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鹽城的導游詞6年級(精選6篇)
介紹鹽城的導游詞6年級 篇1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有許多好玩的地方:丹頂鶴自然保護區、海鹽博物館、新四軍紀念館、大縱湖、金沙湖、大洋灣、水街、枯枝牡丹園……這里的面積大約是1.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大約有750萬人呢!我的家鄉就是美麗的鹽城。
這里有十大美景,分別是:海天鶴鄉——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金灘珍鹿——大豐糜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縱湖秋色——鹽都區大縱湖風景區、九龍戲珠——建湖縣九龍口、枯枝奇艷——鹽城枯枝牡丹園、鐵軍豐碑——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施公遺蹤——施耐庵紀念館、西溪古韻——東臺市泰山寺、金塔流輝——鹽城市農行大廈、迎賓集賢——鹽城市迎賓公園。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枯枝牡丹園了。
枯枝牡丹園的面積是650多平方米,有典雅的天香亭、奇葩軒、四周有八角回廊環繞,頗具蘇州古典園林的風格。枯枝牡丹園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但花中珍品的枯枝牡丹仍以其枯枝綠葉、色艷香濃和奇、特、怪、靈的獨有風姿而聞名于世,被稱為江蘇奇花和中國一絕。那里還有一年一度的.枯枝牡丹節,每年谷雨時節,牡丹花放,標領群芳、萬卉爭艷、游人如織。枯枝牡丹每年都是谷雨后3天內開花的,此時,滿園花開、姹紫嫣紅,猶如胭脂凝成,美艷潤澤、芬芳馥郁;襯托著花的葉片,繁茂厚實、青翠欲滴,主干卻似飽經風霜、憔悴欲朽,如干柴一般。更奇怪的是,正常年份,每朵花多為12瓣;而閏年,每朵花多為13瓣。花還分紫紅、粉紅兩種顏色,花蕊都是金黃色的。
鹽城還有許多特產:伍佑糖麻花、阜寧大糕、東臺魚湯面、大縱湖醉蟹、伍佑醉螺……我最喜歡吃的那就是伍佑的糖麻花了。糖麻花俗稱油繩子,相傳有200多年的歷史了。糖麻花由于用料講究,工藝求精,素以香、甜、酥、脆而聞名,加上形狀如雙龍盤旋,小巧玲瓏,色澤赤紅鮮亮,入口油而不膩,甜中有香,成為居家、旅游、饋贈佳品。今又增添了精美輔料,使色、香、味更突出,讓人回味。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想來我們鹽城看看呢?
介紹鹽城的導游詞6年級 篇2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作為一名地道的鹽城人,自然是要好好夸耀一番我的家鄉了。
我在鹽城被稱為“蠶桑之鄉”的特庸。特庸的特點尤其顯現在蠶桑養殖業上。因此,成片的桑林自然少不了。
步入特庸,站在高處極目遠眺,首先映入眼簾的必定是錯落無致但卻星羅棋布的樓房,這種鄉村僻壤也如此富含城市的`銅錢臭味,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墻上油漆的反光,好似貪欲在肆無忌憚的獰笑,讓人眼刺得生疼。但好在那一片片的桑田使這片城鎮融入了一些原始的氣息。
近觀桑田,那充斥眼眶的嫩綠,會讓人覺得遠離了塵世;遠離了金錢與功利;遠離了折磨與傷痛;遠離了邪惡與墮落。心中所想,眼中所觀便只剩下這超凡脫俗的清靜,再回頭來,就恍如隔世。
桑樹如此樸素無華地奉獻嫩綠,竟只是為了那潔白的蟲子——蠶!不禁令人想知,天使還是魔鬼?
到養蠶的大棚里去瞧一瞧,那蠶絲毫不會因人的到來而停下嘴上功夫,照樣旁若無人的啃著。停下腳步,凝神諦聽,“沙沙沙沙”,低沉如龍吟,高昂似虎嘯,儼然是一首回蕩在天地間的靈魂之聲,使人浮想聯翩。
美麗鹽城,它的美麗遠遠不局限于文字。因為,意境之美,永無止限。
介紹鹽城的導游詞6年級 篇3
在江蘇省的中北部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它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它同時也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它就是——鹽城。
鹽城,因為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物產富饒,所以才有了“魚米之鄉”的美稱。也正因如此,形成了許多風味獨特的地方美食。有鮮甜脆嫩的葛武嫩姜片;有酥脆香甜、油而不膩的鹽城糖麻花;有個大味美的龍岡荏梨,有鮮而不膩的東臺魚湯面……在這么多的美味中,我最愛吃的小吃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建湖藕粉圓子,建湖藕粉圓子是我們鹽城著名的特色小吃,相傳,它已有200多年歷史啦!建湖藕粉圓是用藕粉和果肉五仁為原料制做而成,吃在嘴里香甜爽口,沁人肺腑,細嚼魚香不絕,避肥膩之諱,營養豐富,有健骨益血的功能,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鹽城建湖,品嘗其味,交口稱贊,而經濟學家費孝通品嘗后,在報刑上撰文評價,稱之為“珍品”
鹽城不僅有許多的地方美食,還有許多著名人物!
下面就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吧。有“建安之子”之一的陳琳,有民族英雄陸秀夫;有編寫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施耐庵,有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文軒了。曹文軒是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當紅上榜作家,精擅兒童文學,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是中國少年定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主要作品有《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鳥》等小說。曹文軒寫得小說總是那么膾灸人口,每當我捧起他寫的書時,就好像被磁鐵吸住雙手一樣,遲遲放不下來,特別是讀《青銅葵花》時,它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總是令我時爾開懷大笑,時而緊鎖雙眉……
鹽城,就好像一本書曲折動人,鹽城就好像一臺劇,美輪美奐,鹽城,就好像一幅畫,多姿多彩,鹽城人的情就像一杯茶,濃郁芳香……讓我們一起來用雙手去改造,雙眼去目睹鹽城的一次次蛻變!美麗鹽城。
介紹鹽城的導游詞6年級 篇4
我的家鄉鹽城,變化可大了!
以前的農村是平房,而現在城市里樓層少的是4層,高的有10幾到20幾層。現在還有著繁華的街道,大樓,商場和琳瑯滿目的物品,服裝等等。同學們有了新的環境讀書,學習,有了美麗而溫馨的校園,有著帶給我們知識的老師,帶給我們知識的海洋。
在鹽城的射陽縣有丹頂鶴保護區和麋鹿保護區。每年冬天,一只只丹頂鶴成群結隊地從北方飛到鹽城來過冬。丹頂鶴也叫“仙鶴”,它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頭頂上還有一個小紅點,所以人們也稱它為“丹頂鶴”。麋鹿保護區里的麋鹿又稱“四不像”,因為它的頭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巴像驢。這兩種動物都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建立這兩個保護區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和這兩種珍惜動物。
鹽城有一座“陸公祠”,是為紀念南宋承相陸秀夫而建。鹽城還有一條叫“范公堤”的路,相傳是宋朝大文學家范仲淹在鹽城做官時帶領鹽城人民修筑的。范仲淹有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自古以來,一切以天下為己任的有志之士都把它作為座右銘,來鞭策、激勵自己。我們要學習范仲淹這種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享樂之后再享樂的精神,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
我們鹽城的自然風光也很好的,就說鹽城東部沿海45萬公頃海涂濕地吧,是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原始生態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濕地。鹽城還是仙鶴神鹿之鄉,因為世界上野生丹頂鶴和麋鹿種群數的.60%和25%生活在這里,被列入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
我們鹽城還有好多有名的小吃,比如東臺的魚湯面、建湖的藕粉圓、伍佑的糖麻花、大縱湖的醉蟹等等,這里就不細說了,等有機會大家親自來品嘗美味吧!當然,也不要忘了好好觀賞一下鹽城的美麗風景喲!
介紹鹽城的導游詞6年級 篇5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后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在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可以說這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鹽城在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淮海維揚州,故屬揚州,春秋時屬吳,后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廷將古射陽縣(今寶應縣一帶)東部靠黃海的一部分劃出來單獨設縣,因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運鹽的鹽河,故命名為“鹽瀆縣”,屬臨淮郡,東漢屬廣陵郡,是鹽城置縣之始。
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屬海陵郡。
東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鹽瀆縣改名鹽城縣,此為現名之始,“鹽城”之名使用至今。
南北朝屬陳國時,建鹽城郡;陳滅,隋大業初廢郡復為鹽城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屬江都郡;五代十國南唐時屬泰州;宋代屬淮南東路楚州;南宋紹興三年復屬泰州,后屬寶應州。
元初鹽城屬江北淮東道,至元中屬河南江北行省淮安路,元末為張士誠所據。
明初屬京師(直隸),后屬南京(南直隸),隸于淮安府。清初屬江南省,后于康熙六年江南省東西分省劃歸江蘇省,仍隸于淮安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各縣直屬省管,鹽城縣屬江蘇省。
民國三年(1914年),實行道制,江蘇置金陵、蘇常、淮揚、滬海、徐海5道,鹽城劃屬淮揚道。
1945年,始置鹽城市,旋廢。1946年改名葉挺縣,1948年,城區設置葉挺市,其余郊區仍為葉挺縣,1949年復置鹽城縣。
1949年4月21日,成立蘇北人民行政公署鹽城專區,轄濱海(由原阜寧、漣水、灌云3縣各一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東坎鎮)、漣東(為原漣水鹽河以東的部分地區,縣人民政府駐大程集)、阜寧、淮安、射陽(由原阜寧、鹽城的串場河以東,射陽河以南的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合德鎮)、建陽(由原阜寧、鹽城的串場河以西及皮岔河以北的地區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湖垛鎮)、鹽城7縣。專員公署駐鹽城縣。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專區的東臺、臺北(今鹽城市大豐區)2縣劃歸鹽城專區。同年撤銷漣東縣,并入淮陰專區的漣水縣。
1952年,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與南京市合并恢復江蘇省建制,并于1953年1月1日正式合并成立江蘇省。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設江蘇省鹽城專區。鹽城專區轄濱海、阜寧、淮安、射陽、建湖、鹽城、大豐、東臺8縣。
1954年,將淮安縣劃歸淮陰專區。鹽城專區轄7縣。
1966年,以濱海縣中山河以北地區設響水縣(駐響水鎮)。鹽城專區轄8縣。
1970年,鹽城專區改稱鹽城地區,轄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鹽城、大豐、東臺8縣。
1983年實行省管市,市領導縣的新體制,撤銷鹽城地區和鹽城縣,設立地級鹽城市,下轄城區、郊區2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臺7縣。
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東臺縣,改設東臺市。鹽城市共轄2區1市6縣。
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鹽城市郊區,改設鹽都縣;同年8月,撤銷大豐縣,改設大豐市,鹽城市共轄1區2市6縣。
20__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亭湖區轄原鹽城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撤銷鹽都縣,設立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莊、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鹽城市共轄2區2市5縣。
20__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亭湖區張莊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將射陽縣黃尖鎮劃歸亭湖區管轄。
20__年3月,江蘇省政府同意將射陽縣黃沙港鎮新洋居委會、興農村和黃沙港鎮金灘公司劃歸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管轄,將射陽縣射陽林場、中路港養殖場劃歸亭湖區管轄。
20__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縣級大豐市,設立鹽城市大豐區。至此鹽城市下轄3區1市5縣。
介紹鹽城的導游詞6年級 篇6
各位游客:
你們好!
鹽城,隸屬于江蘇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中部,江蘇省中部,位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2.85萬人;其中市轄區面積4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萬人。
鹽城東臨黃海,南與南通接壤,西南與揚州、泰州為鄰,西北與淮安相連,北隔灌河和連云港市相望。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鹽城是江蘇沿海地區新興的工商業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同時也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在沿海灘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
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民俗文化屬于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城也是淮劇主要的發源地。