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誠信鑄就品牌的演講稿范文(精選3篇)
用誠信鑄就品牌的演講稿范文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講一講誠信是什么,并講一講關于誠信的小故事。首先,我們在生活中必須要講誠信,比如:跟別人約好了干什么就必須要做,不能失信、不能對別人說謊等。歷史中有許多誠信的人,也有許多關于誠信的故事,接下來,我講一些。
第一個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他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誘惑,而且冒著被滅九族的危險去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和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
第二個故事: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一次審刑中,聽了一個下官的意見和看法,處死了一名刑犯。之后查明原因后發現那個人是怨的,決定要要以死贖罪。晉文公說:“那是下屬的錯,不必自贖”。李離卻說:“是我沒有搞清楚,是我的錯!敝缶鸵运磊H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推卸責任,要以誠相待。犯了錯要在自身身上找錯誤,好好反省。
這就是我對誠信的認識和誠信是什么的了解和兩個小故事。
用誠信鑄就品牌的演講稿范文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誠信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誠信服務是供電企業永恒的主題。面對近年來日趨嚴峻的電力緊張局勢,縣電力人以誠信鑄造品牌,用真心回報社會,在行風建設的進程中不斷前進,走出了一條健康發展之路。
隨著電力消費需求的不斷加大,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電力緊張的大氣候對供電企業的行風建設工作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在這種形勢下,如何處理好供用電關系,緩解供需矛盾成為擺在每個電力人面前的一道難題。縣供電支公司從供電企業生存發展的利益出發,充分認識到只有履行承諾、誠信服務,樹立新的客戶服務理念,始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客戶滿意度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緩解當前緊張局面,同客戶共渡難關。在這種理念支配下,電人不失時機提出“一張申請,其余的事我們來辦”、“一個電話保您滿意”和“客戶永遠是對的”等響亮口號,為電力客戶提供從報裝申請到工程竣工驗收的一條龍優質服務。“富民強縣,電力先行”,圍繞發展的第一要務,電人緊扣全縣經濟發展的脈搏,對白酒、碳素和玻璃器皿等支柱產業進行有效扶持,先后完成多家大中型企業的電力建設和增容改造工程,實現了客企雙贏。
支公司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內監外舉的監督機制,廣泛邀請縣人大代表、社會各界人員擔任行風監督員,定期召開行風監督員座談會和客戶座談會,積極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自己的行業作風。通過真誠的溝通達成有效的共識,使行風監督工作由過去的被動監督向目前的積極共建轉變,有力地推進了企業的長足進步。電力熱線服務電話“95598”的順利開通,為供電企業營銷工作建立起了一套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客戶服務機制。通過電人熱情周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讓每個電力客戶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了縣電力“誠實守信、有諾必踐”的行業新風。
為營造“樹立行業新風,優化發展環境”的良好氛圍,支公司多次組織大型街頭宣傳活動,并且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告等宣傳工具廣泛地進行用電、節電宣傳,在全縣范圍內掀起節約能源、科學用電高潮。在活動中,積極向客戶宣傳供電部門應對“電荒”的有效措施,及時解答客戶提出的疑難問題,增強電力客戶對縣電力的進一步了解,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電品牌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進步,誠信服務從內容到形式都會有新的變化。電人堅持誠信理念,不斷完善誠信服務機制,以真誠贏得市場,用制度規范服務,必將鑄造出一個有著無限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優良品牌。
用誠信鑄就品牌的演講稿范文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何謂誠信?顧名思義,誠實守信。人與人相互交往,坦誠相待就是誠信。
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說,至今,延綿數千年,其偉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誠信的火炬一直被人們高高舉起,代代相傳,燃遍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并作為東方文明的精髓傳遍全世界。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耳,廣為流傳。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是我們屹立于天地之間的腳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點浩然正氣,千里快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