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論文范文:和諧文化建設的探討
摘 要:社會和諧是人類的一種美好追求,和諧社會則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本質要求。以往我們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只注重從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去理解,實際上還更應注重從文化的角度來加以構建,這樣才能實現社會全面的真正的和諧。
關鍵詞:和諧社會 文化底蘊 本質要求
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文化和諧,只有當產生深層的文化和諧,才能造就出“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全面的、可持續的社會和諧。
一、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顯著標志
和諧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延伸,是當代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綜合水平的象征,通過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和諧社會是一個人和自然共生雙贏的概念,是一個綜合協調發展的過程,是社會系統內部基本社會關系、社會結構和要素之間關系的和諧,是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之間的和諧,是文化的和諧,更是人的和諧。”[1]和諧社會最終還是都要回歸到人,落實到本質,而文化則是反映社會存在、反映社會中人的顯著標志。和諧社會建設離不開文化這個著力點,全球化的今天,各國聯系日益密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競爭日益激烈。政治、經濟和文化三者緊密相連,共同組成一個整體,社會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起著增強民族凝聚力、創新力和國家競爭力的作用。在當代中國和諧文化既是我國當代經濟和政治基本特征的反映,又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巨大的促進作用。要想實現民族的振興,國家的興旺發達,進行文化建設無疑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和諧文化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戰略目標與動力
(一)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指出:全黨同志必須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總體布局的高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黨的xx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強調要“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竟爭力”。
這些命題都充分體現了黨對文化建設在認識上的深化,建設和諧文化更是體現了黨在社會發展戰略上的遠見卓識。
(二)和諧文化建設是和諧社會的凝聚和激勵力量
未來國家間的竟爭,取決于一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技術、教育程度等,歸根結底,是社會文化的竟爭。我國要在全球綜合國力竟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須高度重視和諧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要全面建設和諧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這就要求我們堅持黨的思想和路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精神力量凝聚和激勵全國人民。同時,和諧社會構建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科學技術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這同樣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中國論文服務網是為廣大評職稱客戶提供全文方位的文化建設論文下載、文化建設論文快速發表服務的首選網站。
三、和諧社會建設的文化途徑
(一)準確把握和諧文化的前進方向
馬克思主義解釋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在那規律,指引我們去不斷認識和改造世界。在新時期,我們要繼續用馬列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實踐中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運用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實踐中總結的規律和經驗,來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不斷進行理論創新,豐富和創造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的和諧文化。
在xx大報告中也曾指出,“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2]這就要求我們牢牢把握和諧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就是必須堅持馬列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推進和諧文化理論創新。
(二)講究“做法”藝術以提升文化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不僅包括我們要“做什么”的任務和目標體系的和諧,更包括我們要“怎樣做”的做法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