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入黨動機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基層黨組織面臨巨大的發展黨員的工作壓力。通常情況下,一個大學生從遞交入黨申請書開始到成為預備黨員,組織上至少要投入近兩年時間,相對于有限的在校時間,培養考察工作顯得十分緊張。因此,發展黨員似乎成為高校大學生基層黨組織的工作中心,每月一次的黨組織生活基本就是圍繞發展黨員工作展開的,黨組織生活有被黨員發展工作取代的傾向。同時,在發展前,對發展對象進行重重考察和層層教育,參加黨校培訓、馬列主義班、黨章學習小組等等,但發展后就認為任務完成了,忽略了黨員的再教育工作,導致了部分黨員“入黨之前拼命干,入黨之后松一半”的現象,大大損害了黨在學生中的形象。
鑒于大學生入黨動機多元化價值取向的復雜性,加強大學生入黨動機的教育是高校黨建工作當務之急。要加大工作力度,改進工作方法,加強教育和引導,加深大學生對黨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一是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對黨的認識。強化端正入黨動機的思想基矗二是要嚴格履行入黨程序,嚴把入口關,確保黨員發展質量。三是要重視學生入黨后的繼續教育,增強黨的理論修養和黨性鍛煉,廣泛開展“一個黨員一面旗”活動。四是要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建設。提高黨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五是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建立大學生入黨動機糾偏的實踐機制,注重實踐活動創新性、實踐性和實效性。
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一個人的入黨動機是否正確,往往同他對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的認識有直接關系。大學生是否具有正確的入黨動機,極大的依賴著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教育與學生黨組織建設。因此,建立真正完善健全的學生基層黨組織,在新時期,對于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保障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大學生入黨動機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解決方法范文
大學生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為了更好的就業,努力學習,提高專業技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提高綜合素質,積極要求進步,增強政治素質向黨組織靠攏,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入黨動機一旦產生偏差,就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社會心理學認為,動機是產生行為的直接動力,并決定行為的發展方向。只有在正確的入黨動機下,才能使黨員的思想和行為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因此,必須采取切實措施,對大學生入黨動機偏差進行矯正。
首先,組織大學生加強理論學習,加深對黨的理性認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員的行動指南。它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展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光明前景,是唯一正確的科學理論。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開始形成階段,具有反復性和不穩定性。只有通過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才能堅定起共產主義信念,增強對黨的認識,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認識能力,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念。
其次,經常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人們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環節,是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大學生人生經歷少,社會經驗缺乏,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變革的歷史和現狀認識不足,看問題往往出現片面、偏激,思想波動較大。因此要積極發揮實踐育人的功能,為大學生創設多層次的實踐途徑,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走向社會,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等。在這些實踐活動中,黨組織了解考察遞交了申請書同學的入黨動機,全面分析考察每個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切實掌握他們思想發展脈絡和入黨的真實動機,區別對象,有針對性地進行入黨動機教育。比如對從眾型的同學要加以正確引導,對功利型的要加強思想教育,端正思想認識。
再次,把握各個環節,幫助入黨積極分子克服功利思想。加強團員推優、群眾評議等各個環節,在與積極分子密切接觸的黨員和群眾中了解其思想狀況,并關注其入黨動機是否純潔,是否有偏差,并及時幫助其端正。在支委會討論、黨員大會討論以及黨委審批時,并在討論和表決時引導黨員注意考慮被表決者的入黨動機的情況。在組織員談話時,組織員也應特別重視學生的入黨動機。對經過考察和教育,確實不能端正入黨動機的同學,不能發展其入黨。
總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凸顯,對學生入黨動機產生的影響不可避免,對高校的組織發展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適應新形勢,研究大學生組織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關系,努力為培養真正的跨世紀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