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心作文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而愛國精神永不過時,用真情凝聚破敵的力量,讓生就永存的愛國主義光芒貫穿古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愛國主義精神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心【一】
從小,我便生活在這里——中國!這是一個和平的大國,也就是這個國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文化有責任心的人才!我相信,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會為之驕傲,都會為之自豪!
我認為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會愛他們自己的國家,因為那是他們的家。我也不例外,因為她,我在茁壯成長;因為她,我在藍天白云下嬉戲;因為她,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
試問,何為愛國?從古至今,探望那歷史長河,是否已有答案。
岳飛“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豪情壯志。當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志凌云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臨安,英雄再難以傾力保家衛國。縱然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惆悵哀痛令人心酸,也敵不過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語,最終只能背負著“莫須有”的罪名飲恨長辭,但他成了民族魂。岳飛的愛國之聲回響在大地山河間,讓我懂得了何謂“精忠報國”的鐵骨錚錚,澎湃著我愛國的血液。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水土汗青”的崇高信念。當宋軍防線崩潰,他依然轉戰各地,縱然兵敗被俘,元軍四次勸降,仍不能動搖他的浩然有愛國之氣。縱然忽必烈親自出馬,他仍正氣凜然。他以死實踐了“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堅定執著的愛國心。于是我明白了愛國就是在國家危難之際同國家同生死,共患難。
你是否看到 屈原在郢都被攻破后,為了維護民族的尊嚴,高吟<<離騷>>,憤然投江。你是否聽到范仲淹被貶后,發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長嘆。而你又是否懂得林則徐在被流放后,寫下了“為利國家生死以,完固禍福趨之”的心聲......
無論國之興亡,國家永遠是他們心中無法估計的重量,這就是愛國我們是否記得中國曾經的繁華,大唐帝國引多少異國他鄉的人不遠萬里的求學;我們又是否記得那段慘痛的歷史,八國聯軍用那場燒壞圓明園的火灼傷了中國。可正是這些繁華傷痛才讓中國人都有著愛國之心,愛如連理枝,不論快樂艱辛,我們與祖國一路同行!
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梁啟超說過“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心【二】
什么是愛國精神?人怎樣才會愛國?從古至今,又有哪些仁人志士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
徐特立說過:“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一種義務,是一種光榮。”正因為如此,愛國是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儒家傳統文化里強調“舍生取義”,其意義就是為了國家利益,捍衛國家主權,不惜犧牲個人生命。愛國一定程度上是保證人的生存自由權利的需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愛國的內涵與以往有了質的變化。封建時代執政者強調人們愛國,但本質是維護皇權,人民生活在國中,但國不屬于人民。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樣,公民愛國,實際上就是愛自己的政權,捍衛自己的根本利益。
富貴與否,我們都該愛國,不能沒有看到祖國繁榮富強的一面,這就使得我們喪失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覺得自己的國家在別國面前低人一等,從而不會愛國;也有可能一些人是崇洋媚外的主,導致他們愛“西”不愛“東”。
在我看來,在我國人民中竟然有不愛國的存在,這是不可思議的,畢竟我國建國60多年來,創造出了種種奇跡,震驚世界,國家的的綜合國力也在不斷增強中,而且近來我國的GDP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說明了我國的經濟實力不可小覷,同樣,我國的國防實力也在世界上位居前列,這種種足以讓我們自豪了。加之我國在近年成功舉辦奧運會、成功舉辦世博會、神七成功飛天并進行太空行走實驗等等事件,證明了我國給世界帶來的影響非凡,國際地位也在提升,中國已經以大國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眼中,再也不會有以前那種落后就要挨打的狀況,這一切的一切以可以讓我國人民在國外昂首挺胸的說道:“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
古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愛國而為國捐軀;“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愛國而英勇殺敵;今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愛國而明事理。
他們的親身闡述了愛國精神。這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古人如此,今人又怎樣?魯迅愛國,從而棄醫從文,想再精神上拯救國民;豐子愷愛國,從而有“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的話語流露;朱自清愛國,從而有不吃美國救濟糧的事跡;楊靖宇愛國,從而在面臨敵人重重包圍中沒有選擇投降,而是血戰到底,拼盡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從這些愛國志士身上,我們發現愛國精神并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出現退化,反正更進一步,更加的深入人心。
我們能有如今這種幸福的生活,大部分的功勞是要算在那些愛國志士們身上的,有歌詞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人們就是些愛國者,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了如今的現狀。因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