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生入黨自傳
諸如此類,我以笑一置之。
大一的時候,學習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倒輕易轉換并迅速適應。學習與生活相當平靜,曾認為這是高中到大學的一個過渡期,能夠良好的適應下來就行,放松了對自己思想上的學習。寬松的學習環境更易滋生懶惰之心,我亦然。我曾固執地認為,如果一個人連分數都整不上去,他還能整什么呢?如果一個人整天侃侃而談將來的宏偉藍圖,而不從學習上下功夫,他真有希望么?我曾持否定態度,而且不是一般的否定,是一聽到這種說法心就發抖、胸口就沖漲,耳朵就想堵上的狀態。
大一一年,我努力
學習,獲得校自強獎學金。
我自己也是在這種矛盾的狀態中碌碌無為地度過一年呵。大二時,我專業搬到老校區,學期之初,我仔細考慮自己理應的生活狀態應該是“學習上不放松,能力要有所提高。”我始終認為,能力的拓展和興趣結合在一起應該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大二上學期,我由于對文字的熱愛加入了校報編輯部,從此別樣的生活開始了。
我熱愛這方熱土。文字本身就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魅力,稀松平常的小事兒在妙筆勾勒下頓生色彩。為校報編輯部工作的兩年,我進步了不少。一是文字上的進步,而是思想上的進步;三是性格上的微妙變化。
關于文字,我不多說。
校報隸屬于校黨委宣傳部,是宣傳校園文明和校園文化、彰顯學校進步和成績、展示學生風采風貌的平臺。我目睹宣傳部老師的工作的身影,學會注意細節,學會盡責,學會了熱情。重要的是,我體驗了各種新聞題材的撰寫,從一般性消息到人物通訊,從言論到新聞特寫,我都做了一些小小的嘗試。其中,《合理使用獎助學金》一文獲得陜西高校新聞二等獎。
我先后采訪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獲得者齊吉;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獲獎者寧輝;全國優秀國防生賈晨星;陜西省教學名師孫建;校師德標兵蔣百靈
老師。
和他們交流,是思想的汲取,是智慧的瞻仰,是自我的剖節,是人性的完善。我有幸和這些優秀的老師和學生交流,實乃一大美事啊。
性格上的變化在于我敢于和人交流,在于我能保持一顆謙虛平坦的心和人談話,而且能夠真誠熱情、表里如一。
XX年底,我被評為校報優秀學生記者、校級優秀團員榮譽稱號。
其實,宣傳學校的面貌何嘗不是解讀黨和國家理論政策呢?高校作為培養國家人才的搖籃,在宣傳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此時,我覺得作為一名新聞愛好者,學習黨的基本常識和最新政策十分必要。XX年春,我參加了第44屆校級黨課的學習,并順利結業。XX年夏,我隨院里參加了赴延安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地中目睹老區的傳統風貌,從大量的參觀中,了解革命年代光輝歲月的崢嶸。我萌生了加入黨組織的想法。
XX年冬,我又參加水利水電學院馬列主義研習會的學習。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我發覺和黨組織靠得更緊了,于是堅定了加入黨組織的愿望。上個學期我申請加入黨組織,黨組織對我嚴加考察,沒予以接受。
今年,我再次提出申請,希望組組織給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