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比黨性比覺悟范文(精選3篇)
關于比黨性比覺悟范文 篇1
我就黨員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增強執政素質講幾個問題:
一、黨員領導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常懷敬畏之心
在我們身邊和周圍,為什么會有少數工作表現不錯的領導干部走向犯罪的泥潭,淪為階下囚?前不久,我請紀委的同志走訪了部分服刑人員,從服刑人員的獄中感言可以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嚴重扭曲,是他們從位顯權重的領導干部蛻變為一無所有的罪犯的根本原因。他們的墮落有三個共同處:一是漠視法律。原市規劃局局長張杰和原國土局副局長胡振國、許乃發懺悔自己對黨紀政紀和法律法規很少學習,組織廉政建設和法律知識考試,多是讓人代做代考,法紀意識十分淡薄。二是漠視自律。胡振國從收‚購物卡‛到收現金,從收一千元到收上萬元,以至肆無忌憚,就是開始認為收點錢物是小事,出不了大錯,久而久之私欲膨脹,不可遏制。開發商為什么想方設法給他們送錢送物?張杰說:就是看中和利)jj我規劃局長的崗位和手中的權力,達到他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我雖然看到了這一點,但是在物質誘惑面前失守了。三是漠視他律。胡振國曾認為送錢收錢只是兩個人的事,對方不說,自己不說,就沒事。東窗事發后,同單位的許乃發仍心存僥幸,不愿自首,喪失主動交待的機會。這就是錢迷心竅,利令智昏,沒有想到法網恢恢,監督無所不在。
從這些反面教員的人生悲劇中,我們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都應該看到和想到,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有多么重要。大詩人歌德曾經告誡人們:無論做任何事情,自律都至關重要。自我節制,自我約束,是一種控制能力,尤其是控制人們的性格和欲望。人一旦失控,變得隨心所欲,必將一敗涂地。人要自律,必須有敬畏之心。黨員領導干部有‚三個敬畏‛時刻不能忘記。
一是要敬畏法紀。黨紀國法既是規范人行為的準則,又是保護人權益的武器。侵犯法律必定受到制裁,觸犯黨紀必定受到嚴懲。黨員領導干部要自覺學習法紀,熟知法紀,遵守法紀,把依法行政、按章辦事作為始終堅守的原則。張杰有段話是發自內心的:‚要加強法律知識學習,要認認真真地學,不能應付、走過場,通過學習,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就能不犯或少犯錯誤。‛這是他用慘重的代價換來的刻骨銘心的教訓。
二是要敬畏權力。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墮落。‚高官’’與‚高墻‛、‚做官‛與‚坐牢‛有時只在一念之間,如果抱著升官發財的目的去追逐官位和權力,做官的背后就是坐牢。領導干部手中擁有一定的權力,是各種人情世故的交匯處,是各種賄賂犯罪的指向點,要時刻牢記權為民所授、權為民所用,使手中‚權‛真正成為服務人民的工具。每個黨員領導干部都應該懂得,一分權力有十分責任,沒有責任的權力是短命的權力,沒有監督的權力是危險的權力。有一位西方政治家曾經講過:當權力是一種負擔的時候,我們就會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敢懈怠,不敢隨心所欲,就會審慎地運用權力;當權力成為一種快樂、一種興趣的時候,我們就會頭腦發熱,為所欲為,那就十分危險了。三是要敬畏監督。張杰有段話是發人深思的:對財權、事權、人權相對集中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領導機關和紀委要開展定期談話,警鐘常鳴,經常提醒,事前預防。許乃發也說:自我檢點、自我約束,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要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制度來加強管理和監督。他們身陷囹圄方知監督的可貴,可謂悔之晚矣。主動接受監督等于自求保護,惡意逃避監督無異于自掘墳墓。黨員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監督、主動接受監督,時時修正錯誤,校正人生的路標。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我們要時時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經得起考驗,老老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干事。
二、黨員領導干部要強化事業心、責任感,努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精神狀態就是人的精氣神,它是事業心、責任感的體現,而黨員領導干部事業心、責任感是人生的方向之舵和動力之源,是干事業的統帥和靈魂。李瑞環同志曾經講過,人生有三樣東西非常重要,一是上進心,也就是我們講的事業心,二是求知欲,三是責任感。一個人要成長進步,有所作為,有所建樹,這三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黨員領導干部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從哪里來的呢?一方面它是由世界觀、人生觀、人生態度決定的,另一方面它來源于領導干部對所處崗位性質職責的自覺認識。
第一,黨員領導干部的崗位是重要的責任崗位。首先是發展的責任。就經濟社會而言,發展是硬道理。對黨員領導干部而言,發展就是硬責任。建市以來我們的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發展,但是跳出六安看六安,我們仍然發展不足、發展不快,我們欠發達的市情沒有根本改變。20xx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60%,人均財政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 01 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98元。加快六安經濟發展、縮小上述差距、致富老區百姓是我們黨員領導干部的天職和第一責任。其次是歷史的責任。六安正處在‚三大跨越‛、‚三個翻番‛、全
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階段,跨越翻番奔小康是歷史和時代賦予的職責。在這個階段就任于六安每一個崗位的黨員領導干部都應該擔負起歷史的責任,把本職崗位與跨越崛起的大局聯系起來,把做好本職工作與對歷史負責聯系起來,不喪失機遇,不貽誤發展,不愧對歷史。再就是組織和人民交付的責任。六安有近700萬人,這700萬無疑是發展的主體力量。但是帶領他們發展,在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各級干部。黨組織和人民把責任交給了全市14888名公務員,交給了七千多名科級干部、八百多名處級干部(其中正處級干部184人),特別是四十多名市級干部。我們在座的都是六安市幾十萬分之一、幾萬分之一、幾千分之一的重要角色。我們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狀況,各級公務員的水平,決定著六安的發展狀況,決定著六安的發展水平。從一定意義上說,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負責任到什么程度,發展的困難就能解決到什么程度,經濟建設就能推進到什么程度。在大體相同的客觀條件下,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就是發展好壞的決定因素。希望我們每_個黨員干部都能夠經常想一想,自己盡職盡責的水平究竟怎么樣?想一想自己是一個守攤子的太平官還是一個想有作為、敢有作為、能有作為、已有作為的實干家?
第二,黨員領導干部的崗位是重要的奉獻崗位。首先是黨的宗旨要求我們奉獻。其次是特殊的歷史時期要求我
們奉獻。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我們面臨的矛盾多、問題多、困難多,任務重、要求高、壓力大,像我們這樣的經濟薄弱地區,每前進一步,要付出比其他地區多得多的努力。別人走一步,我們要走兩步、三步。必須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才能跟上趟不掉隊。這種超常努力和負重奮進就是奉獻,在老區選擇從政,就是選擇奉獻!第三是人民的期盼要求我們奉獻•老區人民過去犧牲奉獻了很多,現在他們希望各級干部帶領著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的理想。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心愿,要達到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目標,我們唯有奉獻,唯有吃苦,唯有犧牲個人的利益,放棄許多興趣和愛好,把別人打球下棋休閑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苦干實千多干才能奏效。一句話,輕輕松松絕對實現不了翻番,舒舒服服絕對做不到跨越。
第三,黨員領導干部的崗位是重要的有為的崗位。黨員領導干部的嵐位是成就事業的空間,是推動發展的平臺,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貧困是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落后是一片天地,可以寫氣壯山河的文章。建市的時候,我們的中心城市只有22平方公里、2 0萬人,現在有了4 0平方公里、4 0多萬人;建市的時候,工業只有幾家億元企業,20個億的規模工業增加值,現在億元企業有80多家,規模工業增加值近百億,再過兩年我們將有百億元的產業、百億元的企業;建市的時候,財政收入只有1 4個億,現在有了30多個億;建市的時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 300元,現在達到1萬多元;建市的時候,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 5 7 1元,現在有3 000多元。這一切,都是各級干部帶領大家干出來的。這些業績不正是干部的作為、崗位的作為嗎?我們現在比起發達的地方仍有差距,但差距就是潛力,潛力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我們作為的舞臺。古代的開明官吏尚且講‚一日無為三日不安‛、‚當官避事平生恥‛的職業道德,我們今天的共產黨人難道不應該更加明白‚有為‛是執政黨的首要素質,‚有為‛是黨員領導干部的重要形象的道理嗎?無為就會失去民心,無為就愧對組織、愧對市民、至少愧對每個月不多但也不少的工資報酬!我們應該牢牢記住周生前講過的一段話:作為一個領導者要始終保持一種總覺得自己對革命有所欠缺,總覺得工作做得不很好、不能滿意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就是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但是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的確有極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對事業沒有激情,對工作沒有熱情,對群眾沒有感情,對困難沒有豪情。有的靜不下心,穩不住神,沉不下身子,心浮氣躁;有的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做,整天無所事事;有的熱衷于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只有唱功,沒有做功,只會當評論員,當不好運動員;有的沉溺于酒場舞廳牌桌,甚至賭博;有的自由散漫,松垮拖拉,上班遲到早退,上網聊天炒股,開會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隨心所欲;有的見面只談人事不談干事,所在地方和部門面貌沒有變化,工作沒有起色,等等。這種種表現和現象與黨的宗旨、與領導干部的職責是不相符的。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都應該在其位,謀其政,理其事,建其功,‚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崗位是暫時的,事業是長久的,讓自己在有限的崗位時間內,多做有意義的事情,多干成一些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多留下一些‚遺產‛,少留下一點遺憾!
三、黨員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組織、正確認識自己、正確看待名利,不斷提升思想境界
第一,要正確對待組織。這里主要是講對待組織安排問題。一要以感恩之心對待組織。任何一個黨員領導干部的成長,都是黨組織在不同時期培養、教育、選拔、使用的結果,我們政治上所有的一切從根本上說都是黨給的,因此黨員領導干部應該多想常想自己對黨組織、對這個地方、對人民群眾做了些什么,貢獻了些什么,少想不想黨組織和這個地方這個單位還欠自己什么。有一句政治格言講得好:只有對不起組織的個人,沒有對不起個人的組織。我們每一個黨員領導千部都要對黨組織始終懷著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心勤奮工作,用感恩的心報答組織的教育和培養,用感恩的心報答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二要以理解之心對待組織。黨組織是怎樣醞釀人事方案的,這是不少干部經常關心和議論的一個話題。黨委人事方案的形成除了必須按照條例規定的程序實施外,有四個方面的關系是必須面對和處理好的。
一是全局與局部的關系。每個干部所在崗位和單位都是一個局部。黨委在選人用人時必然要關注每個局部,分析每個局部,評估每個干部,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步驟,最終要把局部綜合起來,從全局來統籌、比較、遴選、擺放干部,因此就常常會出現某一個干部從局部選擇看很可能安排,但在全局范圍綜合平衡中又被放了下來。這就是全局統籌與局部選擇的不同結果。從全局看,夠條件的人選就更多了,必須好中選優,強中選最。
二是干部個性和崗位要求的關系。也就是人崗相宜、人崗相適的問題,是把干部的個人所長和崗位的特性所需結合起來,做到甩人所長。每個干部都是有個性有特點的,每個崗位也是有它特定要求的,不是任何一個干部都適合任何一個崗位,干部有差異性,崗位也有差異性,哪個干部用到哪個崗位,不僅要考慮干部的綜合素質優秀不優秀,還要考慮干部的個性、氣質、專業與這個崗位的要求是不是相適應。有時二個干部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可以提拔使用,但是出缺的崗位的特殊性要求和這個干部的特點不相適應,組織上就要選擇更適合這個崗位的干部。這樣做才叫不亂點‚鴛鴦譜‛。
三是職位資源少和優秀干部多的關系。領導職位配臵有嚴格的職數限制,而且整體上是寶塔形的,底下基數大,上面空間小,職級越往上,職數就越少。而我們的干部隊伍總量是龐大的,優秀干部也是很多的,可每次使用和最終使用的只能是少數。比如,市直正處級實職崗位只有88個,基本滿員,而副處級干部有338個。幾個正處崗位出缺,有幾百個副處候選;副處崗位今年有40多個缺額,但市直正科級干部有622人,平均15人對應一個出缺的副處崗位。這種‚僧多粥少‛的狀況,必然使很多優秀干部都在一定的時期內穩定在現在的崗位上。四是干部使用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關系。我們說的必然性是從一般來說、總體來說,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是玫瑰總是要開花的,綜合素質優秀的干部總是會得到使用的。但具體到優秀干部個體,什么時候、什么崗。位使用,帶有偶然性,這就是干部任用的機遇問題。優秀干部常有而機遇不常有,好干部很多但機遇不是很多。這就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矛盾。比如,六安撤地建市的時候,由地區架構轉換為省轄市架構,一下出缺了一批副廳級崗位,不少優秀干部走上了廳級領導崗位。可是此后,副廳級干部出缺崗位很有限,同樣很優秀的同志一直干到退休也沒能走到廳級干部崗位上。因為撤地建市這樣的機遇很難得,
五十年才遇上一次,如果用建市那個特定條件下干部選用的概率定式來套今天的實際,那就叫刻舟求劍了。干部對提拔使用的期望值與組織上所能提供職位職級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是日。益增長的矛盾,是長期存在的矛盾,認清了這些關系、這些難處、這些矛盾,我們的心態就應該平靜下來,情緒就應該穩定下來,就應該多一點理解、少一點牢騷。我們經常講干部成長靠什么?主要是靠‚三個人‛:一是靠黨組織,黨組織是法人;二是靠眾人,眾人是群眾;三是靠自己,就是你本人。黨管干部是前提,群眾擁護是基礎,關鍵在你自身的努力。三要以信任之心對待組織。首先,任何組織都是一個領導集體,這個領導集體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按照集體領導的原則來運行的。任何個人都只是組織中的一員,都不能代替組織、凌駕于組織之上。組織提出的人事安排方案,要經過領導集體充分、慎重醞釀,嚴格考察,認真討論,最終綜合決策、決定。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嚴格按中央和省委確定的規矩辦事,也必須按受上級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的監督。其次,任何組織都是人的集合,不是神,是人就難免有局限性。黨組織雖然主觀上沒有不當用人之心,但是也不能完全避免客觀上確有用得不當之人。因為人是最難認識最難把握的對象,人是動態的變化的發展的活的對象,認清人、看準人、選好人對任何組織都是一個嚴肅而又艱難的課題,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提高和不斷完善。
第二,要正確認識自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這樣一句話:‚人啊,認識你自己吧!‛毛主席早就告誡我們:‚人貴有自知之明‛。明方副書記說過:‚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真正開啟自覺人生的起點,對一個人的修養,對一個人的事業,對一個人的人生太重要了。‛我們也經常講,跑過別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跑過自己。認識自己是件復雜的事情,也是件很難的事情,甚至是痛苦的事情,但是認識自己非常重要,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認識別人;只有正確對待自己,才能正確對待別人,正確對待組織。人有很多重‚我‛,有公開的自我、隱密的自我、背后的自我、潛在的自我,有組織眼中的‚我‛、群眾眼中的‚我‛、單位中的‚我‛、家庭中的‚我‛、集體狀態下的‚我‛、個別狀態下的‚我‛、人前的‚我‛、人后的‚我‛、外在的‚我‛、內心的‚我‛,等等,在這么多的‚我‛,中間,有許多同志常常只注意到一個‚我‛或強調一個‚我‛,那就是本人自我認知、自我評判、自。我肯定的‚我‛,這個‚我‛往往帶有二定的片面性。
自己看自己,總是越看越順眼,正如一句俗語所講:文章總是自己的好,孩子總是自己的強。要認識自我的另一面是需要胸襟和眼界的,也是需要勇氣和膽識的。多年前我讀過盧梭的《懺悔錄》,開頭就寫道:‚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周恩來說過令人深思的話:如果我要寫懺悔錄,我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人們都能從我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正確認識自己,需要多找幾面鏡子、幾把尺子、幾根桿子,多角度、全方位地對照衡量。我想,黨員領導干部要拿這樣‚五面鏡子‛照一照:一是以黨章為鏡,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黨員標準;二是以職責為鏡,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崗位要求;三是以群眾為鏡,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人民的期盼;四是以先進為鏡,看看自己是不是跟上時代的步伐;五是以反面人物為鏡,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值得警醒的問題。經常拿鏡子照一照、拿尺子量一量,才能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才能修養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找準位臵、負起責任、發揮作用、實現價值。第三,要正確看待名利。電視劇《亮劍》里面的李云龍說過,你要比戰功,我這個少將可能還少了一顆星,但是你要比倒下去的戰友,活著就是幸福,不要說少將了,少校也是很好了。這句話給我們一個啟示,即:對待名利應該怎么看、怎么比、和誰比。我想要做到‚三比三不比‛:要與多數人比,不要與少數人比。與多數人比,與你的同學比,與村子里的同鄉比,與同時入伍的戰友比,像我們這樣的處級、副處級、科級職務絕對不差。如果與少數人比,與命運的寵兒比,心理肯定不平衡。命運的寵兒有幾個?任何時候幸運兒都是少數。
要與那些職務在你之下的人比,不要與在你之上的入比。職務在你下面的人,他們的能力、品德不一定都在你之下,一些非常優秀的人至今還在平民百姓中。如果你能看到這些就會對職位有一種滿足感,心態就會平衡得多。要與低消費人群比,不要與高消費人群比。比你富裕的人有千千萬,但比你困難的人有萬萬千;與貧困的農民、貧困的市民和下崗工人比,你的工資報酬絕對不算少,你要與高收入者比肯定寒酸。與工人市民比,與一般干部比,就能比出生活上的幸福感,與高收入者比,只能比出嫉富或仇富心。黨員領導干部都要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淡泊之心對待利,以豁達的胸懷處理得失,以奉獻的精神服務社會,不為浮名所累、不為私利所縛、不為物欲所惑。
四、黨員領導干部要倡導團結、維護團結、帶頭團結,培養博大寬廣的胸懷
金山書記來六安指導工作時曾告誡我們:‚千珍貴萬珍貴,團結和諧最珍貴。團結就是力量,和諧凝聚力量。‛三運省長在省政府第一次黨組會上指出:團結檢驗素質,團結標志形象,團結關乎發展。
一要樹立整體觀念,搞好五湖四海的大團結。我們六安市是一個大家庭,不管你出生在哪個縣,成長在哪個區,都是六安人。我們的事業需要強化的是六安市的大概念,需要淡化的是某某縣某某區的小概念。不要以縣以區劃線劃圈,同一個縣區就多一份情,不是一個縣區就少一份意,老鄉觀念太強,久而久之就容易感情用事,以鄉情代替政策,以鄉情代替原則。小平同志說得好:‚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明方副書記對愛搞小圈子的人作了深刻分析:搞小圈子,是本事不夠的表現。沒有本事統一大家c《j思想,只有在小圈子里商量商量,沒有本事凝聚大家的力量,只有靠小圈子里幾個人的力量,然后有好事就讓小圈子里幾個人先沾,結果失去了絕大多數人。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我們要淡化地域意識,樹立整體觀念,強化大市思想。要摒棄狹隘的地域觀,打破小圈子,手拉手、肩并肩,擰成一股繩,為六安的發展進步共同努力。
二要樹立全局觀念,搞好部門之間的大合作。近年來大力開展創建‚三型機關‛活動,服務效能有了一定的提升,部門合力也有了一定的加強,但也還有一些不好的現象和苗頭。一是唯我獨大。遇事不是主動溝通和協商,而是相互等待和觀望,你是局級單位,我也是局級單位,你是局長,我也是局長,你不來找我,我不會主動去找你,怕丟了面子、小了架子,自尊自大;凡事習慣于片面強調部門權威、部門規章,在交叉管理和服務領域往往各執一詞、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掣肘、互相設障,既影響了管理和服務的效能,也影響了部門團結。二是畫地為牢。在哪個山頭唱哪的歌,把黨委、政府的工作部門當作自家的菜園地,需要大家共同做的事,都要分個你我他,你管的你辦、你辦的我不干,你定的你干、你干的我不管,缺乏一種合力辦事的胸懷。三是重利輕責。
眼睛只盯著部門的權力和利益,淡化了服務的意識和責任,有利的事情爭著上,麻煩的事情相互推;出臺政策征求意見時,都想把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塞進去,使政策形成的過程變成了討價還價的過程;執行政策時,斷章取義,強調和放大對自己有利的條款,責多利少或有責無利的事一推了之。說到底,這都是站在部門權力和利益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的結果,是小團體利益在作怪,是本位主義的表現。部門是貫徹落實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助手,是黨委、政府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窗口,是一個有機整體的組成部分,職責各有不同,目標只有一個,中心只有一個。部門與部門不是相互掣肘、相互拆臺、相互博弈的對手,而是互相配合、互相協作、互相支持的伙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擺正本部門、本單位在全局中的位臵,最大限度地發揮本部門、本單位職能作用,形成全市一盤棋,合力干大事,共謀大發展。
三要樹立大局觀念,搞好領導班子的大和諧.金山書記曾經講過:‚在一個班子中,互相支撐,共同提升;相互拆臺,一起下臺,沒有團結就沒有好形象‛。領導班子是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干事創業的領導核心,班子的團結是群眾大團結、部門大合作的重要基礎,是一個地方和單位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的重要保障。
搞好領導班子團結,關鍵在‚班長‛。作為地方或部門主要負責人,搞好團結是大本事。不會搞團結的‚班長‛不是稱職的‚班長‛,不是合格的‚班長‛。‚一把手‛要帶頭搞好團結,做團結和諧的模范。首先,要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善斷不武斷,信任不放任,大度不失度,公道正派、一視同仁,敢于負責、勇于擔責,充分信任、放手支持,筑牢班子團結的基礎,當好班子團結的領頭人。其次,要‚統攬,不要‚統管‛。一個人本領再大也不能包打天下,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再優秀的人也本領有限、精力有限。‚一把手‛除了統攬全局、把握方向外,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搞好團結,充分調動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班子的集體智慧和力量。第三,要當‚班長,不要當‚家長‛。要帶頭發揚民主,廣開言路,善納群言,不能把個人擺在其他班子成員之上,防止以班長的意見代替班子的意見,把少數服從多數變成班子服從‚班長‛。 搞好領導班子團結,責任在所有成員。領導班子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是一個親密無間的團隊。在前年的民主生活會上,我講過這樣三句話:維護班長就是維護班子,維護班子成員就是維護領導集體,維護他人就是維護自己。班子成員要自覺并善于從全局考慮和處理問題,毫無保留地支持、協助‚一把手‛工作;要本著對工作、對班子負責的精神,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盡力履行份內的職責;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包容。西方有句諺語:我們每個人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起來,才能走向光明。‚擁抱‛就是合作、就是團結。作為領導干部,我們更應胸懷博大、胸襟寬廣,團結有不同意見的同志一道工作。這樣的領導班子,才是有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的班子,才是上級組織和群眾都滿意的班子,才是有好形象的班子。
同志們,我們正處在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創業精神,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正是我們干事業的大好時期。我們要切實增強黨性,提高覺悟,提升素質,勇敢地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創出一番宏偉大業,不負組織,不負百姓,不負自己。只有這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才能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讓我們共勉吧!
關于比黨性比覺悟范文 篇2
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需要實現“四個統一”。
一要實現組織要求和個人理想信念的統一。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只有具備了堅定的政治信仰,時刻做到頭腦清醒、是非分明、信仰堅定、不失黨性,才能始終方向明確,目標清晰,自覺講政治,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把嚴格自律、嚴守規矩作為內心深處的一種堅定信念,內化成一種生活習慣和規范,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二要實現“知”與“行”的統一。黨員干部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既是一種修為,也是一種境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黨員干部都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越雷池一步,自覺把黨的要求轉化為個人的追求,轉化為為民服務的自覺行動,轉化為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三要實現政治底線和個人道德的統一。作為黨員干部,要在自身道德修養上,嚴格自律、自重、自省、自警,慎獨、慎微、慎始、慎終;在思想靈魂深處,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分之想、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政之德;在政治生活中,始終堅持以清養廉,以儉養德,潔身自好,將清廉作為一種常態和習慣。
四要實現老實做人與認真做事的統一。黨員干部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要實實在在深入到群眾中去,扎扎實實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樹立起群眾心中的“親民”形象。
關于比黨性比覺悟范文 篇3
每一個黨支部、每一名黨員必須按照中央部署,用心查擺、用心感悟、用心實踐,把學習教育的精髓實質入腦入心,方能取得扎實成效。
用心查擺,不斷強化“標尺”意識。解決一些黨支部和黨員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首先必須以合格黨支部、合格黨員為標尺,堅持問題導向,既要查找客觀存在的問題,還要查找主觀原因的問題;既要查找表象的問題,還要查找問題背后的問題。深挖細刨,追根溯源,逐一查擺,逐一號脈,方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用心感悟,不斷強化“準繩”意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旨在從“少數”到“多數”拓展,由“集中”到“經常”延伸。黨員要長期以黨章黨規為行為準繩,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為黨工作、為民服務,使黨規黨紀、理想信念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讓黨和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的合格黨員。
用心實踐,不斷強化“提升”意識。“兩學一做” 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把學習教育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履職盡責結合起來,努力把學習的收獲轉化為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的成果和經驗,不斷增強干事創業的本領和方法。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糾偏,在糾偏中提升,從嚴要求自己,從實謀事創業,補足“精神之鈣”和“謀事之需”,源源不斷地發揮出一名合格黨員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