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導游詞(精選17篇)
遵義導游詞 篇1
遵義旅游區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區的重點景區,也是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熱點中生態旅游的理想之地。初步統計,遵義市共有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和社會資源3個大類、40個品種、100多個景區(點),其中,有國家級資源14處、省級資源75處。遵義山川秀麗,風光獨特,尤以山、水、林、洞為主要特色。
截至20__年,遵義市有世界自然遺產1個(赤水丹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赤水風景名勝區)、省級6個(習水、婁山關、綏陽寬闊水、仁懷茅臺、余慶大烏江、湄潭湄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習水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4個(九道水國家森林公園、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燕子巖國家森林公園、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4個(習水飛鴿、中國杉王、遵義婁山關、大板水);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1個(遵義會議會址旅游景區、赤水大瀑布景區、燕子巖國家森林公園、水上大天門旅游景區、四渡赤水紀念館、中國丹霞谷旅游風景區、匯川區婁山關景區、湄潭天下第一壺茶文化旅游景區、赤水竹海旅游景區、余慶飛龍寨景區、赤水市佛光巖景區、鳳岡茶海之心景區、仁懷市中國酒文化城、湄潭茶海生態園景區、務川仡佬文化旅游景區、赤水四洞溝旅游景區、綏陽雙河洞旅游景區、仁懷茅臺酒鎮、桐梓杉坪旅游景區、匯川海龍屯旅游景區、綏陽紅果樹旅游景區)
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紅軍戰斗紀念碑,四渡赤水紀念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紅軍街,紅軍遵義總政治部舊址,毛主席舊居,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茍壩會議會址,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舊址,博古舊居,遵義會議陳列館,婁山關摩崖石刻等。
中國侏羅紀公園,綏陽九道門,栗元草場旅游度假區,寬闊水自然保護區,習水長嵌溝景區,紅石野谷(楊家巖)景區,五柱峰景區,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余慶飛龍湖,雙河溶洞國家級地質公園,三岔河旅游度假區,赤水十丈洞景區,云門囤旅游度假區,遵義三閣公園,遵義楓香溫泉,鳳凰山森林公園等。
赤水古城、瑪瑙山軍事營盤、湘山寺、桃溪寺、海龍屯軍事遺址、丙安古鎮、楊粲墓、金鼎山等。
茶海之心景區是中國西部茶海,茶林相間的茶海之心景區,茶海之心紫薇堂茶莊等自然風光。湄潭位于于遵義東南側,距遵義70余公里,是中國名茶之鄉,處云貴高原,居大婁山脈南麓,烏江北岸。
遵義導游詞 篇2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遵義!我是你們導游小時,大家也可以叫我時導。話說1934年10月10日這天夜里,由于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江西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后方機關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長征初期,博古等領導人在軍事上又犯了逃跑主義錯誤,
使紅軍蒙受重大損失。湘江一役,苦戰5晝夜,終于渡過湘江,可是紅軍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紅軍會成為“石達開第二”嗎?
在革命的緊急關頭,中央接受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放棄向湘西進軍計劃,改向敵人薄弱的貴州進軍。1935年1月,紅軍來到了黔北重鎮遵義,并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也即是著名的遵義會議),解決迫在眉睫的軍事問題。
今天我們要去的遵義會議會址就位于遵義老城。現
在為遵義會議紀念館。遵義會議會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合壁的兩層樓房,建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在當時,他可是遵義城里首屈一指的宏偉建筑。原是國民黨二十五路軍(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紅軍進入遵義后,將紅軍總司令部設立在了這里。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心中的圣地到了!大家請看這門楣
上的大匾,這是毛澤東于1964年題寫的黑漆金匾,上面的“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蒼勁有力,金碧輝煌。這也是毛澤東為全國革命紀念地題字的唯一一處。因而特別珍貴。原來這大門兩側有八間鋪子,是當年房主經營醬菜及顏料紙張的店鋪。
遵義會議會址主樓坐北朝南,一樓一底,為曲尺形,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上蓋小青瓦。樓頂有老虎窗。樓層有走廊,可以憑眺四圍蒼翠挺拔的群山,指點昔日紅軍二占遵義時與敵軍鏖戰地紅花崗、插旗山、玉屏山、鳳凰山諸峰。會址主樓上下的門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鑲嵌彩色玻璃。
1935年1月上旬,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遵義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司部與一局即駐在這幢樓房里。
從1934年到現在,會址主樓的房間逐步復原了遵義會議會議
室、軍委總參謀部辦公室(作戰室)、周恩來辦公室兼住室、朱德與康克清的辦公室兼住室,以及劉伯承的辦公室兼住室等。會議室在樓上,原為房主的小客廳。面積為36平方米,長方形。屋子正中的頂壁上懸掛著一盞荷葉邊蓋的洋燈,屋子的東壁有一只掛鐘(原物)和兩個壁柜(原物),其中一個壁柜上嵌著一面穿衣鏡。
西壁是一排軒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陳列著一張板栗色的長方桌(原物),四周圍著一圈木邊藤心摺疊靠背椅,共20只,為出席遵義會議的人員所坐。長方桌下有一只燒木炭的火盆,為當時取暖用。
作戰室在會議室正對的樓下,面積為56平方米,兩間長方形的房間組成,中間布一道可折疊的六合門。屋子正中陳列著兩張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鐵座馬煙、訂書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信、報紙做的信封、30年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分省地圖冊以及《陳中日記》等。
屋子的西窗下陳列著兩張桌,桌上置西部皮包電話機,桌下立著線拐子。東窗下陳列著一對灰褐色的鐵皮公文挑箱。北壁上陳列著一幅巨大的云、貴、川三省接壤地區的軍用地圖,圖上插著紅藍色的三角小旗,標示著遵義會議召開期間的敵我態勢。當年,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紅軍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劉伯承等經常在這里辦公、運籌幃幄,部署紅軍如何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將紅軍引向勝得前進的道路。
這西頭的第一間就是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辦公室兼住室了。這里的桌椅箱柜以及文房四寶等都是按原狀陳列的。墻壁上掛有望遠鏡和竹斗笠,還有一張周恩來長征到達陜北后的留影。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下了周恩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生涯。那清晰的面容、垂胸的長髯、堅定的目光,與室內簡樸的陳設相映襯,可以想見周恩來在戰爭歲月中嘔心瀝血的生涯,令人肅然起敬。
這東頭第一間就是朱老總和夫人康克清的辦公室兼住室了,與周恩來的辦公室兼住室相對。這里也都是按原貌陳列的,我就不一一介紹了。這張朱德和康克清在窯洞前的合影也是長征到達陜北后所拍的。朱德忠厚而又慈祥的面容配以康克清的颯爽英姿,不難想見他們共同度過的艱苦曲折的革命春秋。
而總參謀長劉伯承就住這一間了。大家可以慢慢瞻仰這
些偉人的生活遺跡,但請不要動動它們。
大家請看,這間最大的是軍委總司令辦公室(即作戰室)了,在會議室的正下方,面積有56平方米,由兩間長方形的房間組成,中間布一道可折疊的六合門。屋子正中陳列著兩張黑漆大方桌,桌上有當時使用過的一些物品。這一幅巨大的地圖是云、貴、川三省接壤地區的軍用地圖,圖上插著這些紅藍色的三角小旗,標示的是遵義會議召開期間的敵我態勢。當年,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紅軍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劉伯承等就在這里運籌幃幄,部署紅軍如何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將紅軍引向勝得前進的道路。
現在,會址我們參觀完了,要進一步了解長征的來龍去脈,我們就得去里邊的遵義會議陳列館了。
遵義會議陳列館于20__年遵義會議召開70周年之際落成。陳列館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共有2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和680米長的展線,展出文物及圖片資料400余件、文字資料約2萬字,分為“戰略轉移”、“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勝利會師”、“永放光芒”五個單元。其中還有栩栩如生的雕塑,現在大就跟著現場講解員慢慢參觀吧!
遵義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位于赤水市區東南43km的葫市鎮金沙鄉。保護區所在地金沙溝,是赤水河的一條支流,溝的兩側是較深的河谷斜坡。由于溝內海拔較低,一般在300-700m之間,四周山嶺相對較高(約1400m),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夏季氣溫較高,冬季較溫和,降水豐富,溝內終年較濕潤,為桫欏的生長發育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金沙溝桫欏保護區內還有許多珍稀植物,如赤水特有的小黃花茶,以及福建柏、杜仲、紅花木蓮、楠木、八角蓮、黃蓮和天麻等。
赤水桫欏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環保局根據國家“六五”環保計劃,于1984年在貴州赤水建立的一處以物種保護為主的綜合型示范性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桫欏及其生存環境為保護對象。保護面積1,3300公頃,其中核心區5,500公頃,緩沖區4,000公頃,實驗區(包括旅游區、生活文化區)3,800公頃。由于保護區典型,代表意義突出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次年被接納為中國生物圈保護區,被譽為“赤水河畔的桫欏王國”。
保護區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境內,系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低降的過渡地帶,海拔290米 -1,730米。保護區大地構造屬揚子準地臺的四川臺坳,出露地層為侏羅、白堊系紅色構造,中生代侏羅紀時期古地理環境為 四川內陸湖盆的一部分。由于地處中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區內,年平均氣溫12.7 ℃ -17.7 ℃,年平均降雨1200毫米 - 1300毫米 ,相對濕度為86%-90%由于位居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優勢成分為殼斗科、山茶科、樟科、木蘭科植物,森林覆蓋率高達91%, 其中絕大部分為原始林。海拔700米以下地帶,水熱條件優異,氣候屬南亞熱帶特色,在繁盛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出現大面積以桫欏、海芋、野芭蕉、福建觀音座蓮為代表的南亞熱帶雨林層片,生長著許多熱帶、南亞熱帶植物,生態環境呈現出同緯度地區十分少見 的南亞熱帶雨林景觀。
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亦稱樹蕨,是目前蕨類植物中較高大的一類木本蕨類。
桫欏是距今約1.8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的恐龍的食物,是侏羅紀草生植物活化石,也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31300公頃,是我國最先建立的一個以桫欏及其生態環境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山巒疊翠,溪流縱橫,丹崖林立,銀瀑四懸,自然景觀奇特優美。在這里,當今倍受游客喜愛的秀峰、幽谷、峭壁、窄嵴、巖 槽、巨石、清溪、碧潭、流泉、飛瀑、彩虹、溝霧、巨藤、古木、奇花、異草、珍禽、怪獸…不僅千姿百態應有盡有,而且鬼斧神工,麗質天成。巖槽闊而神奇,森林茂而原始,生物多而珍稀,集大自然之奇、險、雄、秀、幽、奧于一體,粗獷、原始、奇特、天然。由于構成自然景觀的基本要素組類豐富,搭配精巧,組合出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天然彩墨山水,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是開展生態旅游,讓人類回歸自然的理想目的地。
遵義導游詞 篇4
巖前飛瀑灑落,翠竹婆娑。像把亞熱帶巨型紅層盆地發育而來的丹霞巖穴,嵌進玉儲碧窗,精致地展示了中國西南地區,大地構造運動演化過程的縮影。鮮艷的丹霞石刻,遍布巖穴,有的表面如魚粼、如蜂窩、如水波,紋理相通,造型各異,講述了巴蜀古湖從形成到消亡的歷史過程。
楊家巖最具特色的地方,不僅在于他的觀賞性和科考價值,還在于他的參與性。返程中,坐在一條長達600多米的滑槽內,就能直通山底,讓您一邊領略原始叢林的古樸幽靜,一邊享受童年的樂趣。我猜想,您的童年一定未滑過如此之長的滑滑梯。到達溪邊,您還可以乘上飄流船,順流而下,與紅石清泉碰撞搏擊,盡情感受清溪峽谷中的激情奔放。
遵義導游詞 篇5
提到遵義人們肯定會想到——歷史名城這一稱號,不錯,遵義的確是一個傳承歷史文化的地方。現在我就帶你去盡情游覽 。
首先我們必然要去遵義會議會址。走進大門,在繞過小路就來到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會址。看,灰墻、黑瓦又莊嚴又美麗。它周圍有一至三米的拱形大洞,洞旁有一棵大柱,柱前有一棵傲然屹立的大樹。到遵義會議會址樓上,瞧,大約有十八根椅子,下面有烤火的火盆,火盆上面有黑色的桌子,可壯觀了!
離開遵義會議會址,讓我們到紅軍街去大飽口福。紅軍街賣小吃的可多了,有賣糖人的,有賣姜片的,還有賣拉面的,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讓你一次吃個夠,你犯不著擔心錢包,這兒可是物美價廉!肚子吃飽了該運動運動,走,我們爬山去!
第三站是鳳凰山,加油快爬呀!爬到半山腰你會驚奇的發現下面的人竟然是螞蟻般大小。草地上長滿了小草,五顏六色的花遍地開放如同一個美麗無比的大花園。走到小路旁你就像進入了花卉展覽。美麗的桃花在春風中露出了笑臉,迎春花的花瓣就像黃蝴蝶在枝頭翩翩起舞。
遵義導游詞 篇6
我們沿著溪流溯游而上,直抵山頂,隨處可見桫欏戲泉水,竹海映丹霞的獨特景觀。這里位于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保護區的西北部,屬回春青年早期高原峽谷型丹霞地貌。他的形成,是在新地殼運動和水的作用下,遭受強烈抬升的夷平面,經過幾百萬年的風雨侵蝕、剝露后,軟的被水沖刷帶走,形成溝谷;硬的被留下來,形成山脈、山峰和丘陵;余下赤紅色的土壤、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丹霞奇觀。
瞧!左邊丹霞石灘上,清澈的溪水被映成朱紅色,像一塊細膩柔韌的綢緞,飄在群山之間。水邊矗立的桫欏,向我們展示了生命演化的頑強和連續,他是古地理環境研究的活體標本。桫欏樹不驚不艷,帶我們走進那寧靜幽遠的和諧。水邊這幾株穿越時空,恰巧來到這里的,說不定,是在等著與您相見!
前面的小橋,從橋墩到橋面是一色的丹霞石,把我們腳下的紅石板路延伸到對岸更高處,這紅就像楊家巖的血脈,把溝溝嶺嶺連成一片。
楊家巖觀音溝原始生態瀑布王國區內有數百個瀑布,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佛頭瀑、觀音瀑、犀牛潭瀑布、一線天瀑布等,瀑布最大落差達60余米。儀態各異的瀑布前,常有平坦的紅石灘。遠觀瀑布,如銀珠織簾垂掛谷中,高山流水瀑布之下,有100多米長,40多米寬的丹霞石灘,光潔平緩。瀑布水飛瀉而下,在石灘上瞬間舒展,波光粼粼,樂韻飛揚。赤腳踏浪,激起歡快的浪花,清透冰涼,常引得游人樂不思蜀。
大家往前看,前方一大片耀眼的紅色,便是楊家巖的核心景點丹霞壁畫石刻長廊,這里是赤水最早被發現并開發的丹霞景觀,中國丹霞地貌旅游開發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黃進教授到此考察后題詞:“楊家巖天然石刻,奇妙無窮,舉世罕見”。丹霞壁畫石刻長廊,長148米,寬20米至40米,高20多米。布滿了丹霞壁畫石刻,若飛禽如走獸。最為巧奪天宮的則是那些蜂窩狀的痕跡,均勻精致,玲瓏圓潤,但他并非出自人工雕琢,而是自然而成。巖穴正上方一條金龍張嘴翹尾,全身布滿蜂窩狀的鱗片,在陽光照耀下,閃爍靈動,栩栩如生。下方的金蛙,金龜像一對披上金紗的護衛,守護家園。有詩曰:丹霞一絕閃金輝,活潑金龍勢欲飛;金佛金花紅寶殿,金龜金甲紫螺堆;金蛙金鹿檐前雨,金谷金樓壁上碑……
遵義導游詞 篇7
位親愛的游客,大家好!我是導游____,非常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游覽丹霞赤水。丹霞一詞最先出現在曹丕的詩中: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是“紅霞,比喻紅艷的色彩的意思”,在赤水呢。它還有一重意義,就是“紅軍熱血,美好明天”。
現在我們郝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鮮紅美艷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優美的丹霞峽谷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令人傾倒。它是在侏羅紀、白堊紀出露地層,是地殼經漫長的上升運動,巖層節理變化,雨水河流的沖刷逐步形成的,在黃進老師的《丹霞山地貌》一書中有詳細描述。赤水丹霞已于20__年申遺成功。我們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力量令人臣服,這就是赤水紅石野谷景區。讓我們走進這個赤壁,置身于一片赤誠之中!赤壁畫長廊,壁畫上有奇特的景觀,巖下還有一條臥龍,它紅似火,似夕陽,王光英對此題詞“碧血丹霞,千瀑之鄉”。我們赤水的瀑布也不是蓋的,往前走兩步我們就可以看到紅石野谷天生橋,顧名思義就是天然形成的丹霞石拱橋,它跨于中溝之上,成為天然懸空的奇觀,大概此可比擬鵲橋仙的浪漫了。我們再看看一線牽瀑布,筆直的從崖頂飛瀉下來,從下往上望像一條筆直的水柱直沖云霄,讓人想起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里還有其它很多風格各異的瀑布,現在請大家自行觀賞,一個小時后回這里集合哦,我們的下一站——竹海。
我們一起閉上眼睛,深呼吸······有沒有令自己心曠神怡呢?讓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帶我們享受這份清爽吧!我們沿著這條石梯走就能到公園的“觀海樓”,可一覽這片將我們吞沒的竹海。那么中間的時間和路程,就留給我們細細感受吧。竹林深處如入綠色海洋,碧波擁翠,茫茫竹海與赤水河相生相伴、血脈相連,營造出一片綠色世界,茫茫竹海痛古老的赤水河一般,充滿了神奇美妙的色彩。游客們,現在我們登上了“觀海樓”,剛才就像是在迷失的世界逛了一遭吧,現在可算柳暗花明了,讓我們展開雙手擁抱大自然,大喊:我們來啦!倚欄眺望,一望無際的綠原,鋪山蓋嶺,山風吹過,竹浪滾滾竹濤陣陣,碧波漣漪,清新、淡雅、瀟灑、蔥郁,讓人心醉···好了,大家是不是有一種快要飛升的感覺呢?這就是竹海的力量了。午飯時間到了,相信大家也餓了,現在就由我帶領大家進攻赤水的美食。
遵義導游詞 篇8
那天清晨,我們早早向鳳凰山進發。遠望鳳凰山,它猶如一位身披薄紗的仙女,顯得那么端莊,那么秀美。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就像一只剛從南方飛來的小燕子。進入鳳凰公園的中門,順著寬寬的坡路向上走,兩旁林立的參天大樹,林間密布的蔥綠灌木,使我對森林有了清楚的認識。走過一段長長的坡路便是石階。我們拾級而上,過二龍潭,便來到了蕩胸湖。
蕩胸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湖底的石頭。我漫步在湖邊,盡情地欣賞著這清清的湖水和岸邊點點的新綠。突然,我發現湖水邊有黑黑的小蝌蚪。我找來一根枯枝,便蹲在湖邊與小蝌蚪玩了起來。我用枯枝擋住它們的去路,它們就順著枯枝邊游過去,一點沒有怪罪我的意思。我想抓幾只小蝌蚪回家養,可爸爸說,小蝌蚪離開離開這里后不能適應很可能會死掉,還說小蝌蚪長大會變成青蛙,青蛙是莊稼的衛士,我們不能破壞生態。我只好作罷。
離開蕩胸湖,經過元稹紀念館,我們沿著通天梯往上走,兩旁又是密密的樹林。林中滿是青的草、綠的草和各色鮮艷的花。聆聽著鳥兒的歡歌,我瞧瞧這,嗅嗅那,看不夠綠樹紅花,聞不夠清氣芬芳。
來到了紅軍亭。此時已是艷陽一片,襯著藍的天,白的云,四周桃花如霞,杜鵑似火,油菜花一片金黃,加之那青青的樹,綠綠的草,給紅軍亭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使紅軍亭變得更加雄偉、更加金碧輝煌。站在紅軍亭里,放眼望去,我們生活的達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好不歡騰。在爸媽的指點下,我依稀看到了我居住的大樓,就讀的七小。那常去的翠屏山竟變得那么渺小,州河也猶如一條白色的飄帶。一陣山風吹來,讓人頓覺神清氣爽。
春天的鳳凰山真美啊!
遵義導游詞 篇9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當這首歌回蕩在你耳邊,你可能回想起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在這當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經歷千心萬苦。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共產黨建立起了新中國,此路程中,紅軍經過許多大省大縣,其中,有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的遵義會議會址。
于是,因為是星期六,我來到文明已久的遵義會議會址,當我進入大門我感到革命前輩留下的氣息,遵義會議會址位于貴州省遵義市老城紅旗街80號,建于1955年,是當時的遵義城里首屈一指的宏偉建筑,在1964年,毛澤東在此樓房的大門上寫了“遵義會議會址”所以在這此后,此樓房就叫遵義會議會址,進入大門以后可見一座大樓分兩層,一樓有走廊,樓房的四面有柱廊,此樓房占地面積528平方米。
據說在1935年1月上旬,中國工農紅軍到達遵義,1月15日到17日,黨中央在此召開了中央政法局擴大會議,也就是遵義會議。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會議,它在極端危機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在這里有一個大廳,在大廳中央有一張長方形木桌,四周有一圈靠背椅。有關人士說,當時,遵義會議就在此處召開的。會址中還有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的辦公室和住室。
今天,來到此處,我知道了許多知識,收獲不小,來到這里我很高興,雖然腳很軟但我覺的只有一個字“值”。
遵義導游詞 篇10
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貴州省赤水中部葫市鎮金沙溝一帶,離赤水城40公里,赤楓公路旁側。是國家環保局根據國家"六五"環保計劃于1984年在貴州赤水建立的一處以物種保護為主的綜合型示范性自然保護區。
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以桫欏及其生存環境為保護對象的唯一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距離長江最近的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面積最廣的桫欏林區。
早在一二百年前,有關赤水桫欏的記載已經見諸于相關書籍。清道光年間編撰出版的貴州《仁懷直隸廳物產志》中就有記載:“地產桫欏,葉如鳳尾,色青。”清道光年間的十二懷轄區內便包含赤水。
1983年,貴州省人民政府組成“貴州省珍稀瀕危植物考察組”深入赤水金沙溝一帶去考察貴州省珍稀植物——小金花茶。無意中發現到桫欏,并確認這種植物就是世界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從而結束了赤水桫欏長期不為人知的歷史。赤水有大面積桫欏分布的發現轟動了全國乃至世界。1984年,赤水縣人民政府建立了“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 1992年,國務院批準“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為“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xx年10月,國家旅游局批準,在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開設地球爬行動物時代標志植物及其生存環境游覽觀光園林,正式命名為“中國侏羅紀公園”,這是中國惟一一個以“侏羅紀”命名的國家級公園。
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次年被接納為中國生物圈保護區。
保護區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生態環境表現出很大的特殊性,成為同緯度地區一種特殊的生態類型,加上這里地勢險峻,人跡罕至,環境受人的影響甚小,迄今為止保持著原始的“本底”狀態。區內少破壞,無污染,自然環境之間關系平衡穩定。
桫欏系當今地球上保存不多的一種冰川前期植物,被稱為科學研究的“活化石”,在保護區、科研、觀賞上具有重要價值,是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保護區保存的桫欏,普通株高4-6米,很多地段成片分布,形成以桫欏為優勢的植物群落,種群數量達4萬余株,具有桫欏數量多,生長好,分布集中,生態原始的突出特點,是目前國內一處十分少見的桫欏天然集中分布區,典型代表意義十分突出。桫欏作為歷史的見證,科學研究的“活化石”,對研究古后地質節氣候、古環境的演變,對探索生物進化的奧秘,對保證遺傳物種生態系統的永續利用具有極重要的保護及科學研究價值。桫欏也因樹形優美、生態環境特殊而極富觀賞價值。
遵義導游詞 篇11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桫欏是一種起源古老的大型樹蕨,其種群在一億八千萬年前與恐龍同生共榮,享有“活化石”盛譽。桫欏宜生環境是中生代侏羅紀時期“避難所”,自然生態保持著遠古原始的“本底”狀態。
貴州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桫保區)以桫欏等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及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保護面積13300公頃。中外專家評介:桫保區是地球上一處典型性十分突出的桫欏天然集中分布區,原始林相十分茂密的“亙古生境”,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物種基因庫”,發育良好的“丹霞地貌陳列館”,人類自然發展內涵頗深的“歷史文化寶庫”,保護價值極高的“生態資源富礦”。其擁有的古老孑遺植物桫欏群落及生境、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野生動植物、獨特的丹霞地質地貌,氣候、水體等自然生態系統,是十分珍貴的人類自然遺產。保護與利用好這片神奇的土地,不僅為人類搶救和保護了一筆珍貴的自然財富,同時也在我國長江上游近江地區建立了一處理想與難得的自然科研教學基地、環保宣傳教育中心、生態旅游勝地。
桫保區將始終堅持以自然生態保護為前提,以科研教學為推動力,以一流的建設管理,一流的生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力爭在20xx年,把桫保區建成貴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示范區”,20xx年建成與世界接軌,納入世界生物多樣性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成為國際間自然環境保護網區,科研教學基地、宣傳教育中心、生態旅游勝地。
遵義導游詞 篇12
赤水是一塊紅色的圣土,在此,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赤水人用一首紅軍歌謠《紅軍都是英雄漢》來歡迎大家,并預祝我們的這次赤水之旅獲得圓滿的成功:(唱)紅軍都是英雄漢,不怕艱苦不怕難,千山萬水腳下踩,革命重擔一肩挑,勇渡赤水敵膽寒。
赤水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隸屬于遵義地區,因赤水河汛期河水呈赤紅色長達八個月而得名。全市總面積1801.2平方公里,總人口30余萬人,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東南與貴州習水縣接壤,西北分別與四川古藺、敘永、合江三縣交界,水陸通衢,交通便捷,陸接川南,江連吳楚,素有“川黔鎖鑰”、“黔北門戶”之稱,因其歷史悠久、物產富庶、風光旖旎,所以又被稱之為“黔北明珠”。
赤水市分別距川南重鎮瀘州市78公里、重慶市260公里、成都市360公里、遵義市299公里、貴陽市450公里,位于成都—樂山—自貢和三峽—重慶兩條旅游熱線的雙重輻射圈內,與四川合江佛寶國家森林公園、重慶江津四面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一起構成川黔渝的“旅游金三角”。
遵義導游詞 篇13
北依婁山,南近烏江,近控五城,遠瞰巴巫的遵義,歷來是黔北重鎮。一曲“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不僅唱出了遵義的豪情,也唱出了中國人的豪情。古軍事城堡海龍囤,系中國中世紀軍事古城堡、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南方封建土司文化的杰出代表,海龍囤軍事古城堡建于南宋理宗寶佑五年(公元1257年)又名海龍囤。《遵義府志》記載:“一蒂孤懸,群山固結,左右環溪,陰深峻險”,原為播州楊氏第十五世土宮楊文為抵御蒙古大軍而構筑的軍事營壘,后多有修葺,是宋明時期楊氏土司的主要軍事堡壘,且因囤上風光秀麗,又兼作楊氏家族別墅行宮。明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楊氏二十九世土官楊應龍又調集役夫工匠,在其祖先修建的龍巖囤上擴建城堡,修建9關以拒官軍,各關之間石墻相連,馬道互通,城堞隨山勢綿延5千多米,氣勢十分雄偉。
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20xx年),明朝廷發動平播戰爭,兵部侍郎李化龍總督川湖貴三省軍事,率十五省兵二十四萬人,從重慶出發,取道江,破九盤,攻婁山,圍攻海龍囤,雙方決戰歷時114天,共傷亡人數3-5萬人,楊應龍便自縊身亡,萬歷二十九年,朝廷對播州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楊氏自唐以來歷經720xx年的土官統治,宣告結束。海龍囤上,木結構建筑物被焚毀,但城墻、關隘、王宮中軸踏步,建筑基石、水牢、卡門等石砌建筑物仍保留420xx年前的規模,展現出當時平播戰爭的慘烈場景。海龍囤是迄今為止亞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軍事城堡。
遵義導游詞 篇14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神奇壯觀、美麗多姿的七彩丹霞谷觀光游覽。張掖丹霞地貌景觀區是省級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東距張掖39—56公里,海拔高度20__一3800米,面積約5 lO多平方公里。景觀區主要包括七彩丹霞區和丹霞奇觀區兩大景觀區。七彩丹霞區主要分布在臨澤縣倪家營鄉,丹霞奇觀區主要分布在肅南縣康樂鄉、白銀鄉地段。張掖丹霞地貌被中國丹霞地貌旅游開發研究會終身名譽會會長、著名的地理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黃進教授譽為“張掖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張掖彩色丘陵中國第一”,“張掖丹霞地貌是中國發育最好的地區之一”。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觀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極高的旅游觀賞價值。
丹霞地貌作為古老的地質遺跡,它發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時期,是喜馬拉雅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著地殼的抬升,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后退,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了孤立的奇巖怪石,所以其突出特點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澳大利亞等地,在我國分布最廣,其中以廣東省仁化縣的丹霞山最為出名。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陳國達教授以發育典型的丹霞山為代表,命名了一種新的地貌類型——丹霞地貌,為學術界所接受與采用。張掖丹霞地貌集廣東丹霞山的懸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險、美于一體,還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絢麗多姿,是我國干旱地區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其氣勢之磅礴、面積之廣闊、造型之奇特、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舉世罕見,全國一流,實屬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遵義導游詞 篇15
赤水丹霞具有突出于眾的美學價值。請看,赤水丹霞地區眾多的河流從山頂奔瀉而下,發育了典型的丹崖——峽谷地貌,山谷間有著數量眾多的梯級馬蹄形丹崖絕壁和瀑布群,丹崖赤壁發育的高度、寬度和體量之大,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這里有中國丹霞地貌上最大的十丈洞瀑布,高度達76米,寬度達80米,堪稱是丹霞瀑布的奇觀。享有“申遺主體景區”、“世界丹霞之冠”、“世界丹霞第一園”等諸多美譽的佛光巖景區位于赤水市元厚鎮,距城區44公里,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的核心景區之一。佛光巖呈弧形,弧長1000余米,高300余米,早在侏羅紀、白堊紀時代就已形成,像是恐龍在滅絕前夕用生命和鮮血書寫的一部無字天書,攤開在半天云海中。佛光巖中間有一條高200余米、寬40余米的白龍瀑,猶如赤云中飛身而下的一條白龍,看起來瀟灑飄逸,頗能吸引游人的眼球。午后陽光照射下的佛光巖丹霞似火,血紅的巖壁與雪白的瀑布相互映襯,與此同時白云彌漫,圓光五色似現其中,幻色幻象重重無盡,如佛光普照,賦予赤壁以神秘的色彩。這里還有聞名遐邇的五柱峰、丹霞城堡、茶花林、絕壁巖穴等30多個靚景奇觀,由小金驛溝、世外桃源、太陽谷、犁轅溝、豹子溝等五大景段構成,面積為20平方公里,集新、奇、險、秀、幽、野六大特色于一體,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佛光巖景區谷深坡陡,溪河縱橫,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間,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斷巖嶂谷,高低懸殊。出露地面的侏羅紀、白堊紀紅色沉積巖,在風雨侵蝕、重力崩塌、差異風化等物理生化綜合作用下,形成寶塔狀、城堡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峰林狀等無數奇異的丹霞地貌景觀,放眼望去丹巖絕壁、奇峰異石、崖廓巖穴比比皆是,美不勝收。
好了,以上簡要向大家介紹了赤水丹霞的風貌。相信大家來到這里,會看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丹霞。
祝你們旅程愉快!
遵義導游詞 篇16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四洞溝景區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劉玉,大家可以叫我小劉,我們的旅程即將開始,大家跟我來吧!
接下來我們到達的是“沒有敗筆的景區”四洞溝,下面我會沿途給大家介紹一下四洞溝的具體景觀和觀賞要點。大家以看到這塊摩崖石刻,四洞溝景區是赤水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境內,離城區十五公里。景區是由四洞溝一段約四公里的山溪間,按大致相等的距離排列著四級跌水瀑布為主體,包括華平瀑布,構成赤水“千瀑之市”的形象景區。四洞溝梯級瀑布,是赤水河畔一奇觀。從赤水市城沿赤水河溯流而上,兩岸萬竿翠竹臨水而立。一片翠綠從中,忽而閃出點點惺紅的土壤與粉壁青瓦的農舍,宛若置身畫圖之中。至大同河,棄舟登岸,即向四洞溝進發。沿途林木茂密,到處飛簾濺珠,在長約5公里的路上串連著4級形態各異的瀑布,這四級瀑布瀑寬均在四十米左右,落差高者近五十米,它們形態各異,神韻俱佳,有如翠螺沐浴,或似新月流光,或若玉蟾戲蛇,或像云中落錦。有趣的是,每一瀑后都有一洞穴,形成四處“水簾洞”景觀。四洞溝也因此而得名。
首先我們的第一站,水簾洞瀑布,瀑布幅寬37.5米、高31米,株簾懸掛,白紗絹絹,聲若雷鳴,氣勢萬鈞。“水簾洞”三個朱紅色大字雕刻崖壁,更顯瀑布壯觀神奇。
好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月亮潭瀑布,瀑布寬42米、高10米,遠看秀美得如一把向下的彎形銀梳。
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的是飛蛙崖瀑布,瀑布高26米、寬43米。上游有一巨石形如巨象;“象”的前邊湖水中有一蝌蚪狀石灘。形若游蛇;“蛇”前則是石蛙,仿佛“蛇”正追吃“石蛙”,妙趣橫生。構成一幅“蛇蛙戲水圖”。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了最后一個瀑布,白龍潭瀑布,它四洞溝瀑布群中最大的一個瀑布,瀑布高60米、寬23米,瀑聲如雷,雨霧彌漫,飛流直下,氣勢恢弘,動人心魄。瀑下“白龍潭”龍翻水沸,飛珠濺玉,銀光閃爍。瀑下有一巨石形如巨蛙。
從赤水桐梓公路邊的悶頭溪口沿溪旁石板道緩步而行,大家順我的手望去,但見那山巖之上掛著大約四、五級瀑布,裊裊娜娜地從楠竹林海中鉆了出來,儼然一位剛從碧海中出浴的少女。
景區內峰媚嶺秀,景色優美,谷底翠竹繁茂,山間林木蔥蘢,溪邊奇形怪狀的丹霞石星羅棋布,水中天然植物盆景和丹霞石鋪成的道路旁桫欏,小金花茶等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植物隨處可見。景區內尚有兩匯水“水鄉秀色”和貴州保存完好,雕刻精湛的鄭氏石坊,“茶倫造紙坊”等人文景觀,以及神奇的石項山,渡仙橋等丹霞奇觀。
去四洞溝的途中青山隱隱,碧水悠悠,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立于瀑下使人幾疑為身在仙鄉,“此間樂,不思家也!”。好了,我們今天的游覽就要結束了,請大家注意時間,準時回到我們的車上。
遵義導游詞 篇17
1935年1月7日紅軍長征途中占領遵義。貴州軍閥王家烈、候之擔聞訊,慌忙調兵遣將,在婁山關一帶設防,以保老巢。為確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義建立新戰略根據地,確保主力部隊在遵義休整和遵義會議的安全,中革軍委命令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率部追擊,向北逃竄的敵軍,奪取婁山關,以防御川南之敵向遵義進犯。1月9日紅軍以猛烈火力從關南發起總攻,迅猛殺上婁山關,戰斗大獲全勝。2月25日凌晨,紅三軍團在軍團長彭德懷的率領下,采取正面攻擊和兩翼包圍的迂回戰術,再度向婁山關挺進,指揮紅一、三軍團,與敵軍為爭奪關口展開激戰。
敵人倉皇應戰,憑險據守,紅軍向黑神廟猛烈攻擊,并在點燈山急調部隊從東側迂回,殲滅敵軍4個團。隨后又乘勝追擊,擊敗敵軍2個師,攻占婁山關一戰,黔軍被殲滅600余人,紅軍傷亡100余人,取得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捷,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出了重要貢獻。 毛澤東同志在婁山關上感慨萬端,吟出了長征中最為悲壯的著名詩句《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描寫了紅軍指戰員英勇鏖戰的壯烈情景。婁山關關口西側筍子山為婁山主峰,東側山峰儼若巨錐,名大尖山,山上現遺有碉堡殘壘。兩則山梁上壕塹猶存,關口南側公路邊,有行書“婁山關”
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北部大婁山山峰之間,距市區50公里,這里正處于遵義、桐梓兩地的交界處,是川黔公路和鐵路交通要道。婁山關又名婁關、太平關,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拔1576米,婁山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川黔公路盤旋而過,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自古被稱為黔北第一險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1月7日紅軍長征途中占領遵義。貴州軍閥王家烈、候之擔聞訊,慌忙調兵遣將,在婁山關一帶設防,以保老巢。為確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義建立新戰略根據地,確保主力部隊在遵義休整和遵義會議的安全,中革軍委命令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率部追擊,向北逃竄的敵軍,奪取婁山關,以防御川南之敵向遵義進犯。
1月9日紅軍以猛烈火力從關南發起總攻,迅猛殺上婁山關,戰斗大獲全勝。2月25日凌晨,紅三軍團在軍團長彭德懷的率領下,采取正面攻擊和兩翼包圍的迂回戰術,再度向婁山關挺進,指揮紅一、三軍團,與敵軍為爭奪關口展開激戰。敵人倉皇應戰,憑險據守,紅軍向黑神廟猛烈攻擊,并在點燈山急調部隊從東側迂回,殲滅敵軍4個團。隨后又乘勝追擊,擊敗敵軍2個師,攻占婁山關一戰,黔軍被殲滅600余人,紅軍傷亡100余人,取得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捷,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出了重要貢獻。 毛澤東同志在婁山關上感慨萬端,吟出了長征中最為悲壯的著名詩句《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描寫了紅軍指戰員英勇鏖戰的壯烈情景。婁山關關口西側筍子山為婁山主峰,東側山峰儼若巨錐,名大尖山,山上現遺有碉堡殘壘。兩則山梁上壕塹猶存,關口南側公路邊,有行書“婁山關”石碑一道。關口東側山崖,建有毛澤東《憶秦
娥.婁山關》詞手跡石碑,關口西側山埡建有婁山關紅軍戰斗紀念碑。婁山關紅軍戰斗紀念碑:1966年建造,碑高11米,碑座寬6米,南側為大理石貼面,橫刻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手書“遵義戰役犧牲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15個行草大字,碑座北側嵌5.4米長的漢白玉浮雕,雕刻婁山關戰斗中紅軍將領、戰士、游擊隊員躍馬橫槍,攻克天險的英雄群像;碑座東側有“婁山關戰斗簡介”碑文一方;碑體為兩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頂削為斜尖,狀若兩把紅軍刺刀,又象征婁山關群峰刺天,中通一線的險峻形勢;碑體二柱,蘊含紅軍“二渡赤水”、再克婁山、重占遵義的軍事行動。碑體二柱的上方分別嵌黑色大理石,南側雕一面紅軍戰旗,標志紅軍攻克婁山關;北側鐫刻張愛萍將軍長征時作于縣境的《西江月.遵義大捷》手跡。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詞碑:全長25米,通高13.55米,下有石砌平臺,石級,碑南北側建護墻,栽植松柏。景區還有歷史陳列館,面積160㎡。1982年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被列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