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遵義會址心得及感悟【精編版】
【篇一】
在遵義城有一條湘江河穿城而過,城市被分為兩半,一半是新城,另一半則是老城。老城有條楊柳街,這兒就是著名的遵義會議會址所在地。走完楊柳街,展現在眼前的就是一條古老的街道——步行街。
這條街是近幾年來,遵義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重新修建而成的。每當走在這條街上,以前古老的街道就清晰的浮現在我眼前:那時,沒有人提起步行街不搖頭的。以前的步行街路面凹凸不平,一下雨,凹進去的地方盡是積水,車輛一開,水花四濺。還不光這樣呢,那時的果皮箱很少,街上垃圾成堆,住在街道兩旁的房子的人們經常使垃圾“空降”到路上,有各種顏色的塑料袋、五花八門的糖紙和紙屑,甚至還有未燃完的煙頭,這些東西使步行街變成垃圾街。就算是拿房屋來說吧,路兩邊都是木板房,搖搖欲墜,像一陣風就能把它吹倒似的。晚上的步行街熱鬧極了,景色更“誘人”。一些小攤為了賺錢,紛紛“擺開酒席”,什么油炸火腿腸、烤羊肉、炒洋芋,弄得整條街烏煙癉氣,叫賣聲、打鬧聲、還有……真是吵得人頭昏眼花。來參觀遵義會址的外地游客都搖頭嘆氣。
可是改革開放后的步行街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面上,用印有人字紋的青石板輔成,街道用的長方形青石板,人行道用的是正方形青石板,據說,走在上面還可以按摩腳呢。路中央有一些長扁竹條做的正方形花箱,里面栽有小樹和小草,花箱四周有幾十個小花盆,每過一個季節,栽的花就要換一種。街道兩邊隔個十來米就有一把長椅,專供人們走累了休息。為了保護環境衛生,在路邊都設有不銹鋼的果皮箱,它隨時隨地提醒人們要愛清潔,講衛生。要使人們夜間行走方便,就在路邊修了一些三、四米高的燈,燈柱是藍色,燈罩是玉蘭花的形狀,看上去優雅、美觀。在街道兩旁有商店、銀行等,有賣皮鞋的、有賣生活用品和玩具的。還有食品店,比如說:羊肉粉館、水餃店等。這些都是方便老城人們的需要才開設的,招牌被弄得引人注目,店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商店后面是一座座住宅區,黃墻紅瓦,都是想配上遵義會址,修建了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房子。晚上,人們吃完飯還可以來到步行街散散步或逛商店。
步行街成為人們休閑愉樂的好去處。
【篇二】
我們班同學的家鄉遍布五湖四海,地地道道的貴陽人也沒幾個。你們想知道我來自哪里嗎?下面就讓我來介紹給大家聽吧。
從貴陽北行126公里,就到了我的家鄉——遵義。一進入收費站,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
遵義是著名的“紅色圣地”,坐落在祖國的西南方。這里群山矗立,樹木成行。城市里居住著幸福快樂的遵義人,他們心靈手巧,能做出許多美味的遵義小吃。每天,他們一大早起來,做米皮的做米皮,做蛋糕的做蛋糕,壓粉的壓粉……還沒天亮的時候,路邊的小店早已亮燈,燈下,勤勞的人們忙得不亦樂乎。燈影下的街道,寂靜無聲。要到日出的時候,才能聽見一些吆喝聲:“北方饅頭嘍——北方饅頭嘍——”純正的遵義方言,句句沁人心脾。
天亮了,沉睡的花兒展開她絢麗的花瓣,朝霞伴著陽光輕輕喚醒人們,晨曦的第一縷光輝射在遵義會議會址樓上,古色古香的會址光榮綻放。遵義真正的一天開始了。紅軍山頂上高大的英雄紀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大字閃閃發光,特別是碑頂那顆最閃亮、最引人注目的五角星,閃爍著革命的艱苦卓絕,照耀著我們的未來,還有那高聳入云的婁山關,也在晨曦中顯現出它的雄姿……
一到正午,桌上就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吃,有香辣爽口的劉二媽米皮,有熱氣騰騰的羊肉粉,有酥軟可口的雞蛋糕,還有白嫩柔滑的豆花面……真令人垂涎三尺。
每當盛夏來臨,湘江河上的獨竹漂愛好者們會舉行一場比賽。獨竹漂是遵義人民最喜愛的一種水上運動,你只需要兩根長竹竿,隨時可以在水上玩。先把一根竹竿放在河面上,再雙腳獨立在竹竿上,重心不穩的話就會掉到河里。站好后拿起另一根竹竿像劃船一般轉動,你就會動起來了。每當到了比賽之時,所有的獨竹漂愛好者們都聚在一起,歸先劃到終點的獲勝。比賽開始了,大家群情激昂,熱血沸騰。選手們神經緊繃,你追我趕,毫不示弱。長達1公里的賽道上水花四濺,水珠騰起來,濺得他們一頭一臉。經過5天的輪番角逐,冠軍產生了。人們簇擁著他,給他戴上大紅花,給他的竹竿兩端系上隨風飄揚的彩帶,對他表示衷心的祝賀。這時,人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之中。
這就是我的家鄉——遵義,一個充滿歡樂的城市。來吧,到我的家鄉來,我們會張開雙臂歡迎你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