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產分家協議書(通用3篇)
析產分家協議書 篇1
原告:_________________魏_____和,男,53歲,漢族,北京市人,__________市__________劇院電工,住__________區京緯街__________胡同11號。
被告人:_________________魏_____武,男,56歲,漢族,北京市人,__________市__________廠退休工人,住__________區__________街28號。
被告:_________________鄒_____,女,62歲,漢族,北京市人,__________區__________駕駛學校退休職工,住同上。
請求事項:_________________
判準原、被告三人將共同所有之坐落__________區__________街22號房屋十四間半、__________胡同12號房屋六間(總計二十間半)按現居住情況予以析產。事實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
被告魏_____武系原告之兄,鄒_____系原告之嫂。原、被告三人共同所有私產房屋二十間半,該房系祖遺房產,曾于解放初連同其他遺產分割析產。當時原告分得__________胡同14號房屋六間(其中四間出租)、__________街22號北房二間;被告魏_____武分得__________街北22號樓房七間半,被告鄒_____之夫魏_____學(已故)分得十字街北房屋五間,但產權系三人按份共有(魏_____學所有份額已由被告人鄒_____繼承)。多年來,原、被告各自使用析產確定的房屋,并盡納稅和修繕之義務。1983年私房換證工作開始后,原告即提出將共同所有之房屋按份額分割,被告魏_____武以種種借口阻撓,至今未能解決。
綜上所述,訟爭之房系原、被告三人按份共有。按份共有人對自己的份額有權要求分出。原告已年過花甲,二被告均已年過古稀。為了不給子孫后代遺留房產糾紛,原告提出析產分割系合理合法之要求。被告借口阻止,實屬違法悖理。為此,訴請鈞院,依法判如所請,以維權益。
謹呈
此致
__________區人民法院
原告人: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析產分家協議書 篇2
農村兄弟分家協議
大兒子:________________(甲方)
二兒子:________________(乙方)
兄弟二人均已經成婚,準備分家另過獨立生活,為劃清產權,避免爭議,團結和睦,經父親、母親,妹妹________見證特立此分家協議書,以及父母今后贍養義務。
協議書條款如下:
一、房產分割:原有宅基地一處,建房兩間三層半。兄弟二人各一層,另外兩層歸父母所有,用于父母的養老。
二、三樓歸余達所有;二樓歸余朋所有。
三、父母所有的兩層房百年后由父母支配。
四、父母的贍養協議:
1、口糧由甲、乙共同承擔。
2、父母的醫藥費以及其他費用由兄弟2人共同承擔(在父母用去其本人所擁有的部分錢物之后不夠部分)。
3、當父母臥床不能自理時,兄弟2人輪流照顧,輪到一方照顧時,如果需顧保姆的,費用由顧保姆方自理。
五、本協議共1頁一式三份,父和母、甲、乙各執一份,一經簽字按手印,兄弟雙方對以上協議均不得反悔。未盡事宜兄弟二人協商解決。
立協議人:________________
父親:________________
母親:________________
大兒子:________________
二兒子:________________
女兒:________________
見證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析產分家協議書 篇3
(一)________(姓名),男,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二)________(姓名),女,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________與________是原配夫妻,共生有____個子女,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別無其他子女。________與________夫婦共同建造(購買)了位于________________的房屋,房產證號為____________。現結合家庭實際情況,經家庭成員協商一致,就上述房產歸屬事宜自愿達成協議如下:
一、上述位于____________的房產分歸________所有。
二、其他子女對上述房產的分歸均無異議
三、________、________對父母盡贍養義務。
四、本協議生效后,________及時持相關手續去房產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
五、本協議經當事人簽字生效。
六、本協議一式____份,當事人各執一份,公證處留存一份。
協議人:
年月日
(備注:1.本協議書僅為參考格式,申請人可根據需要依法對協議書的內容作適當調整。
2.申請人在使用本參考格式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3.文書中需填寫的內容應在電腦上填寫完畢后再打印出來,除簽名外不得手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