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精選3篇)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 篇1
用48個字概括 19日上午密集到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三家中央媒體單位調研之后,下午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圍繞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黨性原則、宣傳方針、導向問題以及新聞人才等,都進行了深刻闡述。他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媒體宣傳方面,強調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針對導向問題,表示,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本次座談會規格頗高,除了中央領導之外,中央新聞輿論單位負責同志、北京市有關方面負責同志、中央新聞單位編輯記者代表約180人參加座談會。
重要性: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
當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會上,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新華社社長蔡名照、中央電視臺臺長聶辰席和編輯代表范正偉、記者代表李柯勇、主持人代表康輝分別發言,他們談認識、講工作、提建議,邊聽邊記,不時插話交流。在聽取他們發言后,發表重要講話。
強調,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
職責使命:提出四十八字箴言
對于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進行了系統闡述,他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四十八個字的職責和使命涵蓋全面,將輿論宣傳方方面面的任務全部排列了出來,既包括國家層面,也包括社會層面,同時還有中外交流方面。
黨性原則:黨和政府辦的媒體必須姓黨
如何完成這樣的職責和使命?首先,針對新聞輿論工作中的黨性原則問題,強調,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都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還表示,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導向問題:各方面、各環節都要講導向
新聞輿論工作要講導向,這也是完成上述職責使命的重要內容。對此,表示,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題節目、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國內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國際新聞報道也要講導向。
報道方向: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
新聞宣傳中有正面宣傳和批評報道,二者什么關系?在新聞輿論工作中,哪個占主導?對于這方面的問題,講得很透徹,他表示,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做好正面宣傳,要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他還指出,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
無論是正面宣傳還是批評報道,都離不開真實性。在這方面,稱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報道方式:借助新媒體優勢推動融合發展
當下的媒體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在考察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時,內容都與新媒體有關。對于新條件下的報道方式和傳播形式,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
人才問題:深化新聞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新聞輿論工作關鍵靠人,針對人才問題,也講得很明確,他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的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要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道德修養,保持一身正氣。要深化新聞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對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真誠關心、待遇上及時保障。
黨的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最后,關于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問題,表示,加強和改善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是新聞輿論工作順利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自覺承擔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于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 篇2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論述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大意義,明確了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原則,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把黨性原則放在第一位。這就是要解決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我是誰”的問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和身份 歸屬,它是黨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姓中國共產黨、姓社會主義的,對此不能有任何異議。這就決定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增強看齊意 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發出黨的聲音,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
及時傳遞黨的信息,尤其是黨 的重大理論創新和重大政策決策,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大責任和使命。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正確把握黨性和人民性的辯證關系,牢牢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原則。這就是要解決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為了誰”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性質和宗旨就決定 了黨的一切工作,都是與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整體意志相統一的。黨既要及時把人民群眾的所有利益訴求加以匯總,同時也要進行分析歸納提升,形成 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路線方針政策,再推廣下去引領和武裝廣大人民群眾。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就要切實發揮好“橋梁”作用,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傳播到人民當中變成自覺行動,同時不斷把人民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 況反映出來,為黨的理論創新和政策決策提供鮮活素材。真正做到像所要求的,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 平正義的守望者。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處理好事實性和導向性的關系,牢牢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而導向性則決定了新聞輿論工作的功能。這就是 要解決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怎么辦”的問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在事實性的基礎上做好正確的政治導向,從建設性的、發展性的角度來解釋事實。一方面, 要根據事實來全面地、準確地描述事實,既不能回避事實、虛假報道,也不能以偏概全、以點蓋面。另一方面,必須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正確引導人民看待發展過程 中存在的問題,既要揭露現實中的丑惡現象和重大問題,又要從發展的角度來引領人民解決問題而不是放大問題甚至激化矛盾。真正使新聞輿論成為黨的聲音、人民 的聲音、時代的聲音。(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化研究部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智庫”秘書長,研究員,博士生 導師)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 篇3
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豐富和發展。深入學習貫徹同志重要講話精神,新聞輿論工作尤其要堅持黨性原則、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與時俱進推動創新,注重把這些基本原則具體化。
把堅持黨性原則化為正確輿論導向。同志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這就要求黨領導的新聞媒體,包括各種互聯網傳播形態的媒體,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在新聞輿論工作實踐中,堅持黨性原則要具體化為各方面的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一個全面的要求,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都市類報刊、新媒體都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與副刊、專題節目、廣告宣傳都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與娛樂類、社會類新聞都要講導向,國內新聞報道與國際新聞報道都要講導向。這樣的全面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因為任何新聞傳播都存在立場的表達、是非的把握,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拋棄基本的社會道德和行為準則。比如,一些媒體刊發宣揚金錢至上的征婚廣告、播放以嘲弄殘疾人為搞笑由頭的小品等,導向顯然是不正確的。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能理解為一種外在的、通過行政控制才能實現的事情,而應內化為一種基本的職業道德意識;也不能理解為刻意按照某種模式去做,用一堆套話來堅持導向,而要多設計融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好欄目、好品牌,多創作膾炙人口、寓教于樂的好節目、好作品。
尊重新聞傳播規律才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馬克思曾責問“誰是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而誰是根據希望來描述事實”。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這是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具體體現。同志指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這是對尊重新聞傳播規律的深刻闡述,用活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尊重新聞傳播規律、注重新聞的真實性,需要正確處理正面宣傳與輿論監督的關系。事實上,正面宣傳不是要求報喜不報憂,而是強調要以取得正面效果為主。壞事發生了,批評得有理、有利、有節,傳播效果就是正面的。反過來,如果只把好事作為少數領導干部的政績來宣揚,反而會產生負面傳播效果,損害黨和政府的聲譽。實踐中,一些導向正確但社會影響并不好的新聞報道,很大原因就在于沒有尊重新聞傳播規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必須發揚新聞輿論工作的優良傳統。同志多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這次講話中他再次強調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做到這一點,尤其需要新聞工作者擺正自己的位置,尊重群眾,發揚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優良傳統。1943年,《解放日報》總編輯陸定一寫道:“在你作報道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請教那親身參加或領導這件工作的人,細細的聽,好好的記,寫成之后還要請他看過(或聽過)和改過,寫得不好就要聽他的意見重新寫過,以便真正求得忠于事實。”新聞工作者深入實際,向群眾學習,做群眾的小學生,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優良傳統,不能丟,也不能忘。應堅決克服新聞報道脫離生活、脫離群眾的問題,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
推動創新應以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來檢驗。關于創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同志提出了9個方面創新和兩個“增強”,即“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新媒體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傳統媒體尤其要與時俱進推動創新,否則就難以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創新中,理念創新是首要的。理念一旦創新,就會發現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體制機制創新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要認真研究哪些體制機制已經不適應新的媒體環境,如何才能突破體制機制瓶頸,闖出一片新天地。只有與時俱進推動創新,新聞輿論工作才能常做常新,才能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