德育示范學校。
我們從小就從父母那里一再聽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我們也深深地知道,人生就是由無數件小事情組成的,做好了每一件小事,也就等于成就了一個完美的人生。古語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圣心備焉。”小善做的多了就會成為大善,只要堅持“日行一善,人人向善”,“善行涌興”將不會遙遠,正所謂“積沙成塔,積土成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生活中,有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也有幫助別人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幫助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
“日行一善”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它的真實目的是要我們養成良好習慣,多做好事,多做善事。“日行一善其實說難也并不難,說簡單其實也很難,比如走路時,你看到地上有垃圾紙屑,明顯的污染環境,你伸手把它撿走,只是彎腰伸手的事,很簡單,反之,你懶得動手去撿,那就很難。我個人認為,我們還是多做好事,做好了善事,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給予了你快樂。
日行一善,并不是讓我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可以去做好事,而是讓我們把善心時時帶著,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時,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被我幫助的人,用感激和贊賞的眼光看著我,真誠地對我說謝謝時,我從中得到了許多快樂。
也許我們做不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善舉,但我們仍讓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就比如:我們可以把自己不用的東西捐給災區,把我們不需要的給有需要的人,這都是一些善舉,也很簡單,大家也都會做,請大家務必端正這種思想,不要被錯誤理論誤導,我們要打響“善行涌興”第一槍。
今天,我看到了令人記憶深刻的一幕,在樓梯過道出現了一名小學生,他看到地上的垃圾便彎腰把它撿起來,丟到了只有一步之遙的垃圾桶內,或許大家會責備那個亂丟垃圾的人,也會贊揚這名小學生做的很好,但他們不會想到,如果是自己,自己是否會去撿,這就是人的劣根性,不知道大家聽到這件事什么反應,但我卻感到深深地慚愧,一名小學生都可以做到這個地步,為什么我們做不到。我們是高中生,更應該給低年級的同學做榜樣。
我不由的想到了柏拉圖的一句名言;“真實的善是每個人心靈所追求的,是每一個人作為他行為的目的的”。“日行一善”,不要拘泥于這個字眼,一定要每天做一件好事,看到有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就慷慨的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吧,去幫助他們吧!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命運并不取決于某一次大的行動,很多的時候,取決于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舉,就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今天,我們站在這莊嚴的國旗下,我謹代表我們全體同學向學校做出鄭重承諾:我們當以行為德,以善為本,力爭從小事做起,從每天坐起,讓我們“涌興中學”盡快形成人人向善,個個崇善的良好風氣,相信不久之后,我們學校更加燦爛,春光更加明媚,明天將會更加的美好!、
親愛的同學們,日行一善,善行涌興,趕快行動起來吧!為了我們“涌興”的明天更加的美好,也為了我們的心田永保純潔,大家跟隨我一起參與吧!
謝謝大家!
日行一善演講稿 篇17
“日行一善”總而言之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們為了別的事而沒有做到。而且生活方式也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也無法使自己心靈升華。
有時,學校號召掃地撿垃圾我們卻連彎腰就不愿意去做。但是我們又何必在意彎下腰的那一刻呢?也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會比自己付出多少更快樂。
生活中不一定要付出多少有時一個微不足道善舉會讓你更快樂。
從前有一個人,他做了一個實驗,用一個玉米粒裝到了一個漏斗里玉米很快的就流了出來,可他一把抓住多個玉米粒時卻怎么也出不來,原因是他抓或拿的太多了。在生活中也是這樣,這個漏斗代表我們,如果我們每天能做好一件事情,就會有收獲和快樂。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擠在一起做,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每天只要做每一件事,才能坦然微笑的面對生活或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
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都要當成生活的每一種前進的動力或自信瀟灑的去面對,不要過度的慌忙。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日行一善”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