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好人好事事跡材料(精選3篇)
社區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篇1
一,杉尼家園業主委員會成立的背景
杉尼家園兩年以前,是一個垃圾成山,老鼠,蒼蠅,蚊蟲滿院,二樓以上沒水,晚上無光的鬧心小區,頂樓漏水無人管,下水堵了沒人修,供熱站無人管理,小區的門鎖壞了無人修,有的住戶被盜了無人報案,小區的居民十分期盼有人能為他們整治環境,解決惱人的問題,有些居民多次將問題向利民街道辦事處,燕京路社區及北京路派出所反應,燕京路社區孫振平主任了解了小區的具體情況,立即與多部門協調,并調動小區居民實現自我管理,至此,于20xx年7月16日,杉尼家園業主委員會在利民街道,燕京路社區,北京路派出所及呼蘭區房產處的多方參與下應運而生。居民大會選韓同文為第一屆業主委員會的主任。孫世強為副主任,牛鐵兵、李和平、荊國慶三人為業主委員。
二、問題多多,困難重重,衫尼業主委員會個個擊破
1、擺在業主委員會的首要問題是資金的問題;韓同文主任帶領的第一屆業主委員會在同利民街道,燕京路社區及考慮小區居民的情況下于20xx年7月,向每戶業主收取200元作為啟動資金。
2、水的問題;二樓以上沒水吃,大家迫切要求啟動二次加壓泵,韓同文主任帶領居民來到電業局查看情況,發現原物業公司駿升物業還欠衫尼家園電費四千余元,韓同文主任立即同燕京路社區主任孫振平商量此事,孫振平主任與相關部門協調,終于使小區居民用上了放心水。
3、衛生的問題;由于小區棄管多時,無人管理,小區垃圾成山,招來很多蒼蠅,蚊蟲,老鼠,環境之差可想而知,有的居民竟然直接從樓上窗戶向外丟棄垃圾。韓同文主任帶領第一屆業主委員會成員租來車輛將垃圾山一個個運走,韓主任又調動在家的居民親自打掃小區庭院,并調教居民將垃圾投放到指定地點,對極個別的不遵守小區規定的業主給予罰款處理。
4、小區設施維護問題;衫尼小區是20xx年建成進戶,至今有六年了。很多設備陳舊,損壞嚴重,衫尼業主委員會在不掙分文的前提下,帶領廣大業主義務勞動,他們維修泵房,刷水箱,修路燈,將小區大門前鋪成石板路,多次維修大門,并給單元門噴漆等。衫尼業主委員會讓很多居民感受到了光明和溫暖。
5、小區屋頂漏水,地下室漏水的問題;由于前期物業棄管,并未留下任何資金,因此,第一屆業主委員會沒有大型房屋維修資金,且小區進戶已滿五年,開發商及建筑商都以超過五年而拒絕維修,韓同文主任多次與相關部門協商,終于建筑商給屋頂重新做了防水。
6、物業管理介入難;韓同文帶領的第一屆業主委員會積極為小區尋找合適的物業公司,經過一年多的奔波與相關部門的協商,大部分的物業公司不愿意接收杉尼小區,因其設備陳舊,小區又沒有專項維修基金。
類似的問題很多很多,韓同文主任帶領的第一屆業主委員會為自己的家園為鄰居付出了很多很多。
三、小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在第一屆業主委員會的義務勞動精神的帶領下,小區涌現了很多好人好事,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活雷鋒。
1、李維英,75歲,以前是大醫院的護士長,幾年來,她無論春、夏、秋、冬都在默默的為小區義務打掃庭院,她還說:小區的事得大家來干,我堅決支持我們的業主委員會。
2、史俊洪老人,80歲,老人免費為小區寫宣傳品,同時還帶著老伴參加小區的義務勞動。
3、劉天宇為小區捐獻一扇鐵藝大門。
4、牛先生自掏資金為小區修建亭子,噴泉。
5、錢有財為小區捐助節能燈,水泵,逆水閥等。
6、于先生為小區四處化緣,為小區節省很多資金。
社區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篇2
密切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吳 ,男,1975年5月10日出生,自幼患小兒麻痹癥,現擔任龍門里社區殘聯專干。該同志自2019年5月年參加工作以來,工作上嚴以律己,認真負責,生活中,誠實守信、樂于助人,在轄區居民和社區干部中享有較高的口碑。
XX年4月30日龍門里社區開展第一屆居民運動會。當天上午,前來觀看參加的居民絡繹不絕、人山人海。我轄區居民張某騎電瓶車前來觀看比賽時將電瓶車停放在社區門前,觀看結束后忘記將電瓶車騎走,第二天用車時才發現前一天忘記把電瓶車騎回家。張某覺得自己的電瓶車必丟無疑,但還是報著一線希望到社區前來尋找時發現電瓶車果然不見蹤影。經多方詢問后了解到原來是我社區工作人員吳 同志在值完班回家時發現該電瓶車在社區門口停放了整整一天,于是就主動把電瓶車推到社區辦公室等待失主前來認領。張某了解到此事之后十分感激,并書寫感謝信高度評價了吳 同志的做法。
后來吳 同志道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當時只是看著該電瓶車在社區門口停放了一整天無人認領,當時又正在刮沙塵暴,怕失主擔心,于是腿腳不好的他好不容易才把電瓶車推到社區辦公室。他說 其實自己什么都沒做,換了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會這么做的,只是這件事讓他碰到了 。是的,吳 同志做的事情雖然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說是做了自己分內的工作,但是從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以反映出該同志對工作的高度負責,時刻把居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作為最基層的社區來講,我們直接面對的就是群眾,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在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在學習如何密切黨同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其實吳 的這種小小的舉動正是我們每一名黨員和工作人員應該學習和傳承的。我們一直都在提倡 群眾之事無小事 ,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和工作人員只有轉變自己的思想覺悟,把做好事當成一種自覺行動,時刻想著群眾,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會得到群眾的肯定和認可。
社區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像吳 這樣把做好事當成一種自覺行動,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的文明程度將會向前邁進堅實的一大步。
社區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篇3
朱君武同志自退休之后,懷著對生活的熱愛,懷著為居民服務的情感,組織并創立了洪校社區 文藝小分隊 。在得到社區的支持并提供活動場地的條件后,更是信心百倍組織引導一些有文藝特長的人員,自編自演一些文藝節目并搬上舞臺,每逢節假日或重大紀念日,都積極策劃組織一系列文化和文藝演出活動,通過演出,宣傳黨的政策和法律知識及計劃生育,人口普查,創造和諧社會,文明城市一系列活動。鼓勵居民破除陋習,崇尚文明,愛國守法。文藝小分隊還多次參加市、區、街道舉辦的大型演出活動,均獲得獎勵名次和很好的成績,從而提升了社區的知名度和居民的認同感,小分隊宛如一道迎春花盛開在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沒有家庭的幸福和睦,就沒有事業的興旺發達,沒有社會的和諧穩定。朱君武同志就是這樣營造了一個和睦、輕松、良好的家庭環境,并教育引導子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孩子們健康成長。朱君武同志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對子女言傳身教,以良好的道德修養為子女作表率。以美德立家,以文明興家。
務實工作,真心真意為民辦事,這是他的信念,他常說的一句話是 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只要心中裝著居民,居民就會信賴我們,懷著為社區分憂的情感,他愿始終不渝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幫助社區宣傳黨的各項政策,反對邪教,倡導文明凝聚人心,他將以滿腔的熱情,踏實的作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并將為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的人生,書寫更好激情輝煌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