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十八盤導(dǎo)游詞(通用5篇)
泰山十八盤導(dǎo)游詞 篇1
尊敬的游客:
大家好!
我是導(dǎo)游,今天我要帶領(lǐng)著大家一起游覽五岳之一的泰山。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祖乾隆。據(jù)記載,泰山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別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這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特別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表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__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在原來,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現(xiàn)在,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cè)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xué)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可以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直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jīng)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shù)挠^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希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泰山十八盤導(dǎo)游詞 篇2
十八盤之于泰山,正如八達(dá)嶺之于長城;兵馬俑之于西安,它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也是泰山的主要標(biāo)志之一,更是泰山最值的一走的景點。
從對松山谷底至南天門的山路統(tǒng)稱為“十八盤”,共有1600多級臺階。前393級稱慢十八盤;中767級為不緊不慢十八盤;后473級為緊十八盤。當(dāng)?shù)赜?ldquo;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順口溜。三個十八盤,不足一公里,垂直高度卻有400余米,坡度約70-80度,約爬2個多小時,它的陡峭可想而知。兩旁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yuǎn)遠(yuǎn)望去,恰似天門云梯。
游客過了對松山,就是十八盤的開始,盤路劈山而進(jìn),此處兩側(cè)山崖東為飛龍巖,西為翔鳳嶺,其壁似削,極其險峻。在十八盤的山路兩邊設(shè)有攀援鐵索,方便于游客攀爬。一路上近一點可見泉水淙淙,花木依石而生。遠(yuǎn)一點,可見到青山迭翠,山石在云中嵯峨。還有盤路兩旁的松柏樹鐵干龍虬,植根石罅,與峭壁結(jié)伴而立,伸枝高揚者,似展翅欲飛。而石壁谷兩側(cè)還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云梯”、“如登天際”等石刻。
攀爬十八盤需全神貫注,整個過程猶如“前人踩著后人的腦袋,后人頂著前人的腳板”的感覺,非常艱辛。
泰山十八盤導(dǎo)游詞 篇3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827級,是泰山的主要標(biāo)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yuǎn)遠(yuǎn)望去,恰似天門云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
泰山十八盤 在對松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云門,今名開山,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辟。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后毀。西巖有清道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大龍峪,雨季眾水歸峽,飛泉若瀉。
前為新盤口。明萬歷年間,參政呂坤跨澗建渡天橋,并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dá)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甚為方便。橋與盤道均毀于清乾隆年間。
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巖,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環(huán)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標(biāo)志物之一。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云梯倒掛。石壁谷兩側(cè)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云梯"、"如登天際"諸刻。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827級,是泰山的主要標(biāo)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yuǎn)遠(yuǎn)望去,恰似天門云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
十八盤在對松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云門,今名開山,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辟。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后毀。西巖有清道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大龍峪,雨季眾水歸峽,飛泉若瀉。
前為新盤口。明萬歷年間,參政呂坤跨澗建渡天橋,并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dá)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甚為方便。橋與盤道均毀于清乾隆年間。
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巖,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環(huán)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標(biāo)志物之一。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云梯倒掛。石壁谷兩側(cè)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云梯"、"如登天際"諸刻。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余階。"緊十八"西崖有巨巖懸空, 側(cè)影似佛頭側(cè)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盤巖層陡立,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離內(nèi)升高400米。
明朝祁承濮曾有一詩描寫其景:"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徑叢窮處見,天向隙中觀。重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生平饒勝具,此日骨猶寒。"
泰山十八盤導(dǎo)游詞 篇4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為泰山的主要標(biāo)志之一。
據(jù)傳秦始皇登臨泰山時,山高坡陡,轎夫汗出如雨,過于勞累時便沿途休息,到了山頂,皇帝想到轎夫也非常辛苦,于是問隨從:轎夫休息了幾次?答曰:十八次。十八盤因此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傳說秦始皇登臨泰山時,要多次下轎參拜泰山神,轎夫總是盼望借此有休息的機會。因皇帝下轎十八次,所以轎夫也就盼了十八次。因“盤”與“盼”諧音,后來“十八盼”就演變成了十八盤。
十八盤從下往上分為“慢十八盤”、“不緊不慢十八盤”和“緊十八盤”,這“緊”和“慢”指的是坡度的陡緩。不過千萬不要被它們的名字所迷惑,其實整段路下來,讓人感覺最耗體力的,竟然是那開頭的“慢十八盤”。
十八盤的頂端便是南天門。走完十八盤回首再望十八盤,猶如“天梯”懸掛在泰山的胸前,又像一條細(xì)白練懸掛于南天門下,壯觀至極。
泰山十八盤導(dǎo)游詞 篇5
從對松山谷底至南天門的一般山路叫“十八盤”。全程79盤,共計1633級,不足一公里,垂直高度卻有400余米。前393級稱慢十八盤;中767級為不緊不慢十八盤;后473級為緊十八盤。
當(dāng)?shù)赜?ldquo;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順口溜。會當(dāng)凌頂,白云為你擦汗,山風(fēng)為你清心。天地之悠悠,峰峰之空翠,會使你疲勞頓失,至情不自禁吟頌起李白的千古名句:“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fēng)來”。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827級,是泰山的主要標(biāo)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yuǎn)遠(yuǎn)望去,恰似天門云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