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女生(精選3篇)
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女生 篇1
大家好,我是時代小學三(1)班的何佳悅。
我的眉毛淡淡的,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個挺挺的鼻子,下面長著一張小嘴巴。我的'身材胖胖的,有兩只大大的耳朵,媽媽說:“有這樣的大耳朵,以后肯定有福氣!”
我有很多優點,如:畫畫很好看,朗讀課文聲音很響亮,會自己梳頭發……。
我還是一個性格開朗的小女生,平時樂于助人,從不與人吵架,如果有人不開心,我就會上去把他逗笑。
我愛好跑步、唱歌、跳舞,可我最喜歡彈古箏。我每天回家寫完作業,只要有時間,我就練上幾小時。我不管大雪天、打雷天、下雨天,我都會堅持上古箏課。在這幾年里,我刻苦練習,現在已經是三級了,老師說我如果繼續加強練習,就讓我考七級,我要爭取了,為我加油吧!
這就是我,一個大方的小姑娘。
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女生 篇2
大家好!我叫,今年xx歲,是從原來的x班來的學生。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很不安分的人,話特別多,笑聲非常有穿透力。我目前正在努力學會控制自己的音量,在這里敬請大家多多督促我。
我對文字特別感興趣。我曾經在錄像里看到,自己一歲生日那天抓周,擺在眼前的什么玩具都沒有拿,偏偏爬到最遠的地方抱起了一本書。因為當時已經認了字,我翻開書就高高興興地開始看。我爸爸為了試探我,一把把書從我手里搶走,然后我一下子就哇哇大哭起來。直到現在,我對文字還是這樣執著。從二年級到現在我已經寫了四部長篇小說和N多本周記。初中三年,我連著拿了三個全國征文一等獎,還在中國少年作家學會擔任北京分會的副主席,這些成績讓我特別高興。我在兩個雜志開設了個人專欄,每個月都會把最近寫的文章登上去。大概兩個月之后,我的專欄里還會出現一篇我初中時候寫李秋生李老師的文章,到時候大家可以看看。另外,我也試著用英文寫過兩部小說和一部詩集;我最喜歡看泰戈爾的詩,自己也從中學到了不少技巧。
我比較擅長表演。我初二曾經自編自導自演過一個英語劇叫“偷看短信”,和當時班里的張錚同學和楊純萌同學扮演一家三口,演得很成功,觀眾當時笑得整個教室都在抖。我在上小學之前就出演過麥當勞、椰樹椰汁之類的廣告,還演過一個電視劇,只記得演我媽媽的演員是王姬,但是我真的要怪我現實中的媽媽,因為她給我接戲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看本子,也不知道我演的結局是從山上掉下去摔死了,直到拿回來拍好的片子突然看到一堆大人跪在地上傷心欲絕地給我燒紙錢,我媽媽才大呼后悔;更可氣的是我爸爸還在一邊冷笑,說沒把我的黑白照片掛在墻上就不錯了。在那之后我就再也不演東西,開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今天除了開學日、除了911,還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在中考之后做了一個高考倒計時的牌子,今天那塊牌子上的數字是1000。給大家一個現實一點的祝福吧!我希望我們能夠在接下來的1000天里,不光是我們的成績單,而且還有我們的實際能力,都要一天比一天光彩耀眼,并且能夠在1000天后在考場上渾灑自如;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高考,還要以后在自己的舞臺上,做最優秀最閃亮的明星。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有夢想的生命,一日長于百年。按這么算的話,我很希望我們在高中一起度過的不是1000天,而是100020xx年。最后,希望我和大家在這100020xx年里能夠都成為好朋友。
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女生 篇3
李敖:趣言戲謔,詼諧開場
大家都知道李敖文筆不凡,但卻不知道他的口才也同樣了得,他的思維敏捷,詞鋒犀利,卻又不乏幽默慧黠,詼諧之處每每讓人捧腹。
20xx年9月21日,李敖到北大演講,他的整場演講都幽默風趣,讓人捧腹。
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你們終于看到我了。
我今天準備了一些‘金剛怒目’的話,也有一些‘菩薩低眉’的話,但你們這么熱情,我應該說菩薩話多一些(掌聲,笑聲)。
演講最害怕四種人:一種是根本不來聽演講的;一種是聽了一半去廁所的;一種是去廁所不回來的;一種是聽演講不鼓掌的。
”李敖話音未落,場內已是一片掌聲。
“當年克林頓、連戰等來北大演講時,是走紅地毯進入的,我在進門前也問道:‘我是否有紅地毯?’校方說:‘沒有,因為北大把你的演講當作學術演講,就不鋪紅地毯了。
’如果我講得好,就是學術演講;若講得不好,講一半再鋪紅地毯也來得及。
”聽眾席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很多演講者都喜歡在開場時先恭維一下在場的聽眾,賺點人氣,李敖卻不落窠臼,來了個“反彈琵琶”,不說客套話,首句便以“你們終于看到我了”來打趣聽眾,暗含潛臺詞:“你們有機會見到我李敖應該很高興”,充滿諧趣且匠心獨運。
緊接著,他用“金剛怒目”與“菩薩低眉”來形容自己的話語,詼諧之處令人捧腹。
然后,他趣談演講最害怕的四種人,實則在變相向聽眾“討要”掌聲,可謂妙到極至。
李敖接著拿“紅地毯”說事,“如果我講得好,就是學術演講;若講得不好,講一半再鋪紅地毯也來得及”,這句幽默話一語雙關,既自矜于高超的演講水平,又順便戲謔了克林頓、連戰的演講水平不及自己,“中國臺灣文壇第一狂人”的形象一展無遺。
如此妙趣橫生的開場白,自然能激起聽眾的滿堂彩了。
約翰·羅克勤:自嘲開路,幽默架橋
美國著名黑人律師約翰·羅克勤口才出眾,也頗具幽默感。
1862年,在一次聽眾都是白人的演講會上,約翰·羅克勤發起一場“要求解放黑人奴隸”的演說,他的開場白簡潔而幽默,但卻意味深長,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發人深省。
面對全場的白人聽眾,約翰·羅克勤一上臺,就對自己的膚色做了一番自嘲解說。
“女士們,先生們:我來到這里,與其說是發表演說,還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添了一點點‘顏色’……”此言一出,臺下的白人聽眾哄堂大笑,緊張的氣氛立馬緩和下來。
聽眾都是白人,黑人演說家卻要做一場解放黑奴的演講,出言稍有不慎就會引起雙方的矛盾沖突,甚至引發不可收拾的嚴重后果。
如何化解白人聽眾的戒備、抵觸情緒,顯得至關重要。
約翰·羅克勤并沒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是輕松詼諧,第一句話就拿自身的膚色大開玩笑:“我來到這里給這一場合增添了‘顏色’”,這樣一個自嘲式的幽默開場白,風趣而頗具深意,引起白人聽眾的哄堂大笑。
笑聲瓦解了聽眾因種族差異造成的敵對情緒,融洽了演講者與聽眾的關系,也使沉重的話題變得輕松自然,收得了“一箭三雕”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