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精選10篇)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1
家風——一個令人深受感悟的詞語成就了我,使我忍俊不禁覺得心中滿滿都懷著感激之情,在生活中,我熏陶著那獨一無二的好家風伴我成長,讓我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變成一個積極向上、謙虛、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是哪些好家風改變了我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俗話說“父愛是船,母愛是帆。”父愛破著浪前行,母愛引導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的行駛,他們讓我在成長的海洋中乘風破浪,讓我不畏前險。”誠實守信,誠信待人”隨著時間的腳步潛移默化地成了我的好家風,他就像春天柔和的雙手溫暖著我的心田,讓我心中的花朵絢麗地綻放,讓傳統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是我的家風之一。深深的教導: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有一點兒的害人的想法,也不能丟了那么一點兒的預防壞人的一種正確的心里”。而且,要尊敬長輩、勤勞節省、誠實守信、樂于組人、不驕不躁。記得那次我還小,去郊外游玩過程中,閑著無所事事的我,一邊用小手牽著媽媽的大手,一邊觀賞著唯美的畫面,突然,"呸"的一聲,一口痰調皮的從我的小嘴跳了出來,隨即,又不聽話地蹦到了地上,這時媽媽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察覺到我的動靜,立馬張口就急的火著了似的“哎呀”!
你什么能這樣破壞環境呢?你知道嗎?環衛人士早出晚歸,不管什么節日都沒有假期,可幸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為會深深的刺痛他們的心!害人之心不可有呀,!聽著媽媽的喋喋不休的教訓中,我漸漸的把紅的像小蘋果的小臉低到了地上——那次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把“害人之心不可有”改成了“害人之心不可無”了,所以即使這件小事有多么的小,也教導了我待人處事。最后,我想說“好家風養育著我,成就了我!”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為,收獲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獲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獲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給我們播下、收獲了一種習慣、性格、命運,最終成就了這么一個我,它還讓我有一技之長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無憂無慮、井井有條,F在的我,就是你澆灌過的樹,你又是一頂小傘幫我擋過那一陣陣風,一滴滴暴雨,謝謝你,你成就了我,你的恩情我一定用行動涌泉相報!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2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指導下,每個家庭在不違背國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現代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良好家風;借助互聯網家譜為工具傳承家文化(家規、家訓、家風),延續家興業旺,譜澤后世;實現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規: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后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于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
家訓: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訓屬于家庭美德的范疇。家國同構,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于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家風: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沒有家規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規矩; 沒有家訓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標準;沒有家風的家庭,缺乏延續家興業旺的環境。
您的家庭屬于什么之家?
古人云:有家譜的家庭,屬于耕讀靠譜之家;有收藏家譜的家庭,屬于名門望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將相之家。
我在思考:我的家庭屬于什么之家呢?雖然我們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我們家世代傳承了華夏民族優良的品質,在不知不覺中延續著這樣的家風:家德是尊老愛幼、寬容博愛、善待他人、重禮謙讓;家規是站坐有姿、互敬互愛、勤儉持家等;家訓是誠實守信、見義勇為、清白做人、愛崗敬業等;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家風也要增添新的內容;尊重孩子、善于學習。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是什么?就是家規!罢\信乃為人之本!边@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家的家規。從小爺爺奶奶就告訴我,做人要誠實,那樣別人才愿意跟你做朋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深深地記住了這句話,生怕別人不愿意跟我做朋友,那豈不是很孤單?
我曾經讀過一篇故事—《狼來了》,故事里的那個孩子,就是因為多次欺騙了山下的大人而喪失了性命,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我可不能像他那樣。
有一次,周末在家里玩,因為檢查作業的時候粗心大意,忘做了一項作業。星期一,來到學校里,老師抽查時才發現作業忘做了。老師在“審問”我時,因為心虛,我支支吾吾地說了半天:“我……我那個……作業忘帶來了!闭f完這句話,我的心砰砰直跳,生怕老師看出了這其中的貓膩,弄得我都不敢直視老師的眼睛。幸好老師沒起疑心,我才逃過了這一劫。我忍不住慶幸,心里想:還好沒有發現,我今天回去就把它補起來,看誰知道!
回到家里,感覺氣氛怪怪的。剛做完作業,奶奶就叫我過去:“說吧!為什么撒謊?”“我作業沒做。”“那你為什么要撒謊呢?”“我不想讓老師知道!”“你以為瞞得過老師?”“對不起,我錯了。”因為慚愧,我低下頭認錯!爸e能改善莫大焉。既然知道錯了明天就跟老師道個歉吧!”“哦!”第二天,我私下跟老師道了歉,老師并沒有責怪我,還夸我是個知錯能改的好孩子,這讓我更加羞愧,同時,也感覺心里甜甜的。
你真誠待人,別人也會用同樣,甚至更多的真心來對待、回報你。讓我們一起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吧!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許多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節約”。
我家最會過日子了,外婆常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所以我家洗過菜的水是留著澆花的,每天洗衣服的水用盆盆罐罐留著沖廁所。
記得有一天,我剛起床,朦朧地走向洗手間,擠了牙膏,接著把水龍頭開到最大,一直開到我刷牙完畢才關上。外婆看到了這一幕,走過來皺著眉頭對我說:“你呀,真是不懂節約,你是一名出色的少先隊員,你是否計算過,如果你每天浪費500毫升的水,按照我們國家現在將近14億人算的話,一天浪費了7000升。如果你再這樣浪費下去,你的眼淚將成為最后一滴水!边@時媽媽又走過來和我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蔽衣犃诉@話以后深有感觸。
我們不光節約水,還節約電。我們家里每個人都有一個習慣,走到哪里不需要燈的時候都隨手開,隨手關。這些好習慣是在外婆潛移默化下帶動了全家。
外婆常說,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我們家世世代代應該繼承的家風。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堅!泵慨斂吹竭@句話,就想起了爺爺常對我說的話。
我的爺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現在年紀大了,很少做事,但他還是經常教育我們要愛惜糧食。我們小時候,他告訴我們李紳的《憫農》,并且常常說:“每一粒米都是汗水換來的,俗話說‘一粒糧食一粒汗’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彼诩抑鲝埑远嗌偈⒍嗌,不浪費糧食。這是——儉養德。
除了這,我們家還有另一條家規——孝當先。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家也崇尚這一條,孝其實很簡單,早上起床為父母,爺爺奶奶各泡一杯茶。在他們累時為他們揉揉肩,他們工作回來之后,為他們倒一盆水泡泡腳,在他們吃飯時為他們夾一塊肉,在晚上睡覺時問候一句晚安,孝,就是這么簡單。不僅我們這樣,爺爺更是做出了表率。我的爺爺大約5歲就沒有了母親,后來,他的爸爸又娶了一位,也就是現在的太太,爺爺跟著太太生活了約6、7年,之后便出去做事了。太太有3個兒子,1個女兒,但是沒人養她,結果,爺爺養了太太22年之后,太太的小兒子,也就是我的`幺爹,把太太接去住了約7年。今年太太已經97歲了,又送回了我們家,爺爺盡心盡力的關心她的冷暖。因為爺爺說:“好歹是跟太太生活了幾年,要報答養育之恩!边@就是我爺爺要教導我們孝為先的原因。
爺爺是一個平凡的人,但爺爺的話使我終身受益。我一定會遵守我們家的家規——儉養德和孝當先。良好家風,從我做起。加油!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6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笔茄,大到一個國家,小到每一個人,都要遵守規則。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或誠實守信,或尊老愛幼,或勤儉節約,我的家風是吃苦耐勞和誠信有禮。
先來說說吃苦耐勞。從小媽媽就對我說:“你要吃苦耐勞,現在不好好學習,向上進步,等到長大了,后悔也沒用了。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你記住了嗎?”那時的我似懂非懂地聽媽媽講這些。現在,看著在路邊乞討的那些人,我全明白了。他們是很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從小怕吃苦、不好好學習,現在才乞討為生,所以我要聽媽媽的話,不怕吃苦、努力學習,掌握本領!
再來聊聊誠信有禮。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媽媽帶我去外婆家玩,我不小心把外婆心愛的花盆打碎了,心想:完了,外婆肯定會生氣的!這可怎么辦呀?我見外婆在廚房燒飯,剛想逃走,耳邊卻響起媽媽對我說過的話:“做人要誠實,不可以欺騙別人,不然的話,別人就再也不信任你了!”我怎能把媽媽的話當耳旁風呢?
于是,我鼓起勇氣,對外婆說:“對不起,外婆,我……我不小心把您的花盆打碎了,實在對不起,我下次來的時候賠您一個,您能原諒我嗎?”外婆聽了,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沒事兒!你能主動承認錯誤,是個誠實的孩子!”我聽了,心里暖洋洋的。“對了!”外婆又說,“那個花盆你也不用賠了,家里多得很。”“謝謝外婆!我下次會注意的!”外婆原諒了我。我想:其實承認錯誤并不可怕嘛!我心里暗暗發誓,以后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懂禮貌,人人愛。上幼兒園時,媽媽就告訴我見到人要打招呼,可我生性內向,每次見到人都害羞,不敢打招呼。直到上了小學,我的膽子才漸漸大了起來,見到人敢主動打招呼,別人都說我懂事了許多,F在我上四年級了,認真學習之余,學著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連我媽媽都說我長大了,不一樣了,變得勤快了、懂事了。
這就是我的家風,你們呢?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7
若是留意,便會發現路邊的花壇是多么的整潔,里面的植株沒有冒冒失失的長到公路上,而是規規矩矩的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絕不逾越花壇的邊緣。而生在荒野中的花花草草,糟亂無章,讓人難以前進半步。家長就像是園林工人,孩子就像是這些花草,不經修剪,難成人才,而家風家訓正是影響孩子最大的無形剪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學習與鞭撻是我們家的家訓,就像是小樹在小的時候不經過扶持,那么長大后可能會稱為一顆沒有價值的歪樹,只能被用作柴火。一個人,若是在小時候不予以鞭撻,走上歪道,那么以后是很難再走回正道的。行為舉止要在小時候就加以規范和約束,使之成為習慣,長大之后才能更好地管教。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
孝順是我們家的家風,就像一句古言:“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比如說,在家里老一輩的人說活,小一輩的都要好好聽著,就算是說錯了,也不可當面指責,可以事后悄聲提醒。不可高聲而語,不可頂撞老人,不可早于老人動筷,不可長輩站立幼輩坐,家中以老為尊。從小便收到這種風氣的熏陶,尊老愛幼就已經形成了習慣,形成了風氣,即便出門在外,也會牢記這些教誨,良好的習慣帶到社會,去感染更多的人。孝順重在心,而非行。就像一個有錢人,他每月都會寄錢給他的父母,雇用最好的保姆,卻不經;丶铱纯此麄,那么也不能稱之為孝,這是假孝。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它對于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不可忽視的約束作用。家訓會隨著家族的發展而不斷流傳,同樣,家訓也可以作為一個家族的形象,當一個家族被別人說起時,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這個家的家訓,它象征著這個家族的品質。家訓在祖國的繁榮富強上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國家的昌盛繁榮自然也離不開良好的家訓。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的往往是因為家族中有一位出類拔萃之人,他被家族其他成員所宗仰追慕,再經過家族子孫代代的恪守祖訓,漸漸地才形成。
因此,擁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家訓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有重大作用的,無論何時都不可忽視它的存在價值。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8
這股“風”在我們的班級里叫班風,在我們的校園里叫校風,在學習中呢,叫學風!那大家想想看,這股“風”要是在家里呢?對了,顧名思義就是家風啦!要是想要為人行好事,就要受家風的影響。我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家風的重要性吧!
從前,有一戶人家堅信孩子們苦一點累一點才能成才,于是,他們那戶人家就把年幼的孩子當成狗一樣養在家里。家風不正把孩子當成狗一樣養在家。下面,我在為大家講一個關于家風的故事吧:有一戶人家里有一個女兒,名叫小琪。
因為爸爸曾經救起過一個險些掉下樓的老太太,女兒小琪,深深受到爸爸家風的影響。在某一年的夏天,小琪中午放學回家的時候,在路上撿到一個鼓鼓的錢包。女兒小琪咽了口氣,撿起那個鼓鼓的錢包,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頂著大太陽站在那兒,靜靜地等待失主找回,她手上鼓鼓的錢包。因而被評為20__年度“美德少年”。
爸爸一直用這兩件事告訴我們,家風很重要!我很好奇,人家的家風是美德行善。那我們的家風呢?爸爸說是:“誠實守信有責任;為人謙虛,懂禮貌;生活就是兩個字:行善;對自己的祖國千萬不能有貪念,做到不貪心,不私心。到哪兒里,都不能忘記你是中國的一份子!”
家訓,家規,家風都非常重要!真是不容小視啊。雖然,在平常的生活當中它們被忽略。需要會有一些尊重它們的人們。快快快,奔跑起來!把步伐加快,舞起來,跳起來,動起來,我們需要你們的加入,需要你的支持,需要你們的汗水付出的努力,終將得到回報!大手,小手統統牽在一起吧!讓我們踏上優良家訓,規,風的大船,揚帆遠航嘍!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9
我們家傳承下來的好家風是:勤勞大方,孝順節約。外婆是我們家里的榜樣“好家風”。
外婆很勤勞,每天早早的起床,出去到田里干農活,給菜翻土,讓他們長得更強壯一點,還要做種菜、摘菜、除草等很多雜活累活,所以每天晚上都要很累很累地回家。
外婆很節約。她把用過的塑料袋子清洗一遍,再循環利用。外婆不穿好看的新衣服,舊衣服破了,在上面補一下也能將就著穿。她把能省的錢都省下來,攢起來到過節的時候發給我們紅包,我們深愛著外婆,將一個個紅包還給外婆。我們都知道外婆對我們很好,大方,但在自己的生活里卻非常的節省,所以我們在平時能幫外婆做的事情都做一點,讓外婆過得舒服一點。
外婆很孝順,外祖母在世時,外婆把她照顧地可好了!給外祖母做美味的稀飯,給她摘來許多新鮮的蔬菜水果吃;把她的臟衣服清洗得干干凈凈的,讓外祖母冬天穿的暖暖和和的,每天過得舒舒服服的!外婆愛著外祖母,能為外祖母做的事都盡量做到最好!
外婆也很大方!老家有一座大房子,里面可以住很多戶人家。外婆總是會把摘來葫蘆、南瓜、包心菜還有許許多多的蔬菜水果給租戶們送一點去,那些租戶也送給外婆一些自己家鄉的美味呢!我們家的租戶有許多都已經在這里住了四五年了,我想這就是讓租戶們一直住在這里的原因吧!
外婆把她身上的好品質都傳承了下去,為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我也要學著外婆,做一個勤勞、樸實、大方、孝順的“好家風”!
小學生關于我的家風演講稿 篇10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如一朵花,馨香撲鼻;家風如一張畫,連城之璧。俗語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良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的學校,它通過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心靈,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們家有三風:善良之風,孝順之風,勤儉之風。
我家的善良之風。媽媽常說:“善良是心靈的燈盞,能引導迷路的孩子前行”前年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去春天服飾里給我買了一件新毛衣,然后又去超市買了一些零食。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了一個跟我年齡相仿的孩子,不過跟我不同的是他患有小兒麻痹癥,當時的他穿的破破爛爛的,還在馬路邊上到處乞討。
我看他好可憐,正準備給他分點零食吃,媽媽卻什么話都沒說,直接把口袋里僅有的二百多元錢遞給了那個孩子,還把給我買的零食和毛衣都給了他,并對他說:“孩子,買車票回家吧,別讓爸爸媽媽擔心啦,家里再窮,也是家!蔽矣浀卯敃r那孩子哭的好傷心,直對著媽媽鞠躬說:“謝謝,謝謝”,后來,我在街上再也沒見過那個孩子,我想他一定是回家和爸爸媽媽幸福的在一起了。
我家的孝順之風。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必備的傳統美德。在家里,我孝順我的爸爸媽媽,每天,我會在課余時間幫他們干點力所能力的活,晚上給他們捶捶背,倒點熱水泡泡腳。我孝敬我的爸媽是因為他們的言傳身教,多年來,爸媽十幾年如一日的孝敬爺爺奶奶,記得奶奶生病住院時,爸爸媽媽衣不解帶的侍奉在病床前,他們是遠親近鄰們公認的好兒子,好兒媳。
我家的勤儉之風。我們家勤儉節約的宗旨是:該花的錢一份都不能少花,不該花的錢一份都不能多花。比如我要買學習用具或者課外書籍,媽媽總是給我足夠的錢,讓我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在我看見同學新買的玩具羨慕的眼神時,媽媽教育我:好鋼用在刀刃上,這些錢可以給你買好幾箱特侖蘇了,別和同學比吃穿玩,要比比學習。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我的心靈。父母給我留下了這么豐厚的精神財富,我一定會努力的將我家的家風世世代代傳承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