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改革進行到底》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3篇)
將改革進行到底心得體會【一】
《將改革進行到底》這個片名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此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曾在G20杭州峰會上發表題為《把改革進行到底》的主題演講。毛澤東有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顯然,“將改革進行到底”既是時代的主題,也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新的號召。
當前這種形勢,強調“將改革進行到底”是非常必要及時的。雖然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但是還有不少領域需要完善。比如經濟高質發展、鼓勵創新共享、擴大就業、增加人們收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房價教育醫療改革等領域需要進一步改革創新。在這樣關鍵路徑選擇上,絕不能開倒車,唯有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唯有改革到底,我們才能達到目的地。只有將改革進行到底,我們才能義無反顧,把我們的國家建好,把我們的家庭搞好,把我們的日子過好。
這部片子是“首次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全景報道”,特別是“集中反映近年來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而且“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該片的關鍵詞,同時“展示了人們群眾的創造、創新、奮斗”。這個片子的思想性和故事性很強,內容會讓觀眾有收獲,如同網絡上頗流行的一句網語:我有思想,還有故事,你有酒嗎?
這個片子對于“獲得感”的偏愛,令人驚喜,是實在之處。我們且不說這部片子是否有古人所說的“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這樣來得實在,就是現在的“我和烤乳豬之間只差一撮孜然”、“我和扇貝之間只差一粒大蒜”之類的網絡流行語,也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是多么實誠可愛,更可以相信這部實在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政論片,當不會沉浸在“宏大敘事”里自我感覺良好或者不能自拔,見人見物見事見水準的獲得感就說明了改革不是玩虛的,是實打實的好處。這個時代,誰再忽悠,誰一定會被疏遠;誰再欺騙,誰必然會被拋棄。只有真實的改革創新,方得永遠的支持和永恒的魅力,人氣爆表,真愛到底。
生年不滿百,人生常苦短,何必懷什么千歲憂,不如秉燭夜看。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愿在種花家。我想《將改革進行到底》這部片子,應該是一壺美酒,足以慰風塵。
將改革進行到底心得體會【二】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綠水青山》于7月22日晚8點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首播。本集聚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從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提出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要論述出發,反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基于此,黨的xx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視為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融入治國理政宏偉藍圖,從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到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再到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領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改革的原動力。必須承認,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人民群眾普遍富裕起來。但是粗放的發展方式,也使我們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我國發展仍然面臨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資源約束趨緊的嚴峻形勢。恰如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指出,我們在快速發展中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這樣的狀況,必須下大氣力扭轉。對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凡此種種表明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經形成,為美麗中國構建了一幅生態藍圖。
春種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黨的xx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綠色發展”理念不僅一步步轉化為各地各部門切實的行動,也真真切切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20xx年到20xx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從3個增加到了84個,20xx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城市顆粒物濃度和重污染天數持續下降;20xx年,全國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可以這樣說,放眼中國,綠色發展底色日益亮麗,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美好家園的神州圖景,正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良好的生態是人類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美麗的綠色是人類共同向往的價值訴求和美好愿景。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我們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還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邊合作機制,互助合作開展造林綠化,共同改善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生態挑戰,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應有貢獻。盡管面臨著來自國內經濟轉型等多重挑戰,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以立說立行的實際行動為全球生態安全貢獻力量。就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來說,中國承諾令世界驚嘆: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60%—65%,充分彰顯出負責任大國的中國擔當。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加快補齊生態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所必須攻克的難關,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所必須答好的考題。“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擲地有聲的話語,體現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宣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決心,更擔起了一份特殊的歷史重任。有理由堅信,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良好生態環境定將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將改革進行到底心得體會【三】
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持續熱播。第六集《守住綠水青山》講述的是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不是哈姆雷特似的兩難選擇,而是可以雙贏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發展理念,對我國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進行了全面部署和改革,助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住綠水青山。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沒有良好環境的支撐,我國的經濟又怎能持續健康發展,環境問題也將積重難返。新形勢下,如何守住青山綠水,保護生態環境深深叩問當下。
對環境問題要有“知微知彰”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多次提到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對待壞境問題,必須深刻認識其根源、形成和發展過程,了解環境問題對生活、生產、經濟發展的深刻影響。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樹立環境危機意識,不能單純地去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的生存問題,要敢于擯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敢于沖破經濟利益問題的約束,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戰爭。
對環境問題要有“刮骨療毒”的氣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推進,創造一個個世界奇跡。但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這種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得來的發展是不健康的,也是不持續的。所以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改革進入深水期的時期,必須擁有“刮骨療毒”的氣魄,敢于破除沉疴痼疾,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敢于觸碰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以一種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氣,持之以恒的毅力,大力整治環境問題,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對環境問題要有“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環境問題持續發酵,亟待解決的今天,責任擔當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地區經濟社會能否健康持續發展,關鍵在于該地區黨委和政府對環境治理是否有“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隨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治理環境問題的責任扛在肩上,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砥礪奮進,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相信“生態文明建設”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掀起保護生態環境的滾滾浪潮。
江山如畫,旖旎多姿。這是我們的祖國,更是是我們的家園。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大力推進,多嬌江山、碧水藍天將映入我們的眼簾,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將秉持“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發展理念,做好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共建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