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愛國煉成詩作文四篇
【篇一:把愛國煉成詩】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國志士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把自己的滿腔熱血與祖國之情一起融入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中。
屈原是一代愛國大詩人,雖然遭到楚國流放,但當他聽到楚國滅亡時,卻跳進汩羅江以身殉國。《離騷》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后人也為屈原的愛國之情而感動,雖已過去千年,但在端午節人們仍紀念屈原。“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他的愛國情早已擺脫了時間的限制,為人所贊揚。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在金軍大舉南犯時,他領導岳家軍與敵人在戰場上奮勇搏殺,深受人民的愛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不正反映出民眾對岳飛的尊敬嗎?岳飛的母親曾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而岳飛不負母望,長大后保家衛國,我感受到他那顆火熱的愛國心。
南宋滅亡后,領導武裝抗元的南宋大臣文天祥兵敗被俘,在獄中,他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崇高的氣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就是他那崇高的愛國情所凝成,雖最后慷慨就義,但文天祥的英名卻流芳百世。
愛國,是人類最高尚的品格之一。它或許能挽救一個國家的命運和一個國家的人民,擁有它的人將流芳百世。我們也要有一顆愛國心,在祖國的發展中貢獻一份力量,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第一時間站出來。
把愛國煉成詩,讓它與祖國同榮辱、共命運。
【篇二:把愛國煉成詩】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題記
中國有史以來就戰亂紛紛,歷代英雄輩出:霍去病北擊匈奴;岳飛率兵抗金;穆桂英掛帥;梁紅玉鼓戰金山……我國歷史有關大漢的雄偉壯麗,也有唐朝的富麗堂皇,更有元朝的盛極一時,但屈辱的歷史也讓我們銘記在心。就在這二百年前,在所謂的大清政府,民不聊生,外強欺凌。正在這時,島國日本卻趁火打劫,在黃海一戰中,我軍慘敗,強迫下的清政府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導致中國臺灣與祖國分離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也被日本“理所當然”拿去。
就21世紀的今天,日本聲稱“是他們的”。自古以來乃是中國的國有領土,中國是一個大國,沒有國,哪有家?日本人卻千里迢迢,漂洋過海大肆宣揚是他們的。根據世界海洋法規定,如果歸于日本,那么附近二百海里的海域都將歸于日本,這樣日本就更加野心勃勃。我們不會讓日本人的愿望得逞,因為還有許多的中國人在保衛著,在保衛著中國。
走在屬于我們的中國的領土上的我,自問道:“你覺得中國人怎樣?”“如果有來生,我還會當個中國人!”這是我的回答,相信也是十幾億中國人的回答。熱愛祖國不一定要舉著炸藥包去炸碉堡,也不一定是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機槍眼,其實愛國很簡單,它可能在你一句文明的話語里,在你的一個文明的舉動里,熱愛祖國就是我們身邊的小事。我們都是“母親”的孩子,大家同是華夏的子孫。在這個世界上,我最親的是媽媽,最愛的是中華。于是我明白了愛國就是在國家危難之際同國家同生死,共患難!當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愛國就是救災官兵救人時的奮不顧身,就是志愿者在災區的一個眼神,一個幫助,就是全國億萬群眾捐款捐資的熱情。在奧運會舉辦之際,愛國就是運動健兒在競技場上奮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國民不亂扔垃圾,文明觀看比賽的行為……
愛國,不僅僅是言語,更是行動,回想起自己以前所認識的“愛國”,和自己以前所做出的“愛國”不禁失笑了——幼兒園升國旗總是大聲唱著國歌,對國旗行注目禮;小學每逢星期一,我總會把紅領巾洗的干干凈凈,兒時的我這樣做。現在我會利用八月份是假期做一份有關愛國的手抄報,這些便是我認為我所做到的愛國,也許不只這些。但是,用自己樸實簡單的行動去感動別人,用自己的心接受中華二字的洗禮,用永不放棄的精神去拼搏每一件事!為的是成長!為的是長大以后來報效祖國!
我們該如何愛國呢?俗話說:“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我們必須學會愛自己的家,才能愛自己的國,而且我們必須熱愛我們的學校,尊敬自己的老師。一個連自己學校都不愛的人,何談愛國?我們只有努力拼搏,刻苦學習,爭取優越的成績,來報答老師,報答祖國,報答祖國!
隨著主席一句“我的中國夢”,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不能讓外國人看不起。少年強則國強!記住!我們為祖國而驕傲,祖國因我們而精彩!
【篇三:把愛國之心煉成詩】
從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到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魯迅的“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到陳毅的“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這些詩句無不讓我感受到仁人志士心中的愛國情懷,將愛國之心煉成了千古名句,就此流傳,千百年過后,愛國詩句依然被人們傳唱,而我是否還要在這茫茫人海中無所事事呢,不如把愛國之心煉成詩。
從古至今,為祖國鞠躬盡瘁者數不勝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多少志士為國家血灑疆場,“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他,佇立江岸哭泣為誰?狂歌為誰?披發流放又為誰?他把熾熱的愛國心融入詩篇。他選擇了用忠心扶起將倒的王旗,他選擇了用千張白紙,寫滿為國為民的志愿。他報國無門,于是他偕同對楚國的滿腔忠貞、《離騷》的絕唱、上下求索的腳印卷入到那滾滾而逝的汩羅江水中去。直到今天,他拳拳的愛國之情依然叩擊人們的心靈。他說出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他,就是屈原,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流傳千古的愛國之心。
他,愿披一身豪情沖向那被金人蹂躪的前線,前進中不料身后轟響的不是助威吶喊而是小人的誣陷。他忍受著屈辱與不滿,選擇了為國沉默的閑居,但他滿腹依然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諫言。“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他的選擇造就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是他的選擇將黑色的文字譜寫成了一首首愛國的壯麗詩篇。直到今天,他的愛國豪情還讓人為之贊嘆。他,就是辛棄疾,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愛國詞人,在他的心中只有國家,養育自己的國家。
他,英姿颯爽的背影佇立江畔已是定格在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永恒的畫面。他選擇了要用秦王的鮮血來完成天下蒼生的夙愿,他選擇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但在虎狼的強秦面前,他壯志未酬。可他有圖窮匕現時的英勇豪邁。直到今天,他的愛國情懷仍然永駐世人心間。他,就是荊軻,為了國家,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完成他的心愿,那,就是他的國家。
是啊,愛國之心使他們的精神支撐,使他們的力量源頭。而我,一名普通的學生,不生在凄慘的戰亂之中,沒有經歷過亡國之痛,莫非我的愛國之心早已退化?不,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屬于我的時代,我會用我自己的方法去驗證我的愛國之心,把生命譜寫成詩,把愛國之心煉成詩。
梁啟超曾高瞻遠矚地指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則國屹立于世界!”自古英雄出少年,我會像那高傲的海燕,念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接受暴風雨的洗禮,為了祖國的繁榮、民族的興旺,用激情點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澆灌成功之花,把愛國之心煉成最永久,最壯麗的詩篇!
【篇四:把愛國煉成詩】
愛國是一顆種子,開出生命之花;愛國是一段歌曲,唱出富強之歌;愛國是一首詩,書寫了強國之路。一個國家是否富強就看有多少愛國者。所以我們要把愛國煉成詩。
有很多愛國者在行動。、、、、趙尚志等不都是愛國者嗎?還有狼牙山上的五壯士不正是為國捐軀嗎?難道我們能說為國家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不是愛國者嗎?他們的精神,高尚的品質難道不夠把愛國情書寫成一首詩嗎?
把愛國煉成詩。鐵人王進喜為了開采油田在井噴時能縱深跳入油井用身軀攪拌泥漿,不也是愛國的表現嗎?能為國家發展做貢獻的不都是愛國之士嗎?
把愛國煉成詩。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也因為一心致力于研究,而沒能陪伴母親度過晚年。但他收獲的是什么?他收獲的是國人的贊賞和愛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在吃大米時,總會想起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為他做的貢獻,我們都知道,是一項令全世界嘆為觀止的研究。這不也是為國家做貢獻嗎?當然也是愛國的表現啦!
把愛國煉成詩。為什么要舍身炸碉堡?不也是為新中國的成立現出自己的一份力嘛!試想,如果不舍身炸碉堡,日軍會更猖狂,這一仗就不能勝利。一場敗,場場敗。正是有這樣無數先烈們的獻身,新中國才能建立,小日本才能被迫投降。
把愛國煉成詩。之所以選擇同歸于盡是因為什么?因為他真的是多么希望能夠打勝仗呀!難道他希望失去生命嗎?不!他并不希望!而他卻能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多偉大的精神,不夠把愛國煉成詩嗎?人人都知道活著好。可烈士們卻能挺身而出,這不是愛國精神體現處嘛!
把愛國煉成詩。狼牙山上無兄弟團結協作,最終沒透露出一點主力部隊的消息,而自己卻縱身躍下懸崖。我想這愛國一躍定是史上最優美的動作!而五壯士中兩人幸存正是上天給予他們的回報——因為他們能為國捐軀。有用愛國情懷且能為國犧牲的人就是愛國人。
聽過那么多先烈為國犧牲的故事,你是否有所觸動呢?那就讓我們從今天起做個愛過人,做個有資格把愛國煉成詩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