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個全面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學習四個全面心得體會篇4
春節假期剛過,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重磅推出評論員文章,標題為《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布局——一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
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篇幅超過常規達到20xx字,《新聞聯播》頭條摘播700余字,新華社播發通稿、各地黨報同時刊發,可見其分量之重、意義之大,值得關注。
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強調,讓“四個全面”成為備受關注的“新提法”。“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全面”的本質——宏大的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蘊含了深刻的戰略思想。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
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于創新、獨具特色的系統思想。四個“全面”加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四個全面”的提出——主動的戰略選擇。四次引人關注的活動——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到廣東考察工作、紀念“八二憲法”頒行、制定“八項規定”。這四次活動,無疑正對應著“四個全面”。可見,運籌帷幄,從履新之際就已開始。從開始的兩年多時間里,幾次重大會議,正構成“四個全面”形成的路線圖: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到去年12月,“四個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眾,這一戰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個全面”的意義——立足現實的戰略抓手。“發展起來之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四個全面”,正是在中國發展起來之后,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從現實看,“四個全面”正是治國理政的“總綱”。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從這個角度理解,四個全面,抓住改革發展穩定關鍵,統領中國發展總綱,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
“四個全面”的哲學——辯證統一的戰略思維。“四個全面”的內容,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四者不是簡單并列關系,而是有機聯系、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建成小康社會、煥發改革精神、增強法治觀念、落實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的主線,勾繪出的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圖景。
“四個全面”的提法,“兼顧中國特色和世界潮流,體現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中國和中國人民闊步走向未來的關鍵抉擇”。
中央國家機關地位重要、責任重大,必須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始終把從嚴治黨擺在突出位置,強化落實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為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證。要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大力推進簡政放權,著力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并重,加強考核監督,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理論是時代精神的提煉與升華,理論上的成熟是一個政黨政治上成熟的標志,理論修養是領導素質的靈魂。青年領導干部素質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未來。重視和加強青年領導干部的理論修養,不斷提高青年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是增強團結、提高凝聚力、戰斗力的基礎,也是我們黨提高執政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
廣大青年干部要堅持不懈地抓好理論學習,特別要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自覺性堅定性。同時,要堅持不懈地學習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養成寬闊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永做人民的忠實公仆。同時,還要注意學習正確認識客觀事物、做好領導工作所必須具有的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全局思維、創新思維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歷史的和現實的領導工作經驗,努力提高領導水平和領導能力。
古人云:“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需要高素質的青年領導干部,高素質的青年領導干部更需要新的理論來武裝。領導干部只有重視學習、敏于思考、善于總結、勇于實踐、敢于創新,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兩個一百年”目標順利實現的領導者。
學習四個全面心得體會篇5
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整表述了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是實現中國夢青海篇的戰略指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青海篇的現實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高原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于一身的青海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人民生活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的基礎上,又在為到20xx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全面建成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青海篇的現實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青海篇的動力源泉。馬克思主義原理告訴我們,只有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在我們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現代化社會的征途上,更需全面深化改革。協調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我省各民族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實現中國夢青海篇的活力之源。
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青海篇的法治保障。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法治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省是我們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積極推進三區建設、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保障;依法治省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從嚴治黨,實現中國夢青海篇的法治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中國夢青海篇的關鍵所在。歷史經驗證明,只要我們黨從嚴治黨,黨和人民的事業就興旺發達。新形勢下,只有全面從嚴治黨,在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等各個方面“嚴”字當頭,才能在青藏高原艱苦的環境中經受住“四大考驗”、戰勝“四大風險”,才能使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青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