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其次,各高校應引進職業測評的體系,兼顧專業講師的授課,從而讓學生能夠準確的定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做好職業測評。它作為現代人力資源慣了的一項專門技術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各類媒體上。職業測評在不同場合也叫人才測評,素質測評,心理測評等,使之應用現代心理學,行為科學,管理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通過心理測試,面試,情景模擬等技術手段對人才的實際能力和潛在能力進行測量,從而對其素質狀況,個性特點,職業傾向,發展潛力等心理特征做出科學的評價,同時根據工作崗位要求及企業組織特性進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預測其未來的業績表現,從而實現對人才的準確了解,將最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崗位上,以實現最佳工作績效。
通過職業測評,可以幫助大學生認知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求職擇業,職業生涯規劃中經常面臨的“我是誰”的問題。主要包括職業興趣測試(了解自己喜歡做什么),職業能力測試(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和職業人格測試(了解自己適合做什么)。讓受測者了解自己個性特點,適合的崗位特質,并給出一定的意見,揚長避短,從而促進自我的發展。隨著就業指導逐步向專業化,科學化方向發展,我們大學生也應不斷提高對職業測評技術的認識,在堅持理解和實踐原有的好的就業指導方法的同時也充分利用職業測評工具,使自己的擇業和就業更科學更理性。
再次,從高校層面來講,高校要主動謀求與社會資源的對接,共同促進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如何有效的整合社會教育資源,是搞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重要突破口。一要與與用人單位強強聯手開展職業教育。除了為大學生爭取專業實習和就業機會外,學校可以與用人單位共同開發大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訓練課程,聘請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經理擔任客座講師和職業導師,為大學生提前了解企業和接觸業內人士提供方便;二要加強與人才市場或第三方職業生涯教育單位合作。通過政府牽線搭橋建立溝通平臺,爭取有利的政策環境和信息支持;三要盤活校友資源。校友是我們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很重要的資源,特別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他們的經歷和經驗對在校大學生非常有說服力,他們的建議對學校改進職業指導工作也有實際意義,此外,校友創辦的或任職的企業也不失為可以利用的有效資源。總而言之,秉持一種開放的、合作的態度,充分利用和開發廣泛的社會資源,不斷探索新路子,是我們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