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國旗下演講稿1000字(精選3篇)
公民道德國旗下演講稿1000字 篇1
尊敬的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在這金風送爽、桃李芬芳的季節,我們喜悅的迎來了第8個公民道德宣傳日。在這濃厚的節日氛圍里,我有幸參加這次主題演講活動,我是來自______的選手。
來時的路上我還在想,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飽經憂患、歷經磨難而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贏得世界多數國家的友好與信任,那是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是文明道德的國度;中國社會之所以能夠實現多民族的融合、平等相處、和諧友善、社會穩定,那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是文明進步、道德相隨的社會;中國的家庭之所以能親情融融、和諧和美,那是因為中國的家庭是繼承文明傳統,講究道德觀念的家庭。古往今來,多少光輝的道德典范、道德楷模令人欽敬——報效祖國、廉潔奉公、熱愛事業和家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團結友善……許許多多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故事,時刻激勵著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一曲《正氣歌》,張揚了文天祥的高尚氣節;一首《滿江紅》,閃亮了岳飛的愛國肝膽;一篇《松樹的風格》,彰顯出革命者陶鑄卓越的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一本《駐藏日記》,洋溢出孔繁森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這都是高尚道德的閃光,這都是盛開的道德之花!
道德是生活的陽光。我們從《辭海》、《辭源》尋求“道德”的內涵,我們從它的內涵去了解她的外延,我們清楚了“道德”派生出的許多新概念:把美好的品德稱“美德”,把善良的德行稱“賢德”,把多行善事稱“積德”,把知恩圖報稱“報德”,把公共道德稱“公德”,把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努力稱“同心同德”,等等,這些時常掛在我們嘴邊的詞語無時不在啟示我們要約束自己的言行、規范自己的行為,時時以道德為鑒去對照檢查自己,從而做到思無邪、行無過,不偏不倚、堂堂正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名成員,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從自我做起,嚴以律己、修正自身,做道德模范,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文明和諧,我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美滿。在這方面有許多光輝群體和個人在昭示我們、激勵我們:革命烈士、戰斗英雄、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十佳標兵”、先進個人,等等、等等,這些為社會所公認的楷模,他們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環境,無論在哪里,都能渙然出他們的光彩和魅力,而這魅力就是光彩照人的人格,是光彩照人的人格閃現出的道德光輝!
道德是幸福的源泉。是啊!道德之于社會,之于每一個家庭,就是那涓涓細流,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在社會上,大家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少一些紛爭,消除違法違規行為,我們的社會將永遠是春光明媚的艷陽天;在工作崗位上,大家同心同德、敬業奉獻,少一些私念,消除猜疑與隔膜,我們的工作何愁干不好、何愁沒有發展空間?在家庭,人人都能互敬互諒互讓,少一些怨言、多一些情感,我們的家何愁缺少親情與溫暖?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我們弘揚先進的道德觀。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舉手投足間都與道德相伴:你能盡自己的能力扶危濟困、見義勇為、熱心助人,做到講文明、懂禮貌、行為美,你就是當今的道德模范。
作為一名黨員,我們堅定自己的信仰,堅守入黨的誓言,心中時刻裝著黨和人民的利益,時時想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廉潔奉公、身正為范,“俯首甘為孺子牛”,讓組織放心,使百姓擁戴,這就是共產黨員的道德模范。
做道德模范,為你、為我、為我們這個幸福的大家園!
道德是滋潤萬物的春雨,化解僵硬的泥土,贏得萬木爭榮,催開春色滿園;道德是溫暖人間的春風,暖得冰雪消融,迎來山歡水秀,變得福滿人間!
公民道德國旗下演講稿1000字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記得歌德曾經說過:“這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動。一個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而今,我們仰望蒼穹,天空依然璀璨明朗,而俯察內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則,有些卻需要我們再次呼喚。
我不止一次這么想過:中華民族之所以飽經憂患卻能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是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是文明道德的國度;中國社會之所以能夠實現多民族的融合、平等相處、社會穩定,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文明進步、道德相隨;中國的家庭之所以能親情融融、和諧和美,那是因為我們的家庭在繼承文明,講究道德觀念。
古往今來,多少光輝的道德典范、道德楷模令人欽敬——報效祖國、廉潔奉公、熱愛事業和家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團結友善……許許多多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故事,時刻激勵著現實中的人們。一曲《正氣歌》,張揚了文天祥的高尚氣節;一首《滿江紅》,閃亮了岳飛的愛國肝膽;一篇《松樹的風格》,彰顯出革命者陶鑄卓越的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一本《駐藏日記》,洋溢出孔繁森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這都是高尚道德的閃光,這都是盛開的道德之花!
道德是生活的陽光。我們從《辭海》、《辭源》尋求“道德”的內涵,我們從它的內涵去了解她的外延,我們清楚了“道德”派生出的許多新概念:把美好的品德稱“美德”,把善良的德行稱“賢德”,把多行善事稱“積德”,把知恩圖報稱“報德”,把公共道德稱“公德”,把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努力稱“同心同德”,等等,這些時常掛在我們嘴邊的詞語,無時不在啟示我們要約束自己的言行,規范自己的行為,時時以道德為鑒去對照檢查自己,從而做到思無邪、行無過,不偏不倚、堂堂正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名成員,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從自我做起,嚴以律己、修正自身,做道德模范,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文明和諧,我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美滿。在這方面,有許多光輝群體和個人在昭示和激勵我們:革命烈士、戰斗英雄、優秀黨員、勞動模范、“十佳標兵”、先進個人,等等,這些為社會所公認的楷模,他們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環境,都能煥發出他們的光彩和魅力,而這魅力就是光彩照人的人格,是光彩照人的人格閃現出的道德光輝!
遠的不說,就說我的身邊。在我們衡山縣實驗中學,袁小谷老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從教18年,她始終恪守著一種樸素的信念:獻身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她20__年被評為縣優秀教師,榮立三等功;20__年被評為縣優秀班主任;連續八年專業技術考核被評為優秀;20__年她當選為衡山縣第十一屆縣人大代表;20__年,她所帶的300班被評為市先進班集體;20__年她被推舉為衡陽市師德楷模候選人。
在工作中,她會因為學生的點滴進步而收獲一份意外的開心;她會細心了解到哪位學生的衣袖短了褲腳長了;她會悄悄地從自己并不寬裕的收入中為學生墊交上一個月的生活費。可“有得”必“有失”,在她盡情地把愛撒遍教室的每個角落的同時,她卻在“收獲”著丈夫和女兒的埋怨和數落。她太忙了,以至于無暇顧及和疏導女兒的情趣,在辦公室,她總能接到女兒的電話,女兒在電話里問:媽媽,我餓了,我們什么時候吃飯呀?作為母親,她心中有多少愧疚,別人是無法知曉的。
她總說:愛學生,是她生命的內涵,也是一個做老師所應有的一種素質和習慣。對每一個學生,她總是那樣親切溫和慈祥,每一個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她都能如數家珍,因此學生也總愿意與她分享心中的秘密,把她當做傾訴的對象。就在今年暑假的一個晚上,都十點多了,有個學生打來電話要找她談話,她不厭其煩的足足做了他兩個多小時的聽眾。
道德是幸福的源泉。是啊!道德之于社會,之于每一個家庭,就是那涓涓細流,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在社會,大家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少一些紛爭,我們的社會將永遠是春光明媚的艷陽天;在工作上,大家同心同德、敬業奉獻,消除猜疑與隔膜,我們的工作何愁沒有發展空間?在家庭,人人都能互敬互諒互讓,少一些怨言和抵觸,我們的家庭何愁缺少親情與溫暖?
道德是滋潤萬物的春雨,化解僵硬的泥土,贏得萬木爭榮,催開春色滿園;道德是溫暖人間的春風,暖得冰雪消融,迎來山歡水秀,變得福滿人間!
謝謝大家!
公民道德國旗下演講稿1000字 篇3
讀書,在很多同學眼里看來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為什么有人頭懸梁,錐刺股呢?但讀書似乎又是一件快樂的事,否則,為什么有人可以廢寢忘食?
有人說,讀書好,書中有黃金屋,有顏如玉。我愛讀書,既不是為了“黃金屋”,也不希望有“顏如玉”,只是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首先,讀書的一大樂趣在于隨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讀書,而不是書來管你。試想,一個大書架,塞滿了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偵探、武俠……看哪一種都可以,不著急。而它們對你,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賢,在靜默地等著你,為你述說他們的思想。你可以向孫子請教兵法,跟海明威談斗牛,還可以跟司馬遷談天下大事……
總之,當家的是你。慢慢的,你會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奧妙無窮,仿佛所有的知識畫卷在你的腦海中一一展現。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著歷史。久而久之,這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感覺也就愈演愈烈,是書造就了你的成就感。
書趣之二,當你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又或是當你對某一個問題小有心得時,打開一本書,發現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充分的論述。
正好搔到你的癢處,正中下懷,喜樂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勞都有了回報。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是什么也換不去的,是書給予了你快樂。
書趣之三,當你看了一本好書,被它的內容所征服,在你與朋友交流時侃侃而談,書中的妙語一句句往外跳。朋友們瞪著欽羨的目光:“士別三日,應當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這是看了書的緣故,是書培養了你的氣質與修養。
書趣之四,歷數了這么多書的好處,那么你是不是覺得手癢癢,想翻開一本瞧瞧呢?
書的類型有各式各樣,既然讀書不是為了把書當作敲門磚去扣開那名利之門,那么,大家就應該去讀好書,讀那些書不光是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們的作文等各方面的水平與知識的拓展。比如說《唐詩三百首》,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比如從《沙翁戲劇集》中又能領會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純文學作品,還應看看人物傳記之類的,看看別人是怎樣為了理想不屈不撓地奮斗至成功的。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辨。”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讀書能造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但不讀書,肯定是百害而無一利 —— 讓我們都來讀書,讀好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