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三項機制心得體會范文3篇
黨員三項機制心得體會范文1
據悉,陜西日前出臺《陜西省黨政干部鼓勵激勵辦法(試行)》《陜西省黨政干部容錯糾錯辦法(試行)》《陜西省推進省管黨政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辦法(試行)》。建立干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是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的制度安排。三項機制銜接配套是培養干部健康成長的新方法,各級部門應急時準確的運用到工作中去。
建立鼓勵激勵辦法是干部成長的一劑良藥,這一政策的出臺在很多程度上調動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讓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獎、獲重用。在辦法中,黨政干部鼓勵激勵工作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考評、貧困縣扶貧績效考核結果為主要依據,充分運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平時考核、綜合研判等結果。來推動干部對于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是干部成長的心理雞湯。常在河邊走,濕了鞋怎么辦?記者了解到,《陜西省黨政干部容錯糾錯辦法(試行)》日前出臺,就是為了讓干部沒有后顧之憂,愿干事、想干事、敢干事,在改革深水區,買了份“涉水意外險”。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確或不可預知的因素,在創造性開展工作中出現失誤或造成影響和損失的;在推動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中,因大膽履職、大力推進出現一定失誤或引發矛盾的;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中,因著眼于提高效率進行容缺受理、容缺審查容錯認定按照提出申請、調查核實和認定反饋的程序進行。
建立“能上能下”機制是干部成長的最終歸宿。綜合運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考評、扶貧績效考核及生態環境、安全生產、WW綜治、黨的建設等方面工作不力的責任認定結果進行調整。履職不力領導干部就得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這樣的干事創業環境才有精氣神。日前,《陜西省推進省管黨政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辦法(試行)》出臺,這不僅可以彌補干部管理中退出機制的缺位,又能限度地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辦法》重點解決省管黨政領導干部能下問題,建立健全不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履職不力、工作平庸,不適宜擔任現職的領導干部調整退出機制。明確省管黨政領導干部下的調整方式主要有: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視情節輕重予以確定。
省管黨政領導干部因上述情形進行組織調整或問責追責,一般按照報告、審核、報批、決定、談話等程序進行。調整后的領導干部,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突出,因工作需要經考察符合任職條件的,可以提拔任職。
黨員三項機制心得體會范文2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是提振黨政干部精氣神、助推發展的強大動力。日前,省、市委均出臺了激勵干事、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為干部甩開膀子干事創業奠定了堅實基礎。連日來,各縣區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三項機制”,結合實際貫徹落實,確保省、市委各項要求落地生根。
激發干事熱情實現追趕超越
7月20日,金臺區委召開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深入學習“三項機制”精神實質。會議要求,全區上下要把學習貫徹“三項機制”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與當前的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確立追趕超越的目標,堅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凝聚團結實干的合力,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要追趕超越,率先實現精準脫貧目標,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全力建設幸福感城區,給人民群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渭濱區正處在重返全省五強區的關鍵時期,貫徹落實好省、市委“三項機制”是有力保障。對此,渭濱區認真學習貫徹相關文件精神,讓能干事、干成事者受褒獎、獲重用;讓敢擔當、敢創新者沒顧慮、有舞臺;讓不適應、不作為者受懲戒、讓位子,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區上將充分調動全區干部的積極性,圍繞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努力打造一流干部隊伍,為重返全省五強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保障。
陳倉區按照省、市委要求,把建立健全“三項機制”作為今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科學管用的干部激勵機制。特別是結合今年鎮換屆工作,在鎮領導班子屆末研判中,提出“現班子成員在全額定向推薦中推薦票未過半數,或民主測評不稱職得票率超過三分之一,或民主測評優秀和稱職得票率未達到三分之二,經組織考察認定為不宜繼續提名的,不再提名”的規定,對工作平庸、碌碌無為、混日子的干部進行調整,讓不干事者讓位。
給干事者加油為擔當者兜底
7月19日,鳳翔縣委召開中心組學習會,要求全縣上下把力量凝聚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把推進落實“三項機制”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四位一體”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年活動、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嚴肅換屆紀律等當前重點工作相結合,做到各項工作統籌推進,為打造寶雞副中心、建設“三個鳳翔”、實現經濟大縣向實力強縣跨越而努力。
省、市委“三項機制”出臺后,岐山縣立即召開縣委常委會、縣委中心組學習會進行傳達學習。會議要求,要切實增強貫徹“三項機制”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常態化從嚴要求與制度化激勵保障相結合,有效解決黨員干部不為慢為、慵懶懈怠等問題,限度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激情和熱情,凝聚追趕超越的精氣神,營造爭先創優的好氛圍,讓干部個個重任在肩,為實現岐山縣跨越趕超提供強大動力。
7月19日,扶風縣召開專題會議學習市委出臺的干部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精神。會議要求,要增強干部“職業責任感、工作成就感、政治承認感、社會榮譽感、待遇滿足感、履職自豪感”,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考核導向性,形成政績考核的正向激勵。同時,制定出臺了《扶風縣“為官不為”評價考核問責辦法(試行)》,下硬茬對為官不為者進行處理。
連日來,眉縣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大學習、大討論,認真學習貫徹市委出臺的干部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精神。據悉,眉縣將積極優化政治生態,樹立用人導向,塑造制度環境,讓工作上干得多、干得好的人得到組織的認可,把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出來,不斷發揚領導勤政、干部勤奮、群眾勤勞的眉縣“三勤”精神,激勵全縣干部創新實干,推動縣域發展再上新臺階。
凝聚發展共識破解發展難題
近日,鳳縣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審議了“三項機制”具體貫徹意見(辦法),并從激勵、考核獎懲、容錯糾錯等多方面提出了實施辦法。意見指出,要鼓勵干部勇于擔當,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在工作中敢于先行先試,對于敢啃“硬骨頭”、敢“地雷陣”的干部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或差錯,組織應挺身而出,旗幟鮮明地給予支持鼓勵,為激情干事者撐腰打氣。要堅持憑實績用干部、以作為定地位,讓一批扛事頂硬、主動作為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導向。
7月18日,麟游縣召開縣級四大班子集體學習會議,圍繞落實“三項機制”、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提出了詳盡的貫徹意見。會議要求,全縣上下要扎實落實激勵機制,著力解決好領導干部“不愿為”的問題;認真落實容錯機制,著力解決好領導干部“不敢為”的問題;嚴格落實能上能下機制,著力解決好領導干部“不會為”的問題。由縣紀委和縣委組織部等相關部門,圍繞讓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等方面,結合縣域實際健全完善好“三項機制”,積極營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創業環境。
省、市委“三項機制”出臺后,隴縣先后召開縣委常委會、中心組學習專題會議迅速傳達學習,并進行了認真討論。會議要求,全縣干部要自覺踐行、勇于擔當,解放思想、干事創業,發揚說真話、干實事、求實效的作風,把精力投入到一心一意謀發展上來,將“三項機制”精神要求細化到信訪穩定、安全生產、項目建設等具體工作中,解決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站穩立場服務中心、發展經濟等問題,為實現追趕超越發展作出新貢獻。
在學習貫徹省、市委“三項機制”精神中,千陽縣制定了“一個意見兩個辦法”,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注入動力,給亂干事、不干事的干部增加壓力。據悉,千陽縣綜合運用評優樹模、考核獎勵、提拔任用、關心關愛等手段,對工作優秀、業績突出、群眾滿意的干部進行提拔、重獎。同時,細化明確了9種容錯情形,讓創新創業者打消顧慮、輕裝上陣,為敢闖敢干者打上“強心劑”、吃上“定心丸”。
省、市委“三項機制”下發后,太白縣先后召開了縣委常委學習討論會、縣委中心組擴大會議,就貫徹落實“三項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據悉,太白縣建立了適合縣情實際的“三項機制”,從評優樹模、選人用人、能力提升、生活關愛、考核獎勵和社會輿論激勵六個方面制定了激勵措施。同時,提出了政治規矩和政治意識淡漠、履職不力、嚴重影響爭先進位等二十三條干部不適宜擔任現職需要調整的情形,并在容錯糾錯機制方面增添了暫緩環節,對一時難以定論的進行暫緩處理。
黨員三項機制心得體會范文3
在陜西省實現追趕超越、決勝小康的關鍵時期,省委主要領導及時提出干部管理激勵、容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漢臺區深入學習貫徹干部工作“三項機制”,修訂完善貫徹落實具體細則,注重激發和保護黨員干部“想干事、干成事、善創新、敢擔當”的工作激情,讓平庸者出列,為優秀者進位,為譜寫建設陜西強區新篇章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一、為能干事的干部打好“強心針”,讓他們甩開膀子有激情
漢臺區深入貫穿落實鼓勵激勵機制,注重配套完善考核制度、綜合評價干部實績、強化結果運用等手段,讓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質上得獎勵、政治上有提升。
1、優化考核“指揮棒”。把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脫貧攻堅績效考核、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重大工作、重點項目專項考核等考核結果作為鼓勵激勵干部的重要依據,著重在領導經濟工作、應對復雜局面、推動創新創業、維護群眾利益、加強黨的建設等方面,考核干部的政治素養、擔當精神和工作實績。
2、建立評價“矢量圖”。探索建立干部實績評價體系和量化評價模型,不斷完善公務員崗位績效考核評價內容,對干部的硬實績、軟實績實行量化考核,注重在城市拆遷、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推進、處理矛盾糾紛、落實“兩個責任”等工作一線和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考核、考察干部。
3、強化結果“風向標”。按照“依托考核、突出基層、獎優罰劣、鼓勵實干”的原則,充分運用領導班子和干部平時考核、綜合研判結果,科學制定評優評先比例和干部獎勵分配政策,優先提拔使用在目標責任考核和重點領域、重大專項工作考核中表現突出的干部,讓肯干事、會干事、講奉獻、有實績的黨員干部受表彰、得實惠,讓不作為、慢作為的干部受懲戒、受警醒,形成獎優罰劣的鮮明導向。
二、為想干事的干部吃下“定心丸”,讓他們放下包袱有底氣
漢臺區深入貫徹落實容錯糾錯機制,將把握原則與科學考量相結合,注重保護但不縱容,注重容錯更要糾錯,讓干部在改革發展中卸下思想包袱,敢想、敢做,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1、準確把握原則。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三嚴三實”要求為出發點,嚴格按照“三個區分開來”和“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實事求是、鼓勵改革創新、注重抓早抓小、支持干事創業”五項原則,正確處理干部在履職擔當、改革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旗幟鮮明地支持和保護黨員干部勇于干事、積極作為。
2、科學設定流程。一方面,準確制定把握容錯免責的11條具體情形,綜合研判問題發生的背景原因、動機目的、政策依據、情節輕重和性質后果等方面因素,把謀私與為公區分開來,真正保護實干者。另一方面,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制度為準繩,按照申請、核實、認定、暫緩、反饋、報備六項程序,規范容錯免責的具體操作流程,細化步驟環節,給予當事者以公開、公正、的組織認定。
3、注重糾錯改正。對確定容錯免責的單位和個人,及時指出錯誤和問題所在,幫助分析原因,督促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蹤監督落實。對同一類問題頻繁出現或同一行業、領域集中出現的易錯情形,進行針對性研究分析,找出易錯風險點和問題癥結并警示提醒,防止類似錯誤和問題重復發生。
4、注重澄清保護。對容錯免責主體通過談心談話、會議通報等方式澄清事實、消除影響,確保其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評先評優等方面不受到負面牽涉。同時全面收集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充分聽取被反映單位或個人的解釋和說明,堅決查處惡意中傷誣陷他人、干擾改革創新的行為,對容錯免責的干部,加強跟蹤管理,避免出現借容錯來縱容、包庇,成為違紀違規情形的“擋箭牌”。
三、為會干事的干部“騰位子”,讓他們大展拳腳有舞臺
漢臺區深入貫徹落實干部“能上能下”機制,細化“下”的標準、規范“下”程序,進一步強化問效問責,劃出“下”的硬杠杠,同時注重剛性執規與人文關懷相結合,讓干部“下”得服、“下”得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鮮明導向。
1、明確“下”的標準。與鼓勵激勵機制精準對接,充分運用目標責任考核、脫貧攻堅績效考核、重大工作和重點項目專項考核等考核結果,科學界定了在生態環境、安全生產、WW綜治、黨的建設等工作不力的7大方面及16種具體情形,制定了“下”的具體標準,對考核優秀,優先提拔使用,對落實不力的給予降職、降級、免職等組織調整。
2、規范“下”的程序。組織人事部門嚴格按照報告、審核、報批、決定、談話等五項流程,根據有關職能部門提出的考核意見和責任認定,提出領導干部退出現職的意見,同時,充分聽取業務主管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干部群眾的意見,核查退出原因,相互比較印證,確保“下”的意見客觀公正、全面準確。
3、強化問效問責。把督查問效作為督促干部擔當作為、推進能上能下的重要一環,整合紀檢、組織、考核、人社、督查等部門,發揮問效問責職能,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督查事項,通報督查進展,審定督查意見,構建聯動規范、齊抓共管的督查問效問責格局;注重創新問效方式,實行督查清單制,將重大決策落實、重點工作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等工作作為問效焦點,建立“白、黃、紅”三色問效制度,精確識別“不作為、慢作為”的責任,建立與考核獎懲、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相銜接的聯動機制,實現問效與問責無縫對接,用聯動問責扎牢工作底線,讓干事勁頭不足、進取意識不強的干部受懲處、受警戒,督促全體黨員干部主動作為、積極作為。
4、注重人文關懷。對退出的領導干部,繼續堅持談心談話制度,鼓勵他們卸下思想包袱,勇于擔當作為,并發揮自身優勢,以積極心態投入新的崗位。針對因能力素質不足而退出的干部,根據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積極開展專題培訓,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履職能力。定期掌握干部退出后的工作情況,對新崗位工作成績突出、符合任職條件的干部,重新按程序調任或提拔擔任適宜的領導職務,真正形成優進劣退的良性動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