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導游詞(精選8篇)
小學生寫導游詞 篇1
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已被列入自然文化遺產的黃山,我叫陸雅函,是你們的導游。今天能當大家的導游十分榮幸,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也請大家自覺保持這里的整潔。
在我眼中,黃山是中國最美的山,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的景色十分壯觀,有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日出、瀑布等等。
現在,大家跟我走,登山途中請你們注意安全。
在黃山,到處可以看到奇形怪狀的石頭。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仙桃石”,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除了“仙桃石”,還有“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奇石。
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懸崖邊上,有一棵姿態秀麗、古樸蒼勁的迎客松。它樹干粗大,樹枝向兩邊展開,好像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伸出“胳膊”歡迎四方來客。
游客們,是不是看到有霧氣飄下來,越往高處爬,越感到清涼,像仙境一般,這種景象就是黃山特有的云海奇觀。
黃山值得介紹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盡情游覽吧!
各位游客,時間過得真快,本次旅行到此結束,再見。
小學生寫導游詞 篇2
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黃山風景區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小朱”。本次旅行目的地為黃山,在景區游玩的`過程中請遵守景區秩序,不要隨意亂扔垃圾。下面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黃山吧!
黃山是我國唯一擁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地質公園,名副其實的世界級景區。其實,黃山從前不叫“黃山”,而叫“黟山”,因石頭黝黑而得名,后因唐明皇崇信軒轅黃帝在此煉丹而改名為黃山。黃山的大致介紹就是這樣,現在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行李,我們準備乘纜車上山!
游客們,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慈光閣。請大家隨我的腳步進入慈光閣吧!慈光閣古稱朱砂庵,原為法海寺,曾是徽、宣兩州禪林之首,現在慈光閣已被定為黃山博物館,匾額為董必武所書。游客們注意了,接下來是自由游玩觀光的時間,請各位注意安全,不要到危險的地方玩耍,兩小時后在慈光閣前集合,祝大家游玩開心!
時間到了,集合!……相信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請各位有序排隊,乘車到下一處景點。
看,我們到了——這里就是著名的百步云梯!顧名思義,它有一百多級,像一列靠在峭壁上的天梯,它頂上的兩塊巨石,左右相稱,宛如神龜把守天門。對面是容成峰,旁邊是容成洞。大家請看,下面的怪石,便是老僧入定。
現在我們來到了白鵝嶺,我們將乘云谷索道下山了。即將分別之際,非常高興和各位游客一起游覽黃山,感謝大家對我們工作的配合與支持。歡迎下次再來!
小學生寫導游詞 篇3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作文網為同學們搜集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五單元作文:黃山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五單元作文:黃山導游詞 游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世界遺產黃山風景名勝區。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游!我叫王詩詩,大家叫我王導好了。 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聞名中外。今天我就給大家重點介紹黃山的奇松吧。 大家請看,黃山的松樹能在巖石縫中生存,生命力極強。它們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黑虎松、龍爪松、連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樹都因為它們的形狀而得名呢!迎客松是黃山著名的景點之一,外形更是特別:它的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等會兒我們還可以在那兒盡情拍照,作為紀念。 黃山的奇觀說也說不完,看也看不夠。現在,請大家盡情去欣賞黃山的美景吧! 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亂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裝袋,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 祝大家玩得愉快!
小學生寫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姚子洲。歡迎大家來到雄偉的黃山。
徐霞客游黃山時曾寫下:“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是五岳三峰之一,它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位于安微省南部。黃山有1200多平方公里,遍布原始森林。
我現在給大家介紹三大山峰分別是:天都峰在黃山市的東南部,海拔1810米,是三大山峰中最險峰。蓮花峰位于黃山中部玉屏樓風景區內,為黃山最高峰,也是安微省最高峰,海拔1873米。以主峰突兀、群峰簇擁,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仰天怒放而得名。光明頂在黃山中部,海拔1841米,為三大主峰的第二峰,是觀云海、看日出的最佳位置。
接下來,帶大家參觀黃山最著名的景物之一——奇松。黃山第一松是世界聞名的迎客松,為什么叫迎客松呢?顧名思義,當然是因為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由此叫迎客松。它在石頭縫里,還可以頑強地生長,而且它還長成了參天大樹。這就是黃山奇公的奇特之處。下面我們看到的是黃山第二松——黑虎松。傳說有一僧人到獅子林,路過此處,忽見一黑虎臥于松頂,轉瞬間,黑虎又不知去向,只見一棵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且冠蓋濃綠近黑,似一黑虎臥地坡下,便取名為”黑虎松“。
游客朋友們,黃山的景點還有很多很多,由于時間關系,不能一一帶大家游覽了。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欣賞巍峨的黃山。
小學生寫導游詞 篇5
猴子觀海,當地居民習慣稱為猴子望“太平”(太平縣即今黃山區)是黃山的一處奇石景觀。猴子觀海位于黃山風景區北海景區黃山獅子峰前,一石猴獨踞峰頂,仿佛極目遠望,又似縱身跳躍靜觀云海。云霧繚繞之中,山腳的太平縣城時隱時現,這奇幻之景被猴子盡收眼底。風云變幻、光影交錯,曼妙玄幻的太平夜景蔚為壯觀。千百年來相依相伴,猴子眼中的太平縣也幾經變換,唯一不變的是靈猴對太平的守望和當地居民"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
黃山短尾猴,是中國獨有的一種猴類,分布于中國黃山風景區。多見于始信峰一帶,如果在猴子觀海處遇到,那您的運氣真是太好了!
不少來到黃山的游客總是十分好奇,黃山上怎么會有海?其實此“海”非彼“海”,黃山上的“海”指的是“云海”,正是一種既抽象又形象的表述。
黃山云海分類:分為南海、北海、東海、西海和天海五個景區。其中北海景區是指位于丹霞峰、獅子峰和始信峰以北的區域,這里地形復雜,景色奇觀。云海大多出現在雨后天晴的時候,特別是在冬春季節比較容易出現,夏季較少,云蒸霞蔚、流云如瀑的景色總是令人流連忘返。
小學生寫導游詞 篇6
朋友們:你們好!
歡迎光臨古都洛陽。現在向各位介紹一下洛陽市的概況。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在古代城區洛水之陽而得名。它東扼虎牢,西據崤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南面向嵩、洛、伊、廛、澗四條河流蜿蜒其間,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現洛陽有一市八縣六區,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達到544平方公里,總人口在20__統計時為615萬,市區人口140萬。
那么洛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也因詞使洛陽成為歷代帝王建都之所。根據歷年的考古發掘和大量歷史文獻證明先后曾經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立國,時間長達1500多年。此外,又有8個朝代將其作為陪都。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所以許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里,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都在這里。因此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人家都說:想了解20__年歷史去北京,那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歷史,你必須來看洛陽。
即使在今天經過歷史的沖刷,洛陽依然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名勝古跡。比如:中國最早的一座寺院:白馬寺,以及中國三大石窟之首的――龍門石窟還有儒家、道家、佛家都崇尚的三教合一的關林也在此洛陽。
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也是舉足輕重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業與科技實力和外貿出口在河南省也是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機場,軸承廠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和研究所;洛陽還有豐富的煤炭、鉬、黃金、鋁土等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航空口岸及海關;還有全國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市場————關林商貿城;有享譽中外的歷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有甲天下的國色牡丹。每年四月15日到24日的牡丹花會,曾吸引無數中外朋友前來一睹盛況,大飽眼福。真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俗話說:洛陽有三看:白馬龍門和牡丹,洛陽有三絕:水席,龍門和牡丹。
洛陽又被稱為牡丹花城。為什么呢?這里面也有一個非常美麗的故事,相傳,唐代武則天在寒冬時設宴賞花,命令其百花綻放,第二天,由于許多百花仙子害怕武則天的威嚴,不敢不從,結果就使自己在反季節時開花,唯有牡丹不從,武則天看到之后特別生氣就將牡丹貶之洛陽,誰知遷到洛陽候竟然吐蕊弄放,武則天得知后命令火燒牡丹,雖然當時牡丹枝干燒焦,但次年卻依舊枝葉茂盛,而且花更大,色更艷。之后洛陽牡丹就馳名天下成為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也日盛成俗。
好了,洛陽就先簡單的給大家介紹到這里,最后祝大家今天的洛陽之旅能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小學生寫導游詞 篇7
我的家鄉在河南洛陽,它位于河南北部、黃河南岸,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九朝古都。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提到洛陽,人們的腦海中會涌出許多詩句,如“天下名園重洛陽”。這說的我們市的市花—牡丹。洛陽的牡丹花花蕾碩大,色澤艷麗,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洛陽每年都舉辦牡丹花會,向五湖四海的朋友展示色彩艷麗甲天下的牡丹花,那時可真是“世上人頭攢”,不敢分心游“。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蘊極為深厚,這里有著名的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等名勝古跡,但我最喜歡的就是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屬于世界文化遺產,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后來又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朝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四百余年之久。大小佛像共有十萬余尊。最大的佛像足有17.24米,而最小的僅有二厘米。但是不管大還是小,都雕刻得栩栩如生,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的藝術造詣。在龍門石窟的眾多佛洞里,我最喜歡的就是萬佛洞。那里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每個小佛雖然都只有四厘米,但雕刻得照樣很精致。大家可不要只被這些小佛迷住,而忽略了龍門最為壯觀的地方—奉先寺。只要是到過龍門的人,都會被盧舍那大佛的博大壯美所震撼。大盧舍那石雕像是龍門石窟最為壯麗的一尊石雕像,它通高17.14米,耳朵長1.9米,安詳地坐在八角束腰澀式蓮座上,那明麗秀雅,雍容高貴的氣勢,把大唐藝術推向了極致。我們的子孫,世世代代都會為他的神奇感到驕傲和迷惑。
這些年來,隨著祖國的飛速發展,洛陽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五年前的洛河是全市人民的一大苦痛:河水污濁,臭氣熏天,從看不到魚蝦的蹤影。河堤兩岸被荒草籠罩著,垃圾堆得像”小山丘”似的。人們別說去那里游玩、散步,就是路過那里都要紛紛掩鼻而行。可是現在經過治理,昔日河水污濁的洛河如今變得清澈見底,不見蹤影的魚蝦又重新快樂的`游來游去。夏日,這里更成了人們垂釣的好去處。而河堤更是被人們裝扮得像仙境一般:古樸典雅的亭子,錯落有致的竹林,使人猶如走進蘇州園林一般;而里面的小花、小樹更給人大自然的感覺。各種鮮花爭相斗艷,美麗的圖景交相輝映。空闊的小廣場上很多老人伴著音樂在認真地舞太極,做廣播操;孩子們在種滿小草的土坡上嬉鬧;還有一些中年人領著孩子,牽著小狗,邊跑邊嬉戲……
洛陽真不愧是中華文明的圣地,我愛我的家鄉——洛陽!
小學生寫導游詞 篇8
南洛陽,一座千年古都,風景優美,文化氣息濃厚,是一處旅游勝地。其中,那里的龍門石窟可以說是名揚四海。以前,我是只聞其名;今天,我是親眼所見。
走進那座標有“龍門”二字的古老石門,首先看見的是一座巍然屹立在伊河上的大橋,這就是龍門大橋,站在上面,可把龍門風光一覽無遺。
漸漸的,望見了一篇馬蜂窩似的黑洞,這些黑洞大小不等,有的深,有的淺,仔細一瞧才發現洞中有一個個佛像,這些佛像雕刻細致,每一尊雕像都惟妙惟肖,讓人情不自禁地嘖嘖贊嘆。
再向前走,石窟數量就愈來愈多,洞也愈來愈大。這時。一個巨大的石窟把我的目光吸引去了,只見這個石窟里幾尊大佛屹立在洞中,中間的那尊大佛臉上還掛著淺淺的笑意,面相慈祥和善,眼神專注地凝視著神州大地,沐浴著明媚的陽光,這就是著名的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它已成為了龍門石窟的代表作品。
奉先寺盧舍那大佛旁邊的是奉先寺北壁力士,它面相兇惡,赤膊袒胸,右手叉腰,左手合十,腳下踩著小鬼。雖然,它長相難看,但是它為民除害,是一位好佛。
走過龍門大橋,走到伊河對岸,遠遠地望著那些密密麻麻、惟妙惟肖的佛像,我早已被這氣勢磅礴的景象所折服。我不禁想到:這樣恢弘的石窟藝術中國人是怎樣建造出來的?我雖不知建造的方式方法,但卻顯示了中華人民勤勞聰慧,聰明過人,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開拓出了奇跡,用汗水贏得了中外人民贊嘆的話語和目光。這正是“滿山石窟稱奇跡,古人汗水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