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建團102周年心得啟迪(通用3篇)
2024建團102周年心得啟迪 篇1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20__年是中國共青團建團102周年。100年的櫛風沐雨!今天它成立了100年,這個里程碑應記錄下來,刻在中國的歷史中。
在建團百年節目中,講述了很多偉大先烈奮斗的事跡。讓我感到十分的震撼!我被這種精神感動了!被這種堅持執著的信念感動。百年前因為國家的落后,讓我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五四運動的爆發,讓我們徹底覺醒了,因為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使民主與科學深入人心。生在這個時代,不由的感到真的很幸福,沒有經歷過這些風雨。生活在這個幸福的年代的我們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時光。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這的確是。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樹立好青年少年的人生價值觀,對祖國未來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沒有想過為什么共青團要組織學習“青年大學習”嗎?就是給我們貫徹愛國主義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當代青年。不得不說“青年大學習”也讓我學習到了很多做人道理,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人生觀。這次這個節目也是一樣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對待這些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作為當代青年,我有著太多想做的事情了。我想去外太空探索,我想去學習研究如何治理好環境,我想去當一名科學家……當然這不可能一心兩用,得腳踏實地的好好學習。只有好好學習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我沒有努力不學習!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這是肯定!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學海無涯苦作舟,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沒有借口和理由不學習在這個年代。為了以后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加油吧,好少年。
新時代好青年,我們是“90”、“00”后,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新時代的建設,我們義不容辭!我們中國沒有任何一代是垮掉的!每一個時代的使命都是不同的,我們是偉大民族復興的主力軍,新時代新征程的建設者,我們應當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是新時代青年我驕傲!奮進新時代征程是責任也是使命,我為自己點贊。加油,新時代的青年,祖國的花朵們,讓我們一起奮斗。
2024建團102周年心得啟迪 篇2
轉眼間我步入初中已經接近三個寒暑了。三個學年的時間不短但也并不長,但也足夠讓我們有所感觸了。而我卻真是學到了很多……
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共青團員,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預備軍,更要緊隨黨員,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覺悟,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嚴格要求自己,通過各方面的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我們需要努力學思想,緊密圍繞黨的執政實踐,深刻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真領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重大決策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和新方法;需要了解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增強學習新知識的緊迫感和主動性,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在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并要宣傳、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完成團組織交給的任務,在學習、勞動、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中起模范作用;同時也要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和團的紀律,執行團的決議,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提倡共產主義道德風尚。
于是,在各級團組織開展的以學習實踐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中,根據團市委和我團支部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我認真學習了《增強共青團員意識教育讀本》、《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等,記錄讀書筆記若干篇。學習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思想,既是保持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性質,也是保持共青團組織先進性的需要,又是進一步鞏固黨在青年群眾中的基礎,更是保證中國青年運動始終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前進的需要。因此,我要把思想落實到本職工作中去,緊密圍繞行業的改革與發展,為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本著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勇于奉獻的原則,扎實工作,為學校、社會乃至于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建團102周年心得啟迪 篇3
茫茫歷史長河之中,泱泱華夏大國之間,有無數文人志士為中華之崛起甘愿拋頭顱、灑熱血。自五四運動以來,至今已有近百年時期了,在這將近一百年的時期之間,磨滅的是歷史的印記,永不湮滅的是靈魂深處的記憶。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然而這句話并沒有在五四運動領袖人物陳獨秀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少時的陳獨秀天資聰穎,卻極其貪玩,其性子又是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無論他的外祖父怎么打罵他,他都堅決不掉一滴淚。于是氣得他外祖父破口大罵;“你將來一定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大壞蛋!”果不其然,長大后的陳獨秀游手好閑,一無是處。隨著出國留學的興起,陳獨秀出國了。
學成歸國的他,已不再是那個整天只知吃喝玩樂的陳獨秀了。剛歸國的他,正趕上中國舊民主主義結束時期,一切處于一片蕭條之中,百廢待興?粗袊罋獬脸恋默F狀,陳獨秀下定決心要干出一番事業來振救自己的祖國。當時的知識青年,大多都沐浴過西方國家的陽光,飽受發達國家的風雨,胸懷雄心壯志,想要歸國建設自己的國家。陳獨秀很快就招募了這樣一批有志之士,并創辦了當時第一份青年報刊《新青年》。新青年的出現,為當時在道路山迷失方向的人點亮了一盞明燈。西風獨秀引神州,《新青年》的出現,讓身處黑暗的人看到了一絲曙光。
百無一用是書生,在戰爭年代,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更顯渺小。然而正是這樣一群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人,將手中緊握的筆桿子,化成了一道道尖銳的利劍,激起了國人沉睡的意識,喚起了國人愛國情懷,書寫了一片嶄新的天地。
雖千萬人吾往矣,即使是舍去生命,也勇往直前,在所不惜。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乏的時代精神。五四精神,不僅僅是青年精神,更是一種愛國情懷。像那些奮斗在五四時代的文人一樣,作為學生的我們,緊握手中的筆桿,書寫時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