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培訓心得_初中英語教師培訓體會(精選3篇)
初中英語培訓心得_初中英語教師培訓體會 篇1
9月13日,我很榮幸參加了平陽縣英語教育組組織的20xx年初中英語新課標培訓活動,雖然學習的時間只有一天,但通過這次短暫的學習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明確了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英語教師。現談談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本次培訓有幸聆聽了曾偉老師和吳晉茜老師對新教材認真解讀后上的兩節精彩的新課程展示課Module 1 Unit 1 Nice to meet you(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此外還很榮幸聽取了縣名師金揚琴老師的的講座《優化課時劃分和教學設計》,讓我受益匪淺。我深刻認識到了要想提高英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交際為目標,以活動為基礎的目標,在每個課堂上不但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教學途徑和學習方式。教師的課堂結構要做到網狀而非放射性,也就是說語言學習教師要領到位,練習充分,學生的成績才能提高。我還認識到對學生要賞識,學生時夸出來的,教師要承認學生的不成熟和差異,耐心欣賞學生從不會到會的漸變的過程。而不是一味的灌輸,責罵和題海。
金老師為我們做了《優化課時劃分和教學設計》的講座,她首先分析了新課標的變化在哪里,之后分析了新課標的模塊的基本結構,讓我們對新課標有了重新的認識。同時還分析了七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的特點,及不同地區學生英語基礎水平的差異,從而要求我們對新課標課時的劃分有了新的感悟。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做到:初一階段要注重聽說訓練,注重教給學生語音語調語流;對于初中起始階段的學生來說,每單元的長對話教學起來有難度,老師可以把一個長對話分成若干了微型對話來教,先教兩句,在教四句。。。這樣既降低了難度,又增大了語言得重復輸入。其次很多時候,我們作為老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的時間太少,總是想“扶”著他們,而不知這樣做會減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中,學生是主體,而我們老師則是引導者,我們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提示就夠了。如此一來,我們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輕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更樂意去學了。
金老師帶來的《優化課時劃分和教學設計》細致的講解了英語教學方法方面的建議,還結合自己的實際深刻探討了自己的教學經驗。我反思了自己,在以后的英語課堂中要注意以下兩點:1。 在英語課堂上要盡量使用英語教學,培養孩子們的聽力與口語能力。2.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西方文化培養,新教材中的很多閱讀都有著西方文化背景,大多數和中國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老師有必要給學生滲透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英語語言知識。金老師的講解,簡單易懂,得到大家的認可。她所講座的內容對我今后的教學有很大幫助。
雖然這次的學習只有短短一天,但這次的學習卻給我樹了一面很好的旗幟,在思想、行動、實際工作中給了我切實的指導,讓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且行且實踐吧!我會不斷充實自己并且及時總結和借鑒經驗,使英語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初中英語培訓心得_初中英語教師培訓體會 篇2
今年有幸參加了濰坊市初中英語骨干教師培訓,在這兩天的時間里,我們的教研員王曉春老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給我們做了精彩的報告,然后聽取了濰坊八中的劉向紅老師和青州子弟學校的堅愛紅老師的兩節高質高效,風格迥異的觀摩課,讓我們獲益匪淺,深受啟發。
曾幾何時,我們的課堂一直處在追求成績的跑道上,王老師給我們提供展示了來自于學生的呼聲,他們在問卷“你覺得最能激發你學習積極性的方式是_____?”這個問題上毫不猶豫的回答了“自己成功的體驗”;他們在“你最喜歡什么樣的英語課堂的開頭?”上一致要求“聽唱歌曲、獲得西方文化知識和游戲”,他們在“最討厭的英語課堂”的問卷上異口同聲“呆板、無趣”。這就是我們的學生對英語課堂的呼聲。聯想自己的課堂,確實是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還總是在說“學生底子薄,就不感興趣”,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采取更加有趣的課堂開頭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講講講,練練練。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是一點都不錯的。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端正思想,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教師自己出發,滿足他們成功的需要,滿足他們的興趣需要。
不知從什么時候,我們的初中英語習題越做越難,處于C層D層的學生越來越多,兩極分化非常嚴重,今天王老師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及時的問題:“初高中銜接,我們初中英語老師該做什么?” 需要長篇大論,大講特講高中的語法嗎?不需要;需要的是打好基礎,打好語音、音標、詞匯、初中語法和閱讀的基礎。就語音、音標而言,學生只要看見音標會讀,根據音標會寫即可;就詞匯而言,我們要教給他們識記單詞的方法;就語法而言,我們要根據“低起點,高興趣”的原則展開教學,學生能區分詞性、句子成分即可;涉及到閱讀,我們要大量的開展閱讀,讓學生生活在閱讀的世界里,培養學生的語感。王老師最后總結了一句話: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要人為增加難度。
王老師還給我們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些建議:1.要不斷吸收知識,更新知識結構。2.多對教材進行研究,提高自己中外文化的修養。3.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樣一來,才能身體力行,帶領學生共同開展閱讀;才能給學生挑選一些更加適合他們的視頻文化材料;才能滿足他們各種興趣的需要。
王老師還提出了“教師如歌者”的理念,同一首歌,演唱者不同,風格迥異,或蒼涼,或甜美,或憂郁,但是恰合演唱者的風格;課堂是我們的主陣地,教學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我們老師性格不同,教學風格也不盡相同,讓我們學習不同的歌者,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滿足他們成功的需要,共同來提高我們的英語教學水平。Just do it! Everything is possible!
初中英語培訓心得_初中英語教師培訓體會 篇3
為期12天的云南省省屬技工院校英語骨干教師培訓結束了,請允許我在這里真誠地表達我的謝意。感謝云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云南技師學院的領導、教師組織的這次讓我終身難忘的培訓,給予我與專家教師學習的機會。在這緊張、充實而又快樂的12天里,我感受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這次的教學培訓讓我受益匪淺,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聽了原一川、侯云潔等教授的理論指導,也觀看了一些教學實例,親身體驗了很多教學活動,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徹的領會了老師所講的內容。以下便是我的心得與體會:
一、重新認識了自我
通過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轉變。作為一位英語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英語知識,熟練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在英語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英語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不再把主要的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名成員,在探究英語的道路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和知心朋友。
二、對英語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學習侯云潔、盧啟毅教授講的一些教學技能及他們課堂教學的一些經驗感悟,我對英語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英語課以語言為對象,強調以任務入手,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在教學總體目標上,注意興趣的培養;在課程實施上,注重創造學習環境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注重參與實踐和創新發展;在語言教學的目標上,注重培養語感和交際交流能力;在教學評價上,注重運用激勵機制和多元評價。英語教師應具備基礎的聽、說、讀、寫、譯的教學技能,給英語教師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確了作為一名合格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三、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這次基礎知識專業的培訓對我來說收獲很大,語音、聽力、口語、寫作讓我的英語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外教老師的語音課,由原來不知如何正確發音到現在基本標準。通過外教老師的精心講解,讓我了解了如何較好的進行英語的聽、說教學。平時我們的英語教學讓學生有較沉重的壓力,不會感到學習的快樂,事實上每一項能力的教學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生不愿開口說英語是因為沒有安全的語言環境。強調詞匯和語法知識使教師經常當眾打斷學生的發言,讓學生覺得很尷尬,長此以往,學生就不愿當眾用英語交流了。因而,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在好的語言學習環境里,教師更注重交流的內容,而不是詞匯和語法的正確性。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生的口語能力才會不斷的提高。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目前我們授課形式還是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以課教課,教學的關注點主要還在知識的傳授上。由于受到這些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和支配,在課堂教學中語言信息量小,教學過程干澀,課堂操練機械單調,作業布置死板,評價手段低效單一,且不能很好地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提升自己的英語教學質量。讓教師從自己做起,突破自己的口語關,然后才有可能在課堂上,盡可能的用口語和學生去交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水平和能力。
四、對教學技能的新認識
在培訓的12天時間里,我們每天都是在非常輕松愉悅的氛圍和環境中,去感受異國文化,去領略真正的英語,去暢談各種話題;雖然剛開始我們也不敢輕易發言,不敢輕易開口,生怕不知哪句話說錯了,被專家笑話。但是,看著他們輕松、幽默的話語,隨著他們不斷的發問,我們也不由自主的開始參與到他們的對話之中,每當說完一句話,看到他們點頭或是會心的笑容,我明白他們真的知道我在說什么,也就更有了和他們交流的勇氣和信心。我想,關于這點的認識是我這幾天來大的感觸了。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日常教學活動,如何才能讓學生也像我們一樣,去體驗用英語交流的快樂和成就感呢?我想了很長時間,也在不斷的總結和嘗試。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需要貼近生活,符合學生興趣的需求,我們給學生設計的教學內容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故事、會話表演、游戲等;教學的語言材料要真實、實用。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學用結合。教師要使用各種材料和教具來組織教學。我想這也是我從這幾天的培訓得到的一大收獲。
其次,我還發現外教們很善于運用小游戲、小紙條等,吸引學生的注意、靈活安排教學組織和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此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參與到所涉及的話題當中來,才能體現出語言的交際性,才能實現師生之間或是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這樣做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起互相關心,合作的團隊精神。
再次,采用多種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優化教學過程。利用英語教學音像資源——圖畫、圖表、錄音、錄像等多媒體軟件,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規范的語音、語調,還可以提供真實自然的語言使用示范。多種媒體的運用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活潑,具有較強感染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同學注意,加深印象。
作為一線英語教師,通過這次培訓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非常榮幸能有一次這樣的學習機會,在以后的英語教學中勤于思考,善于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